防治韭菜“干尖”有讲究

2019-10-11 06:24樊丙强
农村.农业.农民 2019年18期
关键词:黄化叶尖灰霉病

樊丙强

韭菜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叶片尖端干枯变黄的现象,韭农称之为“干尖”。许多种植户在不了解原因的情况下盲目使用农药防治,不但起不到作用,还因此产生药害,加重病情。发生原因及对症防治措施如下:

1.土壤酸化

韭菜喜中性土壤。如果长期大量施入粪稀、饼肥或硫酸铵等酸性肥料,很容易引起土壤酸化,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的韭菜,发生酸害,导致韭菜叶片生长缓慢,叶片细长窄小,幼苗和外叶枯黄变干。

防治措施:可用生石灰调节土壤的酸碱度。

2.有害气体为害

在韭菜畦内追施碳酸氢铵易产生大量的氨气。受到氨害的韭菜,先表现为叶片褪色、萎蔫,然后变成土黄色至黄白色,并由叶尖逐渐向下蔓延。

防治措施:合理使用粪肥和化肥。可追施硝酸铵和尿素,不要一次用量过大,硝酸铵要随水施用,尿素可在土壤表面撒施。严禁使用碳酸氢铵,可使用腐熟有机肥补充各种微量元素,施肥后及时浇水。鸡粪要充分腐熟,避免发生氨害。

3.微量元素失调

韭菜生长期间,微量元素缺乏,容易出现干尖、黄叶现象。如缺钙时心叶黄化,部分叶尖枯死;缺镁时韭菜外叶黄化枯死;缺硼时韭菜心叶黄化,生长受阻;若硼过剩,一般从叶尖开始枯死;锰过剩,嫩叶轻微黄化,外部叶片黄化枯死。

防治措施:避免过量使用含锰的农药,如代森锰锌等,可防止锰过剩引起的韭菜干尖。

4.药剂使用不当

高温时用药,药液中的水分迅速蒸发,药液浓度迅速提高,容易造成药害。韭菜苗期耐药性差,而所用的药液浓度过高也会造成药害,而引起干尖。

防治措施:正确选用农药并补充微量元素。

5.发生灰霉病

湿度过高,昼夜温差过大,可发生灰霉病。感染灰霉病后,初期叶面出现水渍状小圆点,变为白色或浅灰色斑点,由叶尖向下发展,严重时病斑相连,形成大斑,叶片上部或全部枯萎。

防治措施:灰霉病发生初期,及时用10%腐霉利烟剂300克/亩,分散点燃,关闭棚室,熏蒸一夜;或用6.5%多菌·霉威粉尘剂,每亩用药1kg;或6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7天一次,连喷2次。同时注意在每茬韭菜收割后均应喷药预防病虫害。

猜你喜欢
黄化叶尖灰霉病
朝露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盆栽沃柑生理型黄化现象分析
广西鹿寨县科普惠农乡村e站站长韦忠献:流翔高钙来了,黄龙病、黄化树奇迹般的走了
涡轮流体介电常数对高压涡轮叶尖间隙测量影响计算分析
凹槽叶尖对双级涡轮气动性能的影响
散叶莴苣灰霉病药剂筛选试验
莘县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研究
黄化安全性保障
八仙花黄化对CO2响应参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