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70年来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
——基于1千年主要国家赶超历程的考察

2019-10-11 10:57
教学与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白银工业革命世纪

一、引 言

“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1)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4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的讲话。参见2019年3月5日中国新闻网。新中国成立后,GDP先后超过英国、日本,稳居世界第二。用购买力平价核算方法计算,甚至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在外贸和外汇储备方面更是举世瞩目。目前中国是国际贸易第一大国,商品出口占世界商品出口比重持续上升。外汇储备也连续多年排名世界第一,约为排名第二的日本的三倍。

从人均GDP的国际比较看,1950年中国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4%,2016年为23%,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法,2017年中国人均GDP为美国的28%。从衡量生活水平和福利上要优于人均GDP的人类发展指数看,1950年为0.225,2017年为0.752。

让人吃惊的是,这70年是近1千年来中国很少的国际经济地位持续上升的时间段。宋代的生活水平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宋以后,西方国家在贸易拓展、科技创新和现代国家形成方面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华帝国虽然在元明清各代都有中兴的时候,但是大约800年后,在与西方的遭遇战中彻底败下阵来,尽管当时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此后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在100多年的时间里经济增长鲜有亮点。相反,西方国家、拉美国家和亚洲新兴经济体却实现了抢眼的经济增长。在新中国成立后的70年,中国重新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中国从高点到衰落再到重新成为世界上重要经济体历时1千年。在这1千年中,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持续衰落是常态,长达70年的持续增长则是很罕见的现象。

二、中国被超越(公元1000年——英国工业革命前)

距今1000年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但在之后的几百年内,西欧超越了中国。对于超越的具体时间和原因有诸多的争议。

彭慕兰(2)K.Pomeranz,The Great Divergence: China, Europe,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Econom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0.认为直到1800年,中国富裕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与英国、荷兰等欧洲富裕的地区一样,具有相同的发展程度。西方超越中国,即“大分流” 发生在1750年(甚至是1800年)以后的几个世纪,也就是说东西方的分流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多位加州的经济史学家也认同了这一观点,形成著名的“加州学派”。

但是传统观点却认为东西方的分流在中世纪就已经开始了。21世纪后一系列运用不同方法得到的估算结果和不同来源的数据部分支持了传统观点,显示出在英国工业革命前西方已经超越了东方。

(一)以历史人均GDP估算西方超越中国

目前对长时段相对连续的历史GDP估算主要有麦迪森和布劳德伯利两个团队的研究成果。2001年后麦迪森及其团队陆续发布和更新了世界各国公元元年起到1820年大约间隔百年的人口、GDP、人均GDP的数据,以及1820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发达国家每年的相关经济发展数据。

麦迪森(3)Maddison Project Database,Version 2018,Bolt,Jutta,Robert Inklaar,Herman de Jong and Jan Luiten van Zanden,“Rebasing ‘Maddison’:New Income Comparisons and the Shape of Long-run Economic Development”,Maddison Project Working Paper,2018,nr.10,Available for Download at www.ggdc.net/maddison.的估算结果显示,西欧超越中国的时间不晚于1500年。麦迪森的估算结果支持了传统观点,即中世纪时西欧已经超越中国和印度等东方国家了。麦迪森团队用比较分析方法和支出法估算历史GDP,同时根据最低生存水平进行一系列推算。由于估算方法过于简单粗略、统计技术有缺陷,对麦迪森的估算结果一直有争议。

布劳德伯利团队采用相对可靠的生产法估算历史GDP。近年来,布劳德伯利和中国学者管汉辉、李稻葵等人重估了中国历史GDP。他们利用生产法,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的各个子部门入手,分别统计估算出各个子部门的产出值再加总,然后结合人口数据计算得到北宋、明代和清代的长时段人均GDP。这项估算因人口估算、货币换算、对手工业产值估计不足、忽略教育、公共服务行业等问题也备受诟病,但因其开创性,成为研究中国历史GDP的重要基础。

布劳德伯利等(4)S.Broadberry, Guan,H., Li,D.,“China, Europe, and the Great Divergence: A Study in Historical National Accounting, 980-1850”,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2018,78(4):955-1000.估算的历史人均GDP的数据显示,公元1000年左右(北宋中期),中国人均GDP处于历史高位。虽然缺乏西欧国家相对应年份的数据,但从西欧国家发展趋势来看,这一时期的中国比西欧国家富裕,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在接下来的300年左右的时间里,西欧的意大利等城邦国家有可能出现了持续增长的过程,同期中国出现了20%左右的下降或者停滞。到1300年时,意大利的人均GDP比中国有估算数据的最高值还要高40%左右。据此,意大利很可能在1300年前已经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到1400年、1450年西欧的意大利、荷兰和英国都超过了中国,尽管中国在这一时期重回了历史较高点。

相对于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等国家,中国国土面积比较大,国内地区差异明显。再加上中国各地区货币换算的问题,所以用中国富裕地区和当时欧洲富裕的意大利、西班牙相比是合理的。1300年,中国富裕地区很可能仍然与欧洲最富裕的地区不相上下,但是工业革命前中国富裕地区落后于欧洲富裕地区应该是很明确的。

(二)以工资核算西方超越中国

21世纪为了更科学地比较东西方生活水平,艾伦(5)R.Allen,“The Great Divergence in European Wages and Prices from the Middle Ages to the First World War”,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 2001, 38(4):411-447;R.Allen, et al,“Wages, Prices, and Living Standards in China, 1738-1925: in Comparison with Europe, Japan, and India”,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2011, 64(S1):8-38.、布劳德伯利和笈多(6)S.Broadberry, B.Gupta,“The Early Modern Great Divergence: Wages, Pric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urope and Asia, 1500-1800”, 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2006, 59 (1):2-31.、李伯重和范赞登(7)Li, Bozhong, J.L.V.Zanden,“Before the Great Divergence? Comparing the Yangzi Delta and the Netherland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2010,72(4):956-989.核算了代表性城市建筑工人的谷物工资、白银工资、一篮子商品衡量的工资等。工资数据以城市为估算对象,这就避免了全国GDP估算中存在的疆域、人口、货币金属含量等因素产生的影响。与估算历史GDP相比,这种估算方法争议比较小。遗憾的是中国可得最早数据是始于1738年的北京劳动力资料,欧洲城市工资数据也仅始于14世纪末期,而且建筑工人的代表性存疑。近年来的研究基于不同的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证明了工业革命前伦敦和阿姆斯特丹的实物工资和货币工资水平都超越了北京。

对比英格兰和中国江南地区的谷物工资,我们发现18世纪前,欧洲富裕地区和中国富裕地区的谷物工资差别不大。但是,随着明末与清中期稻米价格的上涨,18世纪中国谷物工资急剧下降,而同期英国谷物工资还在增长,这拉大了江南地区与英格兰南部的差距。可以肯定的是工业革命前英格兰南部的谷物工资已经超越了江南地区。

从白银工资来看,英格兰南部地区早在16世纪已经把江南地区远远抛在了后面。表1中的数据显示,明末与清朝中期江南地区的白银工资相对更低,只有英国白银工资的15%。同样,北京和广东的劳动者每天挣1~2克银,不到欧洲中部和东部的一半,是欧洲西北部发达地区白银工资相当少的一部分。这期间,中国的白银工资不是没有增长,而是英国的增长速度比中国快15倍多。

表11550—1849年中英非熟练工人日工资比较

资料来源:S.Broadberry, B.Gupta,“The Early Modern Great Divergence: Wages, Pric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urope and Asia, 1500-1800”,TheEconomicHistoryReview,2006, 59 (1):2-31.

18世纪之前中国富裕地区的谷物工资与西北欧地区的谷物工资相差不大,但从衡量贸易商品与服务购买力的白银工资(参见图1)看,中国富裕地区比西北欧低很多。欧洲西北部的高白银工资不仅仅是货币现象,而且反映了贸易部门的高生产率。工业革命前的17和18世纪,阿姆斯特丹、安特卫普和伦敦的白银工资接近,这些地区的高工资可能是积极参与洲际贸易造成的。布劳德伯利和笈多(8)S.Broadberry, B.Gupta,“The Early Modern Great Divergence: Wages, Pric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urope and Asia, 1500-1800”, 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2006, 59 (1):2-31.据此建议“白银工资”与“谷物工资”之间的差距可以作为衡量发展水平的指标。

除了谷物工资,一篮子商品衡量的实物工资也表明东西方的分流出现在工业革命之前。一篮子商品工资数据考虑了东西方饮食习惯和生产习惯的差别,分别列出了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欧洲一篮子产品和亚洲一篮子产品。再收集消费篮子里商品的价格时间序列,确定1个成年男性的最低名义消费成本。亚洲和欧洲的消费篮子里的商品和数量是不同的,但提供的卡路里是维持生存的基本量:每天1 940卡路里。消费篮子中北京的碳水化合物是高粱,米兰是玉米粥,西北欧是燕麦。蛋白质有豆类、少量肉类或鱼,以及黄油或者油。非食用物品包括布料和燃料,还包括消费成本中5%的房租。欧洲部分采用艾伦(9)R.Allen,“The Great Divergence in European Wages and Prices from the Middle Ages to the First World War”,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2001,38(4):411-447.的价格数据。北京是将甘布勒(10)S.Gamble, “Daily Wages of Unskilled Chinese Laborers 1807-1902”, The Far Eastern Quarterly, 1943, 3(1):41-73.的零售价格从1900—1924年外推到1738年。食品价格是李(11)Li, L.M., “Grain Prices in Zhili Province, 1736-1911: a Preliminary Study”, in T.G.Rawski and L.M.Li (eds.), Chinese History in Economic Perspectiv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2.编制的直隶省农产品批发价格。外推时隐含的假设是零售与批发价格的比率保持不变。

一篮子商品工资表明,(12)R.Allen,et al,“Wages,Prices,and Living Standards in China,1738-1925:in Comparison with Europe,Japan,and India”,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2011,64(S1):8-38.工业革命前英格兰和低地国家已经超过了北京,而当时北京的工资并不比发达的江南地区低,所以欧洲最富裕地区超越中国最富裕地区的时间应该在工业革命前。

此外,表示实际工资指数的福利比(参见图2)也能说明英国和荷兰超越中国发生在工业革命前。福利比是全职工作收入与家庭最低消费成本的比率,是实际工资指数,表示一个全职工作的人是否可以在基本消费水平下养活一个家庭。全职工人指的是一个工人如果全职工作一年可以获得的年收入,全年工作日为250天。一个家庭是4口人,男人、女人和两个幼儿,相当于3个成年男性。这样家庭最低名义消费就是1个成年男性最低费用成本乘以3。工业革命前,北京的福利比和弗罗伦萨、维也纳类似,而欧洲富裕地区伦敦和阿姆斯特丹则遥遥领先。(13)R.Allen,et al,“Wages,Prices,and Living Standards in China,1738-1925:in Comparison with Europe,Japan,and India”,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2011,64(S1):8-38.

图1 主要城市建筑工人白银工资的国际比较资料来源:R.Allen,The British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Global Perspectiv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p.360.

图2 福利比的国际比较资料来源:R.Allen,The British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Global Perspectiv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p.360.

三、中国与工业国的差距加大(工业革命——1950年)

从整个世界和长时段来看,工业革命是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一个突变点。(14)G.Clark,“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P.Aghion,& S.N.Durlauf(eds.), Handbook of Economic Growth, Elsevier B.V.,2014.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的经济繁荣都没有导致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为此,小罗伯特·E·卢卡斯(15)小罗伯特·E·卢卡斯:《为何资本不从富国流向穷国》,罗汉、应洪基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18-131页。将工业革命定义为:摆脱马尔萨斯式增长,实现人均收入持续增长的过程。

从世界的角度看,世界人均收入在1750年左右出现拐点,改变了过去将近2千年来平缓波动、基本没有增长的局面。工业革命同样是世界人口和生产率增长的分水岭。 在工业革命之前,生产率进步很小。公元前10000年到公元1800年,人口增长率中隐含的生产率增长非常小,年均生产率增长率约为0.001%。生产率的增长都会被人口增长所抵消。1750年左右,终于实现了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的同步增长。(16)G.Clark,“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P.Aghion,& S.N.Durlauf(eds.), Handbook of Economic Growth, p.220.英国的工业革命在19世纪后逐渐扩散到欧洲大陆、北美、亚洲的日本。工业化扩散速度不同,造成了国家收入水平的不同,工业化国家和非工业化国家差距加大。表2显示1820年,当时最富有的西欧的人均收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是非洲平均人均收入的3.5倍。1913年,西欧平均收入比世界平均收入高出129%,是非洲平均收入的5.5倍。同期,英国平均收入从比世界平均收入高84%增长到比世界平均收入高243%。到1913年,英国平均收入比非洲平均收入的8倍还多。表2还显示英国衍生国的收入出现爆炸性增长,1820年到1913年间翻了4倍,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同期东欧和拉丁美洲收入增长了2.5倍,略少于最富裕的西欧地区。亚洲1820年和1870年间的平均收入有略微的减少,1870年起,所有地区的经济都在增长,19世纪末比19世纪初更加繁荣了。亚洲地区和非洲地区收入增长相对比较少,非洲的平均人均收入增长了52%,而亚洲只有17%,1820年后这两个地区成为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由于西欧国家和西欧衍生国的快速发展,地区间生活水平产生了实质性差异,进入普里彻特(17)L.Pritchett,“Divergence, Big Tim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7, 11(3):3-17.所称的“差异化,大时代”。其净效应是国际收入差距急剧增加,衡量国家之间收入不平等的泰尔指数在1820到1910年间几乎增加了5倍。(18)F.Bourguignon, C.Morrisson, “Inequality among World Citizens: 1820-1992”,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2, 92(4):727-744.

表21820年、1870年、1913年世界主要地区人均收入(1990年国际元)

资料来源:G.Clark,“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P.Aghion,& S.N.Durlauf(eds.),HandbookofEconomicGrowth, p.275,table6.6,p.277,table6.7.

同样,中国与工业化国家的差距在增加(表3)。1870年后西欧人均实际GDP增长率普遍超过了英国在工业革命(每年0.4%)和19世纪前半期和中期(每年1%)的增长率。而中国在这一时期年均增长率仅为0.1%。西欧和西欧衍生国的快速发展将原地踏步的中国抛在了后面。1870—1913年期间,“无条件收敛假说”并没有在欧洲实现,(19)N.Crafts, G.Toniolo, “European Economic Growth:1950-2005: an Overview”,CEPR Discussion Paper, 2008, No.1095.希腊、葡萄牙等国家明显落后于西北欧国家,但是欧洲的落后国家也与中国拉开了差距。

表319世纪后期中国与欧美工业化国家的差距

资料来源:N.Crafts, K.O’ Rourke, “Twentieth Century Growth”, in P.Aghion & S.N.Durlauf (eds.),HandbookofEconomicGrowth, Elsevier B.V.,2014,p.271.Table6.3.

收入快速增长的欧洲与北美都是进行了工业化的地区。贝洛赫曾经对相关国家的人均工业化程度做过大致的估计,1750年,中国的人均工业化程度高于美国(中国为8,美国为4),然而,到1800年,中国的人均工业化程度指数则下降为6,美国则上升到8。到1860年,中国的下降同美国的上升同样显著。按照贝洛赫的估计,在1860年,中国的人均工业化程度下降到4,而美国则上升到21,同一时期,英国的人均工业化程度指数为64,德国为15,法国为20。就这一时期而言,比利时、奥匈帝国、意大利、俄国、西班牙、瑞典、瑞士、加拿大、日本等人均工业化程度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而中国人均工业化程度指数则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这直接加深了中国与工业化国家的差距。(20)Paul Bairoch,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ization Levels from 1750-1980”, Journal of European Economic History,1982, 11(2):269-333.

白银工资也同样显示出工业革命带来的差距,通常工业化地区白银工资会上涨。(21)S.Broadberry, B.Gupta,“The Early Modern Great Divergence: Wages, Pric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urope and Asia, 1500-1800”, 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2006, 59 (1):2-31.工业革命前的十七和十八世纪,阿姆斯特丹、安特卫普和伦敦的白银工资接近,都是高工资。1738到1870年的白银工资,伦敦最高,北京最低。18世纪米兰或莱比锡的白银工资与北京、广州或苏州差不多。工业革命使英国白银工资超过了荷兰的水平。德国莱比锡的工业化也使其白银工资上升。1870年后,工业革命会带来白银工资上涨的这个现象更加显著。英国白银工资继续增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工业化取得成功的德国和荷兰的白银工资赶上了英国的水平。开始工业化的意大利的白银工资也在增长,但与欧洲工业的核心相比增长较弱。1870年以前日本工资基本保持平稳,工资水平比较低,与意大利类似。1890年后,明治维新的工业化进程提升了日本白银工资,尽管这一时期日本白银工资增长速度低于20世纪早期欧洲的上升速度。相比之下,中国白银工资在整个时期内变化不大。1870年以后白银工资有所增加,但从全球角度看,这种增长微不足道。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的白银工资远远低于欧洲水平。

1738年至1923年欧洲和中国多个城市非熟练男性工人的福利比率表明19世纪初中国的城市与意大利没有进行工业化的城市生活水平一样低。19世纪中叶,较早工业化的莱比锡工人的实际工资也上涨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欧工业核心地区工人的生活水平大大高于北京和苏州。中国工人的生活水平仍然很低,与欧洲未进行工业革命的地区相当。

四、中国的追赶(1950年至今)

(一)起步晚和低起点追赶

中国是1950年才从相对人均GDP 5%的水平开始追赶的,而1千年中几乎没有如此起步晚和低起点的国家实现了成功追赶和超越。亚洲国家的长期持续增长历程大约晚于西方国家500年,日本最晚从1500年、韩国从1913年开始实现长期增长。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时期至少比今天的高收入国家晚40—950年。

在成功实现赶超的国家中,欧洲国家表现出紧紧跟随的能力。在英国工业革命至今的200多年里,欧洲国家特别是西北欧国家几乎没有从40%以下追赶的经历,也鲜有超越80%的时候(见表4、表5)。例如,德国和法国的相对人均GDP一直在60%到80%的区间徘徊。

亚洲的日本和韩国的追赶起点就不如欧洲国家那么高。面对不同的追赶对象,日本的追赶起点基本在20%以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5—1948年日本相对GDP低于20%,但这是个短暂和特殊的时期。 1945—1952年间,韩国的追赶起点低于10%,1945年最低为5.8%。日本和韩国的低起点持续时间很短,都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年里。 二战前的1900—1939年,日本和韩国的相对人均GDP分别在24%—42%和16%—22%之间。 可见,二战后,两国比较低的相对人均GDP是一过性的。日本、韩国的追赶起点比欧洲国家低很多,但也比中国高不少。

表4以相对人均GDP衡量的成功超越国家的起点

资料来源:布劳德伯利数据来源于S.Broadberry, Guan,H., Li,D.,“China, Europe, and the Great Divergence: A Study in Historical National Accounting, 980-1850”,TheJournalofEconomicHistory,2018, 78(4):955-1000;麦迪森数据来源于 www.ggdc.net/maddison.

表5以相对人均GDP衡量的成功追赶国家的起点 单位:%

资料来源:基于www.ggdc.net/maddison的数据计算。

图3 1950—2008年日本、亚洲“四小龙”、中国的相对人均GDP

资料来源:基于www.ggdc.net/maddison的数据计算。

从工资的角度看,从14世纪晚期到19世纪中期,白银工资、福利比和实际工资都表明,英国超越荷兰的追赶起点基本没有低于80%。从实际消费工资来看,阿姆斯特丹超越安特卫普的追赶起点也在80%以上。(22)R.Allen,“The Great Divergence in European Wages and Prices from the Middle Ages to the First World War”,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 2001, 38(4):411-447;R.Allen, et al,“Wages, Prices, and Living Standards in China, 1738-1925: in Comparison with Europe, Japan, and India”,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2011, 64(S1):8-38.

1990年开始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在衡量生活水平和福利上要优于人均GDP。克拉夫茨(23)N.Crafts,“The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and Changes in Standards of Living: Some Historical Comparisons”, European Review of Economic History,1997, I(3): 299-322;N.Crafts, “Globalization and Growth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IMF Working Paper,2000, No.00/44;N.Crafts, “The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1870-1999: Some Revised Estimates”,European Review of Economic History,2002, 6(3): 395-405.估计了1870年以来部分国家的HDI。1870年后的HDI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教育(E)、收入(I)和预期寿命(L)。根据2001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HDI计算公式,识字率增加0.45个百分点,或入学率增加0.90个百分点,或预期寿命增加0.18年就能使HDI增加1个百分点。 而收入水平对HDI的影响则有四个不同的值域,当收入在$1 000时,增加1个百分点的HDI收入需要增加约$18;当收入达到$5 000时,约增加$ 90才能增加1个百分点的HDI;收入达到$10 000时,HDI增加1个百分点,收入约需增加$180。 综合来看,预期寿命的增加所占权重比较大。

图4 HDI衡量的中国低起点

资料来源:N.Crafts,“The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and Changes in Standards of Living: Some Historical Comparisons”,EuropeanReviewofEconomicHistory,1997, I(3): 299-322;N.Crafts, “Globalization and Growth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IMFWorkingPaper,2000, No.00/44;N.Crafts, “The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1870-1999: Some Revised Estimates”,EuropeanReviewofEconomicHistory,2002, 6(3): 395-405.

从图4中可以看到,从1870年以来,现在的发达国家(除英美外)与英国或者美国的相对HDI没有低于49%的,中国1950年的HDI比1870年时意大利和日本还略低,1950年时的相对HDI为28%,远低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西北欧国家和美国的水平,也低于日本1870年49%的水平和韩国1950年57%的起点。

(二)30年的止跌期

1000年前中国是人均生活水平比较高的国家,但在工业革命前意大利、荷兰(尼德兰)、英国等先后超越中国。工业革命后,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与中国的差距拉大,中国被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超越,国际经济地位加速下滑。即使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国出现经济增长态势(参见麦迪森团队数据),但是与富裕国家的差距还是在加大。中国与美国的相对人均GDP在1950年左右达到最低点,1950—1977年将近30年的时间里停留在5%的水平。也就是说新中国成立后花了将近30年的时间终止了过去930年左右的下跌趋势。按照布劳德伯利和沃利斯(24)Stephen Broadberry, John Joseph Wallis, “Growing, Shrinking, and Long Run Economic Performance: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NBER Working Paper, No.23343,Issued in April 2017.的说法,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绩效并不由增长时期决定,而是由衰退时期的长短和频率决定。衰退时期越长,衰退次数越多,长期经济增长绩效越不好。从这个角度看,中国20世纪50到70年代中后期的止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950—1977年中国经济与解放前相比增速明显,但是一方面中国人口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今天的高收入国家和地区处于战后恢复时期,造成中国人均GDP增速慢于欧洲国家4%的平均水平(见表6)。和大多数其他地区一样,西欧相对人均GDP在1870年到1913年间从82%跌落到66%,二战期间大幅下滑到32%,黄金时代恢复到1913年水平,甚至略有超过,20世纪70年代前半期西欧相对人均GDP达到70%。

表61950—1973年主要国家和地区人均GDP的年均增长率

资料来源:基于www.ggdc.net/maddison的数据计算。

日本的相对人均GDP只在二战中急剧下降,二战后呈现V型反转,与美国的距离快速缩小,1950—1973年每年人均GDP以将近8%的速度增长,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赶超西欧,日本的相对人均GDP在1991年达到巅峰,将近85%。

亚洲“四小龙”(香港、韩国、新加坡、台湾)和日本都是二战后经济成功的典型。亚洲“四小龙”的相对人均GDP从1870年的16%下降到1913年的11%。1950年后开始增长,并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高速增长,在70年代末,增长起点相对比较低的中国台湾和韩国达到了20%的水平,增长起点相对比较高的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相对人均GDP已经达到了40%、50%多的水平。

(三)1978年—2016年高速和有效追赶

1978年以后中国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到2016年与美国的相对人均GDP从5%增长到24%。中国1978—2016年人均GDP年均增速为5.8%,最快增长时期(1990—2014)年均增速7.27%,略逊于日本最高增速时期(1950—1973)年均8%的速度。但从1950年到2016年的年均增速看,中国为4.69%,高于日本的3.95%,高速增长时期长于日本,成为人类经济增长史上的一个奇迹。(25)基于www.ggdc.net/maddison的数据计算。

这一时期,亚洲“四小龙”除新加坡外增速略有下降,但仍然保持了强劲增长。印度从20世纪末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通道。1950年到2016年,亚洲,特别是东亚是快速崛起的地区。中国台湾和韩国在将近70年的时间里保持了年均5%以上的增长速度,创造了超长快速增长的记录。新加坡和香港67年时间里也达到了4%的年均增长率。这种持续快速的增长使韩国和台湾的相对人均GDP达到70%,与西欧日本差不多处于同一发展水平。新加坡和香港超过了德法英日等老牌发达国家,新加坡甚至超越了美国。

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增速明显下降,西欧和日本下降幅度超过美国,日本从上一期的8%快速降到不足2%。相应的,西欧和日本的相对人均GDP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达到高点后出现回落。

表71978—2016年主要国家和地区人均GDP的年均增长率

资料来源:基于www.ggdc.net/maddison的数据计算。

每个国家和地区在增长黄金时期的源泉并不一样(见表8)。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最明显的特征是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比较大,但教育贡献相对较小。亚洲“四小龙”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资本深化和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增长更加有效率。

表8经济增长来源

资料来源:N.Crafts, K.O’ Rourke, “Twentieth Century Growth”, in P.Aghion & S.N.Durlauf (eds.),HandbookofEconomicGrowth, Elsevier B.V.,2014,pp.266-271.

五、总结和展望

过去1000年中,中国相对人均收入停滞或者不断下降的年份长达900多年。而意大利、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等国的人均收入长期处于上升趋势中,提升了它们的国际经济地位。1950年时中国才从相对人均GDP 5%的低水平上开始增长,持续增长仅40多年。相比之下,中国起步晚和起点低的追赶却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辉煌成绩,是人类历史上的增长奇迹。

回顾历史,成功赶超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历时都以世纪计。综合布劳德伯利和麦迪森的人均GDP指标、艾伦等人的工资指标来看,如果从公元1000年算起,欧洲的意大利、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家超越中国最少历时3个世纪,最多历时7个世纪。可以肯定的是,欧洲国家在工业革命之前已经超越了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发展比较好的国家,国际经济地位大大提升。

黑死病之后的时期是荷兰超越意大利的关键时期,也是西北欧超越南欧的欧洲小分流时期。16、17世纪是荷兰人均GDP增长的黄金时代。荷兰追赶并超越意大利历时约200年。1650年之后,英国南部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之后超越了荷兰。英国超越荷兰历时约320年。 从白银工资看,1375年弗罗伦萨的工资高于伦敦。1425—1525年阿姆斯特丹的工资水平在这些城市中是最高的。在1550—1620年的价格革命中,东欧的白银工资增长最少,西欧增长最快。1620年后,南欧白银工资降低,低地国家持平,伦敦继续增长。17世纪后期开始,伦敦的工资水平一直是最高的。伦敦超越阿姆斯特丹大约历时400年。从福利比来看,在14世纪最后1/4的时间内,弗罗伦萨的福利比高于伦敦。阿姆斯特丹和伦敦大约在15世纪前半期追上了弗罗伦萨,又历时1个世纪后超越了弗罗伦萨;伦敦大约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超越了阿姆斯特丹,大约历时250年。

综合上述指标,如果从公元1000年算起,西北欧的英国和荷兰在15世纪初开始加速发展,而南欧的意大利、奥匈帝国等生活水平出现下降或者停滞。荷兰超越意大利大概历时200年,英国超越荷兰大约历时250—400年。英国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成为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体。

美国历时约100年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在19世纪后期,美国经济快速增长,人均GDP逐渐赶上英国,并在世纪之交后超过英国。到1929年,美英差距扩大,美国的实际人均GDP是英国的131.4%,而在1870年,只有英国的75.3%。

在这1千年中,除了意大利、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些成功实现赶超的国家外,日本、韩国等国家也在追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当然,也有很多非洲国家还没有进入追赶轨道,另有一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在追赶的道路上停滞不前。

表9列出了相对人均GDP各个阶段的成功经济体和失败经济体,以及成功经济体的历时。相对人均GDP在5%左右的是最不发达经济体,5%—20%通常是进入了追赶轨道的经济体,20%—40%是中等收入经济体,如果不能成功突破40%,就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60%—80%是高收入经济体,也是成功追赶的国家。

表91020—2017年各个阶段成功和失败经济体及其追赶历时

资料来源:www.ggdc.net/maddison.

我国目前人均GDP为美国的20%强,基于成功赶超国家的经验,在基本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相对人均GDP达到60%,成为成功追赶国家,最短实现时间是2045年前后;成为高收入国家,相对人均GDP达到80%,最短实现时间为2055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领头羊,最短实现时间是2070年。

2045年实现成功追赶和2055年成为高收入国家的预测,与两个百年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我国“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目标一致,历史经验表明,在21世纪中叶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猜你喜欢
白银工业革命世纪
世纪赞歌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My School Life
世纪中国梦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汽车行业有何意义?
解码白银黑平台“杀人技”
俄国白银奇葩罗赞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