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智慧城市进入2.0时代

2019-10-12 01:57丁兆威
中国公共安全 2019年8期
关键词:城市群人工智能智慧

□ 文/本刊记者 丁兆威

这些年,智慧城市已经被炒糊了,但一直没有大规模落地。人工智能的成熟应用,为智慧城市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让智慧城市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

智慧城市进入2.0时代

专家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将全面升级,迎来2.0时代。

在此之前,已经有人急不可耐地宣称智慧城市已经进入3.0时代。他们,似乎比专家跑得还快。其实这一点不奇怪,因为这些年,智慧城市在中国已经被炒糊了。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始于2010年,在些之前一些城市已经开展了整整十年的数字城市建设。2000年5月13日,中国近百名市长与百名IT精英企业聚首“二十一世纪数字城市论坛”,共商推动中国城市数字化进程大计。那时,天津、广州等许多城市都提出建设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可以看作是智慧城市的铺垫,或者说升级。从2010年开始,国内一些城市开始率先提出建设“智慧城市”。2012年开始,全国掀起智慧城市建设热潮,许多城市提出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并发布了具体的战略规划。但那时,智慧城市大多只停留在概念炒作阶段,而专家则多停留在理论探索层面。

2013年,智慧城市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2013年1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2013年8月5日,住建部再度对外公布了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又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包括83个市、区,20个县、镇。至此,全国智慧城市试点达到193个。

此后几年,智慧城市一路高歌猛进,发布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的城市迅速超过500个,并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四大智慧城市群。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智慧城市试验场。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近十年来,智慧城市尽管一直在风口上,但也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化落地。为什么?因为缺乏大规模落地的技术支撑。无论是传感还是物联,都不足以支撑庞大的智慧城市应用。没有技术支撑,就不可能有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提升和发展。无论你说1.0、2.0、3.0还是4.0,都只是概念和噱头。

2017年之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智慧城市落地才开始真正提速。

人们发现,智慧城市最离不开的,是AI。

人工智能的成熟应用,为智慧城市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让智慧城市从漫长的1.0时代进入2.0时代。

智慧城市落地难,关键是技术支撑

智慧城市是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宽带泛在互联网和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为基础,以知识社会的创新和智能融合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包含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水务、智能环保、智慧医疗、智能养老、智慧社区、智能家居、智慧教育、智慧国土等10个领域的智慧工程建设。由于智慧城市涉及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因此,有专家定义:智慧城市=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

智慧城市主要有几个关键部分组成:感知层。它的作用是城市信息的收集,主要组成是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终端设备,包括传感器、监控摄像机等;网络层。它的作用是信息的传递和储存,主要由城市的基础网络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组成;平台层。主要负责对收集起来的海量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应用层。它是智慧城市所必须实现的城市功能保障,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

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无论是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还是应用层,都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

关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政府已明确指出要推进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技术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智慧城市1.0时代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初级阶段,更强调的是“信息化”和“技术”,忽视了技术与人的互动、信息化与城市有机整体的协调,重技术轻应用、重投入轻实效,公共数据难以互联互通,市民感知度较差。智慧城市2.0时代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升级阶段,更强调的是智慧城市的落地应用。

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中,规模最大、最为复杂的便是智慧城市的部署。智慧智慧城市2.0 以“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透明高效的在线政府、融合创新的信息经济、精准精细的城市治理、安全可靠的运行体系”为目标,通过AI场景应用,打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建立政府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共享,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人工智能助力智慧城市发展

在智慧城市1.0时代,最常见的“落地”项目不是城市级应用,而是某一领域的小规模应用,或是刻意打造的“智慧小镇”。

过于乌托邦的“智慧小镇”后来基本都“烂尾”了。

AI的赋能,让智慧城市大规模落地应用具备了技术支撑。AI的加持,也加速了智慧城市的落地,尤其是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等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智慧城市应用的引领者。

在智慧政务方面,借助于AI,可以一改过去政务办公的冗余、低效、耗时,取之以高效、便捷、透明。帮助公务人员提升流程性工作的处理效率,使其从枯燥、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将精力花费在服务性、创新性更强的工作环节,以提高整体的服务能力。研究机构评估,在智慧政务应用中,AI能提升工作速度200%。在AI技术的支撑下,电子社保卡、电子身份证等相继问世,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群众。

建设智慧城市,政府明确指出要推进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技术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以深圳为例,截止目前,深圳已实现在市场监管、人力资源保障、公安、交通运输、住房建设等领域的300个事项“审批不见面、办事少跑腿”。刷脸,成为AI时代电子政务的典型特征。

在智慧交通方面,AI极大地丰富了智能交通的内涵,并为我们开启了智慧交通时代。

AI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交通秩序管控、智慧出行、智慧停车等领域。

在交通秩序管控方面:面对城市复杂交通状况,AI比人的判断更准确,失误率更少。通过大数据预测城市交通拥堵情况,通过视频采集传感系统观测实时交通状况,并通过AI完成交通信号配时优化和时段自动划分,从而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基于AI的智慧交通管控系统,已经成为现阶段缓解和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

在智慧出行方面:腾讯、百度、滴滴等互联网巨头都发布了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成为市民出行的最佳帮手。以重庆市交巡警部门打造的“城市交通智慧大脑”系统为例,该系统上线后,日均接入16类动态交通数据9.7亿条。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像天气预报一样,科学预测城区道路未来2小时的交通状况,并在手机端推送给出行市民参考,从而提高广大市民的出行效率。

在智慧停车方面:基于AI和大数据的无感支付停车,不仅改变了传统停车支付模式,也彻底改变了传统停车生态。

行业巨头抢占智慧城市市场制高点

近年,互联网、通信、安防、AI等行业的巨头,纷纷布局智慧城市,以期抢占未来智慧城市市场制高点。

互联网巨头:2017年,阿里云发布“城市大脑1.0”。在1.0系统中,城市大脑可以管控信号灯、摄像头,通过系统自动识别机制,通过基于AI的互联网+信号灯控制优化平台,从而为城市管理者智能化提示交通情况及智能调度。

2018年,阿里云又发布杭州“城市大脑2.0”。“城市大脑2.0”覆盖杭州主城区、余杭区、萧山区共420平方公里,一年扩大28倍。接管1300个路口信号灯、接入4500路视频,通过7大生命体征全面感知城市交通,并通过移动终端直接指挥杭州200余名交警。

在2017年11月16日举行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宣布,百度将与雄安新区战略合作,打造“智慧城市”。此前,百度智慧城市已经在保定、芜湖、重庆两江新区等落地。

腾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安全等先进技术,通过多样化的科技赋能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城市需求,打造个性化“互联网+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几年来,腾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和服务已覆盖河南、海南、上海、重庆、云南、天津、四川、贵州、湖北、陕西等超过35个省(市)地区。

通信巨头:通信巨头华为,近年正在全面发力智慧城市和安防市场,华为领先的5G技术,更为智慧城市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华为提出智慧城市“黑土地”战略,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建智慧城市生态。华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已经在北上广深等120多个城市以及全球四十多个国家落地。

安防巨头:2018年10月,大华股份在北京隆重发布“大华HOC城市之心”战略。“大华HOC城市之心”,即以“全感知、全智能、全计算、全生态”为能力支撑的智慧城市发展引擎,实现面向城市级、行业级和民用级构建“1个平台、2个中心、N类应用”(1+2+N)的新型智慧城市架构,满足城市管理、行业应用、民用消费等各级需求。以四大技术为支撑,着力为智慧城市提供卓越的顶层规划设计,在此框架下,让智慧城市落地变得更简单、更易用、更高效、更有价值。

AI巨头:在智慧城市中,AI大数据是重要的基础应用,AI分析对象主要是人和车,涉及到身份识别和行为识别。可以说,人工智能是智慧城市的大脑。因此,人工智能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技术支撑,人工智能企业也成为智慧城市生态的生力军。

商汤科技以SenseFoundry方舟城市级视觉开放平台为核心,构建智慧城市“视觉中枢”,再以“视觉中枢”为基础赋能智慧城市。方舟城市级视觉开放平台就好比人的视觉系统中的眼球,主要功能是接受与采集信息,与SenseFace人脸大数据实战平台等产品灵活组合,才能完成人脸、车辆、人群、事件的检测分析,让城市具备“能看懂、能思考、能指导行动”的核心分析力。方舟平台能够轻松实现对城市上万路视频监控系统同时进行100万实时人脸布控,以及千亿级人脸抓拍照片历史轨迹搜索还原。

AI赋能,中国将崛起数个智慧城市群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中国智慧城市的落地将大大提速。未来,中国将崛起数个智慧城市群。

智慧雄安和京津冀智慧城市群。2017年4月,雄安新区正式成为继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之后的又一国家级经济特区。《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雄安新区要“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智慧雄安”将成为了雄安新区的标签。

雄安犹如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图画。作为分担京津冀地区城市压力的雄安新区,在人工智能浪潮下,有可能会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新样板”,将成为各类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庞大试验场。因此,未来雄安新区将有可能被打造成为世界级智慧城市,甚至超越“世界最土豪城市”迪拜。迪拜政府2014年提出“智慧迪拜”计划,目标是在2021年将迪拜建设成为全球最智慧的城市。

在雄安新区的引领下,京津冀无疑将成为中国重要的智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群。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在许多方面将成为全球湾区之首。

《纲要》同时提出,将加强粤港澳智慧城市合作,探索建立统一标准,开放数据端口,建设互通的公共应用平台,建设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智能感知网络以及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市政、智慧社区。推进电子签名证书互认工作,推广电子签名互认证书在公共服务、金融、商贸等领域应用。也就是说,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将打造成为世界级智慧城市群。

此外长三角智慧城市群也将成为未来中国智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

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为智慧城市和智慧城市群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反过来,智慧城市和智慧城市群的崛起,又将为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

猜你喜欢
城市群人工智能智慧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为世界级城市群铺路
数读人工智能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下一幕,人工智能!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