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处 柳暗花明时

2019-10-12 17:32孙方月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4期
关键词:同类项原点数轴

孙方月

摘要: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关注概念的形成过程,舍得花时间与学生共同探究。教学中,可结合概念的特点,让概念的呈现过程“充满曲折”,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数学思想,在“做数学”中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多角度、多层面地揭示概念的意义,掌握概念的内涵,不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着眼于知识整体,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

关键词:概念教学 过程性 “曲”

数学概念的建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因此,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长期以来,概念教学更多的是结果性教学,就是直接展现教材中的现成概念,然后再说出几点注意事项,即“一个定义,几项注意”的模式。长此以往,学生对概念只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为了有效改变这种状况,可以尝试使有的概念的呈现过程“充滿曲折”,在历尽艰辛的过程中迎接“柳暗花明”的到来。下面笔者结合在教学同类项和绝对值两个概念时的几点尝试,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曲”在一课 精耕细作

以下是笔者2018年10月份校级公开课的案例(片段),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2.2整式的加减(1)》第一课时。

…………

1.问题1:生活中,我们经常对事物进行分类。试着给咱们班的同学分类。

【设计意图】给身边的事物分类,由此过渡到给所给的单项式分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把生活中的分类思想引入数学知识中来。

2.问题2:你能根据以下单项式的不同特征将他们进行分类吗?

学生尝试按不同的标准、多种方法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辨析,得出同类的一组,并且知道依据不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小组代表发言。

3.层层追问

问题3:你为什么要这样分类?这样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问题4:什么叫“字母部分完全相同”?

问题5: -3a2b与-3a2+b中的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分别相同,它们是同类的吗?

问题6:如果不同类,到底什么样的几个式子才是同类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追问,逼出“同类项”的概念,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4.形成概念:学生试着自己归纳出概念,教师规范。

【设计意图】一波三折,条分缕析后,必须要得出一个明确的结果。概念明朗化后,学生的“包袱”(到底该怎么定义同类项)也就卸下来,一身轻松,进入下一个环节。

5.小试身手

(1)判断下列各组式子是否是同类项。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刚学习的概念的掌握情况,加深其对概念的理解。

6.深入讨论

问题9:你能写出3ab的几个同类项吗?你能写出它的所有同类项吗?

问题10: 你能写出只含有a、b,且一个系数是2而另一个系数是9的所有同类项吗?

【设计意图】经历符号化的过程,感受数学的简洁美。深入了解同类项概念的内涵及外延,从而掌握概念。

7.生活中我们可以对同类的事物进行归类,这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有秩序、有条理,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美好。数学也一样,可以对几个同类项进行合并,使问题显得更简洁。试一试,把下面的同类项合并起来。

问题11:你能说说以上把同类项合并起来是怎么做到的吗?这么做的依据又是什么?

【设计意图】感受同类项概念的功用,为下节课教学预热。

…………

本节课教学,传统方法是:总结几个式子的特点——给出概念—讲几点注意事项—练习巩固。按这种直接灌输式方法教学,学生做相关习题的效果可能也会不错,但是学生没有任何的探索体验,也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通过投放一系列的“问题串”,逐步引导、深入紧逼、层层递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交流和探索中经历了概念形成的过程。当学生得到一种“同类”,如3×2与2×2,并没有马上指出所含字母有何特点、相同的字母指数有何特点,进而得出同类项的概念,而是通过层层追问,让学生自己概括、归纳出结论。通过深层次地追问,使学生的交流有了方向性和目的性,避免学生进行形式上的泛泛交谈,拓展了交流的深度,“同类项”的本质特征得以多角度、多层次的建构,学生体会得更深刻,也更清晰,尝到了成功的小喜悦。

二、“曲”在一科抽丝剥茧

有的概念的教学要经历一段或者更长时间,教师不能期望在一节课内搞透概念。一方面这是由这类概念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要着眼于对概念的整体把握,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而,教师不必急于求成,要顺势而为,多角度、多层面地揭示概念的内涵,下面以“绝对值”概念的教学为例。

1.初次接触 数形结合

从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3与-3的点说起,它们一个在数轴原点的左边,另一个在原点右边,而且它们到原点的距离相等,都是3个单位长度。从数字本身看,这两个数有着不同之处:(1)一个是正数,另一个是负数;(2)引进生活背景,则它们表示的意义也不相同;(3)在数轴上表示的位置不同。但是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数轴上表示它们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像这样的数还有很多,为了描述这个共同点,我们引入了绝对值的概念,并给出了它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数(3与-3)到形(数轴上表示3与-3的点的位置),再到数(表示数3与-3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其了解概念应运而生的背景:为了刻画两个相反数中的一种共同特征,即它们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感受到数学知识体系不是凭空臆造而是环环相生、相扣的,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绝对值的意义。

2.再次接触“数”“式”结合

3.循序渐进 逐步升级

至此,学生对绝对值的概念经历了数与形、数与式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结合。每次新旧知识的融合,教师都是有意地加以引导,加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促进新旧知识的正向迁移。

孙维刚老师认为:学好数学,首重概念扎实,基础知识牢固。 为了学生“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教师应以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为目的设计教学,不妨让我们的教学慢下来、曲折些。尽管探索之路充满荆棘,一波三折,但笔者相信在曲径通幽之处,定有柳暗花明之时!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同类项原点数轴
数轴在解答实数题中的应用
认识和应用合并同类项法则
如何学好数轴
话题:回到原点
“实数”检测题
数轴上的小数
7.1 数形结合思想
巧用口诀 识别合并同类项
同类项学习三步曲
“有理数的乘除法”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