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题解法

2019-10-12 17:32殷桂平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4期
关键词:应用题教学学习习惯引导

殷桂平

摘要: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它旨在衡量学生对所学的概念掌握程度、计算能力、学习习惯的养成等,使学生能积极投入到学习数学中来,真正领悟学习数学的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一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环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現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分析,加强训练,是极其重要的。

关键词:学习习惯 引导 渗透 应用题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精心备课,同时还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利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事物,为学生搭建宽松、愉快、和谐的课堂。结合教学实践,笔者简要介绍如何解决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教学问题。

一、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要求学生解决“一个数数倍于另一个数”的问题,有意识地让他们在一个特定的问题中引入除法的意义。为了使计算合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组织操作活动,使学生通过具体活动了解一个数若干倍于其他数的含义。首先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小棒、圆片、三角形等)摆一摆,表示“几是几的几倍”,通过这样具体的动手操作,学生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有了理解。如果展示课件,可以先后播放35个人在舞台上唱歌,7个人跳舞的视频,接着PPT出示问题: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小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候,学生就会得心应手,并真正熟悉了除法的意义。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着眼于让学生从运算意义出发,而不是从类型出发进行思考,要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运用数学有效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增加灵活性,又能使学生懂得解答应用题的方法,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提高。

二、重视创设问题情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

对小学生来说,文字题一般是比较抽象和笼统的,大多数学生面对它都不知从何下手。这就要求教师从简单的题目开始讲解,然后逐步分析。生活中处处有应用题,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去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问题。教学时,利用课本和我们身边的例子来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为了使学生有机会从数学的角度提问,提出需要用新知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解题方法。比如先展开商店购物的画面,并描述刘晨和王林购物的情境,吸引学生去了解、收集刘晨和王林购物的信息,发现要解决的问题是“买七个垃圾桶需要多少元”。这样通过创设一个与学生购物紧密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轻松地学到了数学知识。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探究,归纳总结规律,最后教师总结,让学生获得了成就感,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注重方法,分析特征

应用题的类型多种多样,但是,对于小学数学应用问题,我们仍然可以找出其特点、具体的解决办法。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分类,让各种类型的话题相互引证,接触类比。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读懂题目对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我们必须教学生如何阅读问题,让他们在阅读时思考,反复向他们强调应该多次阅读问题,了解题意,获取有用信息,养成在阅读时用符号标记的习惯,并指导他们使用分析和比较的方法。

小学生直观能力比较强,可根据已有的信息,利用简易的线段、图形或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例如:让二年级(1)班折燕子,需折90只,已折36只,剩下每次折9只,还需多少次才能完成任务?学生觉得这道题很抽象,他们无法找准数量关系,在解题过程中不敢大胆尝试,甚至无从下手。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先绘制线段图来理解题意,并在学生绘制图形过程中加以个别指导。这样,学生从线段图中清楚地看到结果,使问题迎刃而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因粗心等原因也会出现计算性错误,在解题时必须通过画图来帮助其理解,确保解题的准确性。这就需要教师从简单题目入手,一步一步分析,举生活中的事例,这样就能将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在讲解应用题时,教师的语句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学生在自己动手“画”“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新知识。可以设计如下应用题:把15个梨子平均装在5个袋子里,怎样装?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刘琪上台演示:他在每个袋子里依次先装一个,然后每一袋依次再装一个……直到把这15个梨子分完。学生王奥上台演示,说可以每一袋里依次先装2个,这样分得快些。学生张子佳上台演示,证明每个袋子可以一次性装3个。我立即表扬了他们的做法,特别是张子佳同学的做法是最棒的。其实不管哪一种装法,只要达到要求——平均,就是一种好的装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演示、操作,掌握了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平均分”的含义,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出现生搬硬套、千篇一律、照本宣科的局面,从而有效地为中高年级解答两三步应用题做铺垫,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应用题的兴趣。

四、着力于基础应用题的训练

通过简单知识的练习、方法的灵活运用,使学生对解答应用题信心十足,充分调动了学生解决简单应用题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辨别能力、推理能力,掌握解决应用题的方式、方法。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唱独角戏了,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地活跃起来。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若要考查当堂课新知识接受如何,教师出几道题让学生演示,同学们会自告奋勇,争先恐后地举手上去。例如:老师今年48岁,我们班刘志聪同学8岁。再过15年,老师比刘志聪同学大多少岁?学生黄嘻嘻:“你可以将老师再过15年的岁数,减去刘志聪再过15年的岁数,也就是63-23=40岁。”学生胡诚煜:“可以根据差不变定律,用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加同一个数。”学生陈初若:“我们是不是可以用老师今年的年龄减去刘志聪今年的年龄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了思维过程和解答应用题的灵活性,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能使学生认真读题、审清题意,抓住应用题的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是面向未来的,目的是为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对低年级应用题基本解题方法的掌握,将会影响高年级解题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从简单应用题入手,找出问题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并通过简单应用题的练习,为高年级学生解决问题铺平道路。作为教师,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同时,让学生加强基础问题的练习,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只要我们用耐心教导学生,用恒心对待学生,用真心对待学生,学生将受益无穷,成为数学学习中最幸福的奋斗者,最快乐的追梦人!

参考文献:

[1]蒋金花.从实践的角度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创新[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 (1).

[2]尹智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体会[J].小学教学参考,2012(8).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应用题教学学习习惯引导
等待·自主·探究
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