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2019-10-12 17:32康琪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4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多媒体有效性

康琪

摘要:现阶段中小学的教室里都陆续出现了多媒体的身影,课堂上教师们也改变了以往一直拿着粉笔写板书的方式,转而以制作PPT和小视频的形式呈现上课内容。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把握,同时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提升了活跃的课堂氛围,这对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性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技术的产物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熟练掌握并使用这一技术或许已成为体现教师教学技能的指标之一。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图片+文字解释的,有动画+声音配合的,还有两种形式同时呈现的。到底哪一种呈现方式能更加直观的表达知识点?哪一种呈现方式能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真正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对待传统教学模式应该保留哪些,摒弃哪些?带着这些疑问,笔者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能在数学教学中合理且有效地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本文以笔者的一节初一数学的新课学习为例,展示如何有效地进行多媒体教学。

教学片段一:制作并播放教学视频,以问题为导向,引发学生思考。

学习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设计意图:播放的视频材料是根据《孙子算经》中老人与小孩有关“鸡兔同笼,共35个头,94只脚,讨论鸡兔各多少只”的对话改编的,再配合教师言语的描述,激发起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积极思考。与在讲课时直接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相比,这种视频展现的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结合动画+声音的情境中,学生会有更多的代入感,加上教师的言语引导,学生会更积极地想象自己就是该对话中的小孩,想象自己在面对老者的提问时该如何作答。这种情境式的问题导入方式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在问题思考上,配合教师的要求进行良性的互动。

评析:通过视频呈现的情境性问题导入方式,能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联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接下来新课内容的引入奠定了基础。

教学片段二: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新旧知识点的联结对比 。

学习内容: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设计意图:前期的问题导入引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思考,这时大家会集思广益计算鸡兔各多少只的方法。教师需要对学生们的表现做出积极的肯定,然后让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从中选出经典的几种解法重点讲解,并让学生们进行对比,比较出哪种解决方法最简单。比如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这道题目最简单,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地对这种方法给予肯定,并让学生们回忆一下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点。在回忆完以后指出今天要学习它的变形式——二元一次方程,并将二元一次方程的表达式、概念和相关知识点在PPT上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最后以类比图的形式将两者的异同点进行细致的划分并呈现给学生们。这样做不仅让学生意识到新知识是不断地在对旧知识的回顧和对比中慢慢掌握的,要有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结学习的意识,而且也降低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的惶恐感和预期难度。

评析:通过视频导入问题到本部分对旧知识点的回顾和新知识点的介绍,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以往学习过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新旧知识点的联结和迁移,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连贯的,旧知识的掌握是在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要善于反思,学会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此外,教师要发挥好引领作用,在恰当的学习点(关键点)上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联结与对比思考。

教学片段三:回顾上述问题,结合图文讲解的方式运用新知识解决。

学习内容: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及解法。

设计意图:在上述两个环节中突出学习主题后,再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让学生加深了解,并重温刚才的问题,引导学生重新思考是否能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这时在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学生们列出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式子,但对其解法可能比较疑惑,因为对比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多了一个未知数。而学生们困惑的同时也有很强烈的求知欲,这时教师再去结合图文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就会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使其投入学习。同时,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要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多样化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比如,在讲完代入消元法的解法后,询问学生是否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让他们先思考后再与其一起讨论,只有师生充分互动,学生们才会养成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而通过图文呈现,再配合教师详细讲解,枯燥乏味的文字材料也会变得生动有趣。

评析:在图文呈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注意课件背景的颜色和字体颜色的搭配,以及在突出重难点时字体颜色的选择。一般浅色背景与深色字体搭配看起来更清晰,如果背景和文字颜色相近会增加学生们的视觉疲劳,降低学生听讲的效率。同时,课件内容不宜烦琐复杂,这也会增加学生理解消化的负担,引发疲劳感。另外,教师还应恰当地使用言语,详细的语言表达会让学生们对新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在介绍概念界定、解法的注意事项时应多次重复强调,以此强化学生对重难点的辨识度。

教学片段四:积极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进行总结,突出重难点并与大家分享。

学习内容:举例说明二元一次方程组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设计意图:该部分作为本次课程的反思升华环节,旨在让学生们在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基本知识点(概念,解法)的同时,学会反思,回顾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结,并懂得知识的迁移。比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时,学生们联想到以前学习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特点可以大概推测出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特征。另外,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如出一辙,基本思路都是先求未知数,只不过后者比前者多了一个未知数。这要求学生要有知识迁移的意识,能够意识到两者解法的相似性,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还要求学生能够意识到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变形,能想象到还有其他的变形,比如三元一次方程组等。这样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避免其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时出现思维定式。另外,在掌握基本知识点以后,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它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意识,还会加强学生对学习这一知识点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评析:课后总结不应局限于新授课,而应渗透在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现阶段,多媒体教学模式已经是大势所趋,它丰富多彩的展现方式使课堂教学不再枯燥乏味,课堂氛围不再沉闷不堪。但是高效率的教学应搭配恰当的多媒体手段,过多的文字图片或者动画音效反而会增加学生上课听讲的负担,占用太多的认知资源,导致适得其反。所以,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来计划课件准备工作。只有学生、多媒体、教师三者恰当而又合理地结合,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

参考文献:

[1]孙庆兰,田水承,孙立群.教学课件文字与背景色彩搭配眼动实验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7(3):274-278.

[2]闫志明,付加留,唐夏夏,袁杰.多媒体学习中的动画效应研究—基于认知负荷与学业情绪的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1-78.

[3]王雪,王志军,付婷婷,李晓楠.多媒体课件中文本内容线索设计规则的眼动实验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5):99-105.

[4]安璐,李子运.教学PPT背景颜色的眼动实验研究[J].2012(1):75-79.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学多媒体有效性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让问题设计为数学教学创新绽放精彩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