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的熵

2019-10-12 01:36蔡坤
艺术大观 2019年18期
关键词:信息熵生命体解码

摘要:利用自然科学中的熵来研究艺术的相关文献并不多,但自然科学本身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多的相通之处。文中主要对艺术与熵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艺术;熵;负熵

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万物都有着向混乱和无序发展的趋势。整个系统在这个趋势下变得越来越混乱无序。但生命却能相对长久的保持其秩序状态,并通过繁衍产生新的有序个体。当整个宇宙系统都在走向混乱时,生命却在其中展现出了极高的秩序性。

一、对熵的认识

我们用熵来表示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整个宇宙的熵值是不断增加的,而生命在其中维持着相对的低熵状态。究其原由,薛定谔有独特的解释——生命体通过新陈代谢维持自身。薛定谔认为,生物的新陈代谢不仅是在和外界交换物质以获取能量,因为生命体内的物质与能量和生命体外的物质与能量没有区别,单纯的交换没有意义。生物也是宇宙中的一部分,也有着不断增加自身混乱程度的趋势,这种熵增过程会把生命体一步步地带向死亡。在不断熵增的过程中,想要保持自身的低熵状态就必须持续地摄入秩序,也就是摄入负熵;与此同时,排放废物与废热,将产生的熵释放回环境当中,以保持整个宇宙系统的熵增趋势。所以,生命体是以负熵为食的,而太阳是太阳系范围内的负熵来源。地球通过吸收低熵的太阳光向宇宙辐射高熵的红外线。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以吸收太阳光中的负熵维持生命,高等动物则通过进食植物或其他动物来吸收负熵,其排泄物仍有一部分负熵再被植物和微生物利用。整个生物圈就是一个负熵传递的过程。生命的起源也很可能支持这种观点——一团化合物在一系列机缘巧合之下集合为一体,通过不断吸收周围环境的负熵、排出废物来保持一个小范围内系统自身的低熵状态。

二、对负熵的主观选择

根据上述理念,生命体天生对负熵偏爱和敏感。世界本身是混乱无序的,而人类对科学、宗教甚至神秘学的追求都是在高熵环境中找寻规律与法则的进化结果。熵只是一个概念,如同其他被人创造的度量单位一样,本身并无意义。负熵的本质是被人认知的事物中的规律,而这种获得规律是极度主观化的。

负熵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但有些食物人类无法进食,就是因为摄取负熵是主观化的选择,而这种选择是千万年来人类演化的结果。在获得其它规律的情况中,熵值的大小也是主观化的,单纯说系统的混乱程度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有些信息的混乱程度对不同人类个体来说是不同的)。这里的熵值就变为了信息熵的概念。人从一个系统中发现规律,就可以说从中获取了负的信息熵,进而获得满足。如果没有负熵,则没有获得体验。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事物一部分人喜欢而另一部分人不喜欢,喜欢的程度既从事物中提取负熵的多少。一串加密的文字在没有解码方式的人手中熵值最大,而在有解码方式的人手中熵值最小。

三、熵在艺术中的体现

观看艺术作品也是获取负信息熵的过程,某些通过泼油漆制作的抽象画与碰巧打翻颜料桶而粘上颜料的画布之间的区别在于,作者是否赋予作品以负信息熵以及观者能否对作品进行解码以获取负熵。

在观看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如果观者心中获得了莫可名状的满足感或奇妙的体验,那么此时熵值呈负无穷大;反之,如果观者面对作品时内心毫无波澜,那么熵值呈正无穷大。内行看门道,可以说是特定群体对于负熵趋同的解码方式,它的特定规律与法则易使同类产生类似的虚拟体验。直击心灵的艺术作品通常会满足人的情感与精神需求,直接搭桥以获取负熵(如罗斯科)。

艺术作品中,以其他方式令观者获取负熵的手段,例如(时间、体量、质感等)量的堆积、(运用符号、写實技巧、数字技术等获得虚拟体验、阵列感带来的震撼等)图像的力量对人类感知的冲击,作品通常布下诸多线索来引发观者的负熵体验。而艺术作品作为一种非精确媒介,具备继续衍射以获取更多负熵体验的可能性。

四、结语

艺术作品作为不止具有单一解码方式的负熵获取渠道,留给观者自由且开阔的思考空间。艺术家在赋予作品负熵时给其他解码方式的留白常常看似语焉不详,而这种“非精确定义”恰使艺术作品容纳超越自身意义的特殊性得以展现。

参考文献:

[1]韩镇阳.基于信息熵的风格画分类研究[D].云南大学,2018.

[2]翁再红.艺术传播视野下的“信息”与经典建构[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9,17(04):7-14.

[3]钱文华,徐丹,徐瑾,何磊,韩镇阳.基于信息熵的风格绘画分类研究[J].图学学报,2019,40(06):991-999.

[4]陈一致.逆时光之箭[D].广州美术学院,2019.

[5]翁再红.艺术传播视野下的“熵”与经典建构[J].临沂大学学报,2019,41(01):93-100.

作者简介:蔡坤,四川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信息熵生命体解码
解码 四十五度仰望天空
文化解码
文化 解码
文明 解码
近似边界精度信息熵的属性约简
奇异的生命体
更 进 一 步
基于信息熵的承运船舶短重风险度量与检验监管策略研究
信息熵及其在中医“证症”关联中的应用研究
论犯罪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