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学习小组建设的策略

2019-10-13 05:24张兰珠伊敏
学生之友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组建设新课程改革高效课堂

张兰珠 伊敏

摘 要:学习小组的有效构建和运用在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竞争及合作意识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本文从如何架构学习小组、有效指导小组交流、积极培养行为习惯、建立小组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探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有效建设学习小组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期在新课改背景下,为推动课堂学习小组建设、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丰富应用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学习形式;小组建设;高效课堂

小组建设是实施高效课堂的重要突破口,针对低年级学生如何开展小组建设,下面谈谈几点策略。

一、优化构建学习小组,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1.科学分组,合理搭配

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基础、学习水准、智力状况、性别比例、交往技能、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每四人一组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每组应有1名优等生,2名中等生,1名学困生,按学业水平从高到低为组员编代号,既便于小组长分工,又便于教师抽查。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组间同质则为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教师应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在实施学组合作的过程中,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组间竞争的活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2选拔小组长,用心培养

可从全班挑选出12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包括:(1)课前,检查组员的课前学习单及课后练习;(2)课上,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讨论或组内二个层次间的研究解疑;(3)课后,做好组员表现评价,并及时向老师报告。

此外,教师应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主动担当起“小组长”的角色责任。

3.实行小组命名法,创建小组文化。

让每个小组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为自己取一个个性化的组名,以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每个名字都是小组奋斗的目标,这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强大的激励作用。

二、落实小组交流的有效指导,充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在刚开始实验时,学生不会小组交流。交流时总是优等生在说,中下等生被动地听,不知该做什么,怎么做。看到这种情况,教师并没有一味地责怪学生,而是在努力寻找自身的问题。通过调研分析,找到了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提出的要求不具体,学生对做什么、怎么做不十分清楚。那么,教师应提出哪些明确的要求呢?

首先坚持小组讨论“先一对一分层,再组内集体讨论”的原则,先让同层次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时提出小组在分层讨论中不懂的问题。

其次小组长要给组员分好工,在交流时安排好谁汇报哪个问题,谁板书。对于小研究中“我的例子”一项,要求学生选取2—3个典型例子汇报;对于“我的发现”,要对小组同学的意见进行分析综合,形成统一认识,写在自己原来发现的下面。这样,不但每个同学独立思考的结果都得到了展示,而且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得到共同提高。

在指导合作讨论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参与的作用,不能只是一个组织者、旁观者。当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其中,细心观察、倾听了解,了解小组交流进展,发现交流中的问题,不断地研究反思、总结提高。

三、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新课程改革,学生是关键,培养是基础,低年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高,且刚离开幼儿园不久,还不能立刻适应小学生活,课堂和课后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为此,应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训练。

1.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

小组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听别人发言时做到:(1)坐端正、眼看发言的同学、闭上嘴巴留心听;(2)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时常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表现。

3.训练学习口头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教师应把一些开场语言、引导语言、评价语言、补充语言等教给孩子们,以供模仿。如:“大家请看这个问题,看看能从哪几个方面来解答”“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我们组的任务是……”,甚至可以直接让孩子们抄写下来,记一记,用一用。

四、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撬动学生追求成功的渴望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在于人是一个可以激励的系统。”如果一个人有了成功的表现,又受到激励,就会迈向更大的成功。

1.评价范围上,可以有个人评比和小组评比两种模式。以组为单位,每星期一次周评,每月一次月评。

2.设定各种荣誉称号(优秀组长、最团结小组、进展最快小组、最认真个人、展示高手、点评专家等),设立专栏,贴照片进行公示。

教学实践证明,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的确存在困难,难也要适当、灵活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更需要教师的耐心等待与大胆放手。只要以先进理念为指导,积极钻研教材,大胆尝试,勤于实践,不断完善,一定可以让学生享受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陈晓玲;小组合作学习反思[J];新课程(小学);2014年06期.

[2]刘国良;王有波;浅谈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建设[J];黑河教育;2012年05期.

猜你喜欢
小组建设新课程改革高效课堂
运用“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
生生合作之“小组建设”
高中英语教与学方式改变的探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