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才是中国制造的深意

2019-10-14 03:12撰文呈子编辑方凤燕图片提供VEER
厦门航空 2019年10期
关键词:螺母义乌高铁

撰文_呈子 编辑_方凤燕 图片提供_VEER

“Made in China”大概是每个中国人除了“Hello”“Thank you”说得最顺溜的一句话。在国外但凡带点随手礼,第一个问题不是问价格,而是问“这不会是Made in China”的吧。我们为中国制造遍布全世界而自豪,也为此而尴尬,为没有带走真正的异国风情而遗憾,也为这兴盛的中国制造业感叹。

这背后是兴盛一个时代的义乌。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繁荣,给予了一般县级市所不能想象的名气和经济助力。随着2020年的临近,义乌小商品市场还“非本意”地再一次成为了美国大选的风向标。四年前大量特朗普周边的订单让义乌成功“预测”了大选结果,世界的目光一次又一次聚焦在这个小城,希望能再次一窥未来。但他们窥见的是义乌的风光不再,如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建的东北钢铁厂,即便曾经贵为新中国的宠儿,在快速建设时期过后,立马成为萧条的代名词,年轻人大量南下谋出路。

义乌之后,中国以“基建狂魔”扬名世界,我们似乎十分热衷于创造着各种各样的建筑之最:最长的桥、最高的桥……并且牢牢霸占榜单前几名。地球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最大的电网,甚至是20 泰铢纸币上印着的拉马巴桥,都是中国建筑公司建的。即便是科幻片里的世界末日,《2012》中承载着全人类生存希望的诺亚方舟,也是中国制造。若是真有那一天的到来,“基建狂魔”说不定还能为咱们自己人多争取几张船票。

踏出国门看看,很少有国家的高铁能拥有与中国高铁相同的高速、便捷及舒适。中国的高铁建设不仅推动了“一带一路”,也衍生出了一个新的名词——高铁外交。中国在逐步构建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高速铁路网,有利于拓宽中国商品的市场,同时促进我们与周边国家的能源贸易往来。

纵观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它能取得现在的成就,正是因为很好的抓住了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及产业革命所带来的机遇。二战之后,关贸总协定和WTO 等多边和双边经贸协议大大提高了贸易和商品流动的自由性,扩大了经济外向度;而改革开放以后,资本的积累和充足的劳动力又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相对低廉的生产成本也让那些中国制造的商品拥有可观的价格优势,从而在全球市场中赢得一定的产品竞争力。在这些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短短70年里,一步步做出了今天的成绩。

越是在巅峰,越容易暴露问题。中国制造如今一方面面对着自身高速发展导致的质量不过关,另一方面所有人已经被推到了人工智能时代。电影《逃离克隆岛》中调侃一个易坏的电子锁就是中国制造。虽然这只是一个短短的情节,但已经足够让我们自问:为什么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制造,从某一刻开始,被贴上劣质的标签?连我们自己,也逐渐接受了这样的“设定”。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似乎要从我们消费者的身上找起。在基础设施层面,是技术的核心层在发挥革命性作用;但在客户层面,是技术的最表层在起作用。所以所有的产品都在力争对用户削得越薄,以求取得越大成功。但这个薄的程度,是需要限度的。但中国的市场发展太快,为了迎合市场,并收获短期内最大限度的收益,生产商逐渐忽视了对产品高质量追求的宗旨,只求迅速满足消费者短期、浅层的需求,慢慢失去了对产品精雕细琢的耐心。

一座城·深圳奇迹

1979年,深圳GDP 仅1.97 亿元,经过40年发展,深圳由一个小渔村成长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

40年前,深圳人口仅33 万,只有几条像样的马路,最高楼只有3 层。今天,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 万,道路里程超过6000 公里,100 米以上摩天大楼近1000 栋,100%城市化,拥有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和亚洲最大陆路口岸。40年间深圳诞生了华为、招商、平安、腾讯、万科、正威、恒大7 家世界500 强企业。

一座桥·港珠澳大桥

一桥拉动,珠三角西部棋子全盘皆活。2018年10月23日开通的港珠澳大桥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历经5年规划,9年建设,前后历时14年,总长约55 公里,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一条路·宝成铁路

宝成铁路是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北起陕西宝鸡,南达四川成都,跨过渭河,穿越秦岭,全长669km,在世界铁路史上,被誉为中国人的骄傲之路。这条铁路的建成,让蜀道不再艰难,也不再遥远。

工匠精神,并不是情怀崇拜,是让一个产品的收益寿命和市场认可度从短期成长为长期,是真正的务实主义。谈及对产品的精益求精,德国人的严谨和日本人的持之以恒可谓是世界闻名。德国人执着于制作出一件完美的产品,而完美,则需要时间来精细打磨。通常一部车组装九小时,检测调试五天,数月后可出厂。但对于保时捷来说,最快的订单也需要三个月,而高配置的车甚至需要近一年。在制造业不存在“差不多”,而是差一点都不行。不要认为这是数百年工业国才能达到的高度,我们的邻国日本,也严格遵守这条铁律,花了二十年来钻研一颗“永不松动”的螺母。日本哈德洛克工业的创始人若林克彦在一次国际工业产品展会上,看到了一种防回旋的螺母,就萌生了想要制作出永不松动的螺母来提高那些高速行驶的列车的安全性。最终,他制作出了永不松动的螺母。可他的螺母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无人问津。即便是到了这种时候,他也从未想过放弃,宁愿选择打零工来维持公司的日常运转。最终,日本新干线选择了他的螺母,同时也把他的螺母推向了世界的舞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铁路公司认可并采用他的螺母。

中国人不缺乏智慧也不缺乏手艺,只是赶上了快速上升期,让我们失去耐心和毅力。老话说,慢工出细活,我们的转型要从量变到质变。重提工匠精神,也是对现如今的生产环境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工匠的诞生离不开环境的孕育,消费者在成长,标准在完善,产品质量为王,中国制造势必会开启一个新的辉煌。

完成自我成长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科技实力决定一切的时代。在未来,中国制造要逐步成长为中国“智”造,“制造大国”要成为“智造强国”。制造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非高端产业,而未来制造业的发展,需要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支撑。

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首次担任制片人制作的纪录片《美国工厂》,是这么结尾的:到2030年,全球三亿七千五百万人因为自动化而去找全新的工作。距离这个时间节点,只剩下了十年时间。历史上每一轮新的技术革命,都淘汰了一批人,但也创造了更多新的岗位。但前提是,我们必须手握智造时代的通行证。

八九十年代在义乌之外,中国还有一个“制造大城”——佛山,曾经在那儿有两家著名电热水器公司,一家是大哥,一家是给大哥供货的小弟,十年之后大哥衰败,小弟成为中国电热水器的领先品牌。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哥认为热水器只会用煤气,电热水器不可能普及,错过了电热水器的发展时代,进而逐年亏损。如同公司要想有一席立足之地,本质上必须基于某个深刻的行业洞见,假如没有,再多投入,再多努力,也是无效的。国家的发展,亦是如此。

工业长子 兴衰之路

1956年7月13日,我国自主制造的第一辆汽车下线,我国从此进入工业化时代。“二五”时期,对口祖国西南和西北的建设,东北承担着共和国长子的责任和义务。随着市场经济时代来临,曾经的“工业长子”也在时代的浪潮中走向颓败。

鸡毛换糖 托起梦想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义乌人挑着货郎担,摇着拨浪鼓走街串巷,用糖等物品换取居民家中鸡毛等废品,赚取微薄的利润。靠着一点一滴辛苦的积累,将一穷二白的小县城打造为闻名于世的小商品交易中心,这是对“劳动创造财富”最现实版的解释。

家电之乡 时代缩影

20世纪80年代,佛山人通过海外乡亲带回的小家电,拆解敲打出第一批本土家电,乡镇企业群雄并起,中国家电之都的序幕由此开启。在万家乐等一批家电企业的带领下,佛山家电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诞生了一批本土强势龙头企业。

高铁之光 中国传奇

从2004年至今,中国高铁从低头学习到世界领先,创造了新的“中国传奇”。如今,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高铁运行速度已达到350公里每小时,运营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位。京津城际铁路、京沪高铁、武广高铁、京广高铁、沪昆高铁等铁路线路先后贯通,标志着“四纵四横”高铁主骨架的形成。

猜你喜欢
螺母义乌高铁
新型自锁、防松螺母的制作与应用*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义乌展
“永不松动”的螺母
杯沿“叠罗汉”
高铁会飞吗
“没了义乌,圣诞老人可能‘失业’”——浙江义乌圣诞产品叩开世界
第一次坐高铁
受弯力轴中锁紧螺母的应用及分析
为义乌试点聘任公务员制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