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9-10-14 07:13刘斌帅丽君丁敬文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6期
关键词:满意率偏瘫肢体

刘斌 帅丽君 丁敬文

415000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ICU,湖南常德

脑梗死是中老年群体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为脑部供血不足引起脑组织坏死或脑软化,导致患者出现部分神经功能障碍,进而引起肢体偏瘫[1]。脑梗死后偏瘫对患者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均会造成巨大影响,为此需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在治疗期间还需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2]。本次研究中具体探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11月收治脑梗死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48~77 岁,平均(61.5±2.4)岁。对照组男25 例,女15例;年龄46~76 岁,平均(60.9±2.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全国第4 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且存在不同程度肢体偏瘫情况[3];②均有完整临床资料,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功能障碍。②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

方法:两组患者均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对症治疗。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辅助进行各项检查;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给予用药指导;加强病情监测及生活指导等。⑵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①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脑梗死偏瘫患者常会因运动障碍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常严重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为此护理人员在入院时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②体位护理:护理人员加强巡视力度,协助患者轮流采取患侧、健侧及仰卧位的功能体位,注意预防压疮,一般情况下每隔2 h 为患者变换1 次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时,于肩胛后方垫软枕,将患侧上肢向外固定在枕头上,保持水平伸直;患者取健侧卧位时,协助患者身体前倾90°,将患侧上肢伸平放于枕头上;取患侧卧位时,协助患者患肩前伸,让患侧下肢稍后伸,微屈膝关节,并于健侧下肢垫软枕,预防肩关节损伤出现。③早期运动功能锻炼: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实施运动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可以采取推拿、按摩等方法作用于患者肢体,让肢体及关节得到被动运动,按摩手法需轻柔且缓慢,从患肢近端关节处逐步按摩至远端关节,每次时间在20 min 左右;康复中后续可以在推拿按摩的基础上,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床上翻身运动、坐起站立、下床行走等,运动量需循序渐进,具体以患者可耐受为主,避免过度运动引起不适及损伤肢体。④并发症预防:定期更换患者体位,做好皮肤清洁,避免压疮产生;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促进排痰,避免肺部炎症;做好导尿护理,避免引发尿路感染。

观察指标:①两组均护理干预1 个月,护理前后均采用Fugl-Meyer 量表(FMA)评估患者肢体功能,包括上下肢两部分,其中上肢为66 分,下肢为34 分,得分越高表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越佳。②采用满意度问卷评价两组护理满意率,总分为100 分,分为非常满意(90~100 分)、满意(70~89 分)与不满意(70 分以下)。

统计学方法:数据使用SPSS 20.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MA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MA评分对比(±s,分)

组别n上肢下肢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4041.15±4.6253.36±5.2720.14±3.2431.16±3.84对照组4041.03±4.5847.72±5.0320.27±3.1526.63±3.51 t 0.1174.8960.1825.507 P 0.9070.0000.8560.000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n)

检验;计量资料以(꽬±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上下肢FMA 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但观察身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脑梗死偏瘫严重威胁中老年群体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对于此类患者,除了实施有效的治疗,还需予以长期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让患者尽快恢复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4]。

在脑梗死偏瘫护理中,早期康复护理是临床中推广的一种有效护理模式,强调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指导。在具体护理干预中,借助肢体按摩可刺激患者各运动通路上的神经元,以提高脑细胞残存细胞的兴奋性,促进健脑组织代偿,让新的神经通路得以形成,改善临床症状[5]。此外借助早期运动训练,促进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得到改善,提高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患者上下肢FMA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显著,同时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总满意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该结果充分表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预后改善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给予对症治疗时,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加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满意率偏瘫肢体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肢体写作漫谈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