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控制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2019-10-14 07:14李晓飞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6期
关键词:步行功能性分级

李晓飞

410000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湖南长沙

脑卒中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在临床上常见的功能障碍为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极其容易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相关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有30%~50%的患者在出院3个月后仍然无法独立行走、站立以及坐下,因而如何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运动能力是确保患者康复的重要目标[1]。近年来运动想象疗法因其所具有成本低的特点,且在治疗中无须应用到特殊设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因而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鉴于此,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0例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常规康复训练与加行运动控制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观察患者下肢功能改善情况。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偏瘫患者70 例,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35 例。观察组男20 例,女15 例;年龄50~73岁,平均(62.48±5.19)岁;病程1~6 个月,平均(3.45±1.07)个月;脑梗死10例,脑出血25例。参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51~77 岁,平均(63.45±5.32)岁;病程0.5~6 个月,平均(3.12±1.02)个月;脑梗死11例,脑出血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3]:①符合1995年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且均经MRI或CT检查证实为脑卒中;②首次发病;③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④病程6 个月内;⑤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重大疾病、重大慢性疾病与高血压;②存在认知障碍,精神异常;③既往有严重关节炎、关节损伤等下肢关节疾病;④不同意本次研究。

方法:⑴参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神经促进技术、牵伸训练、步行训练、患腿负重训练、重心转移训练、功能性电刺激、坐位与站立平衡训练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4]。观察组则加行运动控制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①运动控制训练:对患者膝关节、踝关节及髋关节等采用智能蹬踏训练系统予以控制训练。患者坐在靠背椅上,并根据各自身高与训练的具体要求对座椅前后位置、脚踏板角度以及椅背倾斜角度等进行调整,旨在确保符合患者实际状况[5]。同时抬高双腿并蹬踩于踏板上,膝关节角度控制在90°内,踝关节则背屈10°左右,同时确保踝关节、髋关节与膝关节保持于同一水平面上。训练初始通过10RM法或1RM法测得患者最大力量,再根据动力性抗阻力训练法,设定训练参数为匀速,训练方式为6组,每组需重复30遍,每组间隙休息30 s,训练负荷控制在最大负荷的60%~80%,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训练次数为1 次/d,5 次/周[6]。②运动想象:于上述训练10 min后进行,患者平躺位。治疗前由同一治疗师讲解,并对想象运动内容及要点进行示范,旨在确保患者能够正确掌握运动模式及感觉,让患者想象一遍动作要领,随后再根据录制指导语进行运动想象练习。在想象运动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动作进行密切监测,主要内容包括想象患侧下肢的髋关节屈伸、膝关节屈伸、踝关节以及趾关节等功能活动;想象从床上翻身并床边坐起;从床边慢慢站立,重心逐渐转移至患侧腿,抬起健侧下肢使患肢负重,坚持10 s左右;想象两腿交替上楼梯;想象在平坦道路上平稳且有节律交替步行[7]。每个动作需要想象2~3 遍,25 min/次,治疗1 次/d,5 d/周,连续治疗6 周。

表1 两组患者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与Berg平衡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与Berg平衡功能评分比较(±s,分)

组别nFugl-Meyer运动功能Berg平衡功能评分观察组3529.61±2.9152.11±2.66参照组3520.86±3.8935.01±4.22 t 10.655 820.280 09 P 0.000 00.000 0

观察指标: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与Berg 平衡功能量表对患者下肢功能进行评价。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共分为0~5 级,级别越高表明步行能力越佳。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0.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比较:观察组功能性步行分级中4~5 级比例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Fugl-Meyer 运动功能与Berg 平衡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Fugl-Meyer 运动功能与Berg 平衡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脑卒中后遗症之一为肢体功能障碍,致病原因在于患者后脑部产生神经冲动的神经元或神经传导通路受损,从而导致其对于下级运动神经元调控出现障碍,进而使得患者肌张力、肢体激励以及运动模式出现异常状况[8]。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步行能力下降、肌群无法协调,且随意收缩等。本文所采用的运动控制训练,主要是指在反复运动中使患者大脑能够获得来自关节运动觉以及位置觉的刺激,在此基础上加上视觉反馈纠正,便能有效地促进大脑功能重组[9]。而运动想象疗法主要是指反复进行的运动想象,无任何运动的输出,主要方式便是依据运动记忆的方式来激活患者大脑某一活动特定区域,进而实现运动功能目的[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功能性步行分级中4~5 级比例明显高于参照组,且Fugl-Meyer 运动功能与Berg 平衡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运动控制训练方式能够经过反复训练而形成条件反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神经支配肌肉功能,提高患者下肢运动能力。

综上所述,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运动控制训练方式能够提高患者功能性步行分级,改善运动及平衡功能,促进病情恢复,值得大量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步行功能性分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膳两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