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初探

2019-10-14 11:01郑青林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办学特色高中音乐审美教育

郑青林

[摘   要]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由学校开发的课程。它具有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作用,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互补性课程。文章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遵循素质教育理念,探索如何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体现办学特色、校本教学内容的选定应该考虑哪些因素等,让校本课程成为学校的特色教育。

[关键词]高中音乐;校本课程;审美教育;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4-0012-02

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的含义是什么?从英文字面来理解即以学校本位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由学校开发的课程。这些课程具有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作用,并且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及相互补。近几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按照新的课程规划,地方和学校可结合当地人文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遵循素质教育理念,通过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学校能更好地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教育。下面结合我校高中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我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

一、校本课程要紧扣学校发展目标,体现办学特色

学校是贯彻国家教育目标、培养国家未来人才的地方;学校也是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地方。校本课程要体现以上的价值与功能,那么总体目标必须进一步细化为各学习领域的目标,通过实际教学最终实现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必须借助课程和教材作为媒介进行理念、价值、目标等的传递。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为国民未来基本素质而规划的,地方课程是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当地资源、地方特色而设计的,它们都体现了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意志;而校本课程是由学校开发、设计、实施、管理、评价的课程,它反映了各学校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它的出现利于塑造学校独特的办学形象。因而,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明确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特色办学为目标才能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与发展指明方向及提供依据。因为校本课程能体现一个学校的辦学特色。例如,我校音乐科组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成长和发展,都对学习和未来充满信心!”与 “五优”办学目标——优美校园、优等设备、优秀师资、优质管理、优良质量,打造体艺特色教育的发展方向,以现有资源条件开发了“合唱欣赏与实践”“用舞蹈再塑你的形象”两门校本课程。它们为学生欣赏中外名作、掌握时代风格特征、感受音乐美提供更多的机会,通过实践发展了学生的表演潜能与创造潜能。经过教学实践,这些课程有利于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音乐知识与技能,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艺术文化视野。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紧扣学校的发展目标、以办学特色课程为抓手,不但有利于学校办学文化内涵的构建,也有利于凸显特色学校的建设。

二、教材内容要科学有趣,侧重审美教育

在国家制定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力求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定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的、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美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整体素质的提高。美育的本质意义不在于技术层面,不在于获得一些技能技巧,而在于培养美的精神,即对美的境界的追求。在校本课程“合唱欣赏与实践”的教材内容选编中,我们更注重对提高学生美的思想、美的情感、美的品格、美的素养以及欣赏美和创造美等能力相关内容的选定。

在高中音乐校本课程的教材内容选定方面,如何做到科学趣味与审美教育兼并呢?第一,要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16—18岁的青少年正处在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形成稳定而健康个性特长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青少年的自我反省意识增强,对自身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今后的发展潜能及其价值的认识逐渐明朗化,他们在各种各样的活动领域中开始有选择地发展自己的志趣和特长。面对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心智发展成熟等特点,教材内容的选编应坚持以音乐为本,以美育人的原则。事实上,美育的范围是极其宽广的,美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审美活动和实现美的实践过程是充满创造性的、充满个性的,美育也非常需要有创造性的智慧,需要个性化。审美教育应贯穿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例如,《“黄河”大合唱》传达了悲壮慷慨、激越昂扬、势不可挡、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等精神,而当我们站在黄河边上时,可能会感到河水的磅礴、浑浊,或者感受到它的川流不息,但要提升到“黄河”情怀,只有通过欣赏聆听,演唱体验(体会)才能升华到美的境界。第二,从美育的角度看,艺术教育注重的不是掌握其技术的精湛程度,而是通过它们获得美的感受,体验美的情怀、进入美的境界,即是在于孕育一种美的精神。教材内容编订既要考虑音乐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更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我们的校本课程《合唱欣赏与实践》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倡导对音乐作品的整体性感知和体验,注重学生演唱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歌唱实践中享受美,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与升华。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第三,校本课程不但要与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及特点联系起来,而且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等联系起来,这样才具有课程意义。因而,教材内容选编应根据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尽量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编写,使用独特的表达、素材与编写模式,形成富有新意和创意的教材,加强教材的趣味性和新颖性。这样才能增加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唤起学生对课程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究学习的意识,让他们在乐学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总之,高中音乐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有效补充,它担负起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重要责任。其教材内容的编写兼顾科学性和审美性,既要准确揭示和展现音乐学科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又要艺术化地传递教学内容中所具有的审美和情感因素,使学科教学与美育高度统一起来,既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鉴赏力,又使他们形成健全的审美心理,构建完整的人格。

三、校本课程要利于师生成长,预留发展空间

教育毕竟是一种造就人的事业,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所以课程的开发必须以人的发展为其逻辑起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因其自身的特点与局限,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需求,不可能照顾众多学习者的认知背景及学习特点,更无力在学法指导与策略教学方面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其统一的课程设置,难以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这恰恰是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所在。

校本课程开发一方面要关注教师的主体作用,让教师在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提高专业水平和课程意识。另一方面,校本课程赋予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热情,鼓励教师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出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空间和大显身手的机会。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设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样就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学生不同兴趣、个性和特长的发挥留下了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兼顾地区性或校际的个别差异,有利于教师根据本地区、本校的特点在课堂上灵活地运用。实践证明,校本课程开发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向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等。校本课程开发符合这一方向,它充分考虑到时代的特点、学生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性格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发挥其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作用,能更好地发展其特长和个性。因此,编写教材时,我们必须根据学生审美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与认知的实际,在内容的选定上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使学生在所处的社会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利用当地的或者实际现场的知识、经验营造一个多样化的认识论环境和活动空间,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和尊重知识与认识方式的多样性,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在所选择的教材内容中做到有针对性地选取合适的审美对象,按教材的要求对教学操作性强、反响较好的素材进行处理。我们编写的校本教材应适用于一线的教育教学,可以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适应学生发展的普遍规律和需要,给学生以终身受用的知識和技能。例如,课程活动多以活动形态为主,围绕一些实际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而展开,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教,在教与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实际的做事能力。当所选定的教学内容形成教材雏形,教师可再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和总结,不断地对教材加以修订与完善。教材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增强,既有教师引领的空间,能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又给学生留下了思考和探究的空间,使学生对教材嚼之有味,学而有得,思有所获。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以其特色需求为目标的自发性课程发展过程,一个学校如果能够有自己的课程特色,而且这种特色可以让学生享受其中、收获其中,相信会很快提升学生对学校的看法。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各层对学校的评价也会越来越高,这样就能够提升学校的形象,打造特色学校,也有利于开发更多有特色的课程,满足学校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  参   考   文   献  ]

[1]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金亚文.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程建平.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师培训系列教材——音乐[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4]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  教育部.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  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   诺   依)

猜你喜欢
办学特色高中音乐审美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探讨
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育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结构,凸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