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折子戏《祥林嫂》赏析

2019-10-14 15:43吴晓霞
艺海 2019年8期
关键词:研习祥林嫂创新

吴晓霞

〔摘 要〕艺术要延续生命,必须创新,必须借鉴。当演员已经相对具备演绎现代人物的条件时,更要去深入了解角色的个性特征等,从而更好地构思创造并塑造。本人通过不断地向前辈先师,特别是向红线女这位不可多得的大师学习,提升了对粤剧粤曲现代戏的认识与塑造舞台形象的能力,坚定了在演艺道路上踏实前行的脚步与创新图强图变的信念。

〔关键词〕红线女;祥林嫂;研习;创新

作为观众坐在观众席上,当然希望欣赏到的是至情至性、感人肺腑又荡气回肠的艺术。

作为演员站在舞台上,感到最激动的时刻是自己与所饰的角色心灵相通,演绎又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在戏曲舞台上,我曾经看过许多成功的演员演出过许许多多的角色,他们无不是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粤剧大师红线女老师就是一个塑造过许多成功角色的好演员,她从艺60多年来,演过近百个粤剧,拍过90多部电影,成功地塑造了古今中外各类妇女的艺术形象。最近欣赏了红线女老师的现代折子戏《祥林嫂》,更加感到她所塑造的人物感情充沛,形象丰满,性格突出,深入人心,形成独具特色的“红派”表演艺术,而她所创造的“红腔”,有着"龙首凤尾"之称以及其温柔、委婉、娇俏的韵味,千锤百炼,炉火纯青,使曲中人的形象跳跃而出,形态活灵活现。她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京剧、昆剧、话剧、歌剧、电影以及西洋歌唱技巧,加以融合创造,许多“红腔”名曲,脍炙人口,广为传唱。

《祥林嫂》是红线女老师很喜欢的一个现代折子戏,文化大革命前她就排过这个戏,因为种种原因未能上演,直到一九九八年才再度创作成为粤剧折子戏。红线女老师在这部戏中,以精湛的表演,将祥林嫂这一艺术人物演绎得几近完美。这部全新的现代折子戏,只有祥林嫂一个人物,没有对手,没有念白,从头至尾只有祥林嫂的演唱,是一出人物内心独白的独角戏,它构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以一个演员的表演剖析一个事物的本质。这出戏刻画了祥林嫂独特的性格,最为重要的是红线女老师将生命融注到艺术创作中,一切从人物出发,充分展示“红腔”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艺术!

《祥林嫂》取自鲁迅的小说《祝福》,主要讲述了祥林嫂坎坷而悲惨的人生经历,聚焦在鲁镇大雪纷飞年关之际,祥林嫂在人们的冷言与白眼中凄凉死去的故事。祥林嫂是一个命运悲惨和饱受摧残的典型旧中国妇女形象,她受尽封建族权、神权、夫权压迫,一生非常艰辛、坎坷,早年嫁给比她小十岁的丈夫,丈夫不幸去世,为了逃避被卖掉的命运,孤身一人来到鲁家帮佣,然而好景不长,祥林嫂的婆婆将祥林嫂强行嫁到了山里,强迫与贺老六成了亲。但数年后厄运又一次降临在祥林嫂的身上,先是丈夫死于风寒,接着她的儿子又惨死狼口,生活的重创彻底击垮了祥林嫂,为维持生计,祥林嫂被迫又回到鲁家。但这一次,祥林嫂不但没有先前的灵活,记性也坏了许多,逢人便讲起儿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惨遭遇,鲁四老爷以为祥林嫂的作风败坏了风俗,从此祭祀时便不再让她插手,这对祥林嫂来说犹如一记重锤,精神越发不济了。后来,祥林嫂听信了柳妈迷信的说道,去庙里捐了门槛,试图要洗刷自己身上的罪孽。然而一切努力都是枉然,祥林嫂的境遇每况愈下,终于被逐出鲁家,沦落街头,成了乞丐,并在年终人们祝福的欢乐气氛中,她怀着无限复杂矛盾的心情悲惨地死在风雪之中。她善良、厚道,一生相信命运、鬼神,把希望寄托在鬼神身上。她在这个戏出现时,已是垂暮之年,一切希望都破灭了,她把一生灾难和痛苦,作了最后的喷发,直至含恨而终。

幕启,祥林嫂背身、照面,一步步稳重有力,节奏性强,观众见到的,是一个垂暮、衰弱、甚至垂死的老妇人。她双足颤动,双手颤动,浑身颤动,即使这样,她每一步仍然是像种在台上一样,这是把戏曲表演程式融化在人物中,深深体现出一个艺术大师的功力。曲中第一句 “雪添哀愁,风添恨”,设计了一个八度音的抛腔,在清唱的情况下,难度极大,必须掌握控制好音准和忖度,抑扬顿挫,跌宕起伏。运用了头颅共鸣,产生了丰富的高频泛音,使声音明亮、集中,富有穿透力和金属感,一下子将观众带进祥林嫂当时的凄惨意境,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第二段运用了【江河水】悲剧情较强的乐曲,突出曲中人物的凄凉,悲愤,伤感,激昂,近似人声哭泣的情绪,使人非常压抑,音乐凄凉悲切,运用了“声断气不断“的唱法处理,对比鲜明,透露出悲痛欲绝的情绪给人以哽哽咽咽,泣不成声之感。曲中“送旧岁的钟声,声声刺在我心,痛楚阵阵”更加突出一派凄清荒凉的景象。之所以运用了【反线二簧】,因为它是以唱来感人,听来悦耳,而拉腔拍数多寡,弹性颇大,也很灵活,使曲中的祥林嫂更加生动。

值得一提的是,曲的中段【子规啼】“骂句天公你,你太狠心,害我一世有苦都未有甘”为了表达祥林嫂悲痛欲絕的心情,运用了哭腔的声调来演唱,再加上灰暗绝望的眼神,这是把戏曲的特点融化在表演中,难度甚大。用形象表现她对在漫长的时间里社会给她无穷苦难的控诉。【乙反南音】是祥林嫂追诉她悲惨一生那段戏,强烈地表现了她心里的哀怨、悲伤。当说到儿子被野狼吞食时,用了一个大动作,爬在地上,呛天呼地,这又是融化了戏曲的特点,动与静和谐的结合,充分体现了慈母与儿子心肝血肉相连。红线女很善于用动作去展示人物的内心,【乙反二簧】中祥林嫂唱到“最难忍是冷眼白眼”时,回首侧身,双手张开在面前几个摆动,使人深深体会到那些冷眼白眼的可怕。唱到“恶鬼缠身”时,使用了较大动作,握拳屈臂护着蜷缩的上身,使人仿佛看到许多恶鬼正在扑向她。唱到“大口张开要食人”时,恐惧的眼神配合几个小动作,好似看见野狼张开大口在面前,这又是融化了戏曲表演程式和特点,表现力强、节奏感强。 曲中的人物显得更加凄怨悲哀,伤痛欲绝。【新腔二流】作为这首曲的爆发点,将整首曲的悲愤情绪推向高潮,突出祥林嫂这个人物当时精神崩溃和绝望。曲的最后用了【流水行云】收尾,“神欺我,我已尽心竭力难逃厄运” 再一个大动作是:唱到“神欺我——”时,两手不断拍掌门槛,这又是融化了戏曲的特点,动作节奏性强,力透双掌,一腔愤怒迸发出来。无论一举手、一投足或是一个眼神的运用,都有深深的含义,唱腔的处理更是恰到好处,惟妙惟肖,入木三分。不能只有外在的东西,欠缺一些内涵,演戏讲究的是形神结合,有血有肉有灵魂。

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饥寒交迫,心劳力瘁,叫天天不灵,呼地地不应,在鲁镇一片欢庆的祝福的鞭炮声中惨死在野外的雪地里。北风,吹乱了她全白的头发,雪花,掩埋了她瘦骨伶仃的尸体。

看了红线女演出的《祥林嫂》,我体会到粤剧现代戏要演得既是戏曲又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不在乎对传统艺术一招一式的结合或融入,而是将传统身段、招式融化在表演中,充分发挥戏曲的特点。古装戏有大袍大甲、宽袍阔袖的遮掩与利用,戏曲特点容易发挥,现代戏没有这种服装,因而形体的表现力更为重要,要求更高。我们看到红线女演《祥林嫂》,内心的哀伤、绝望、惊恐、愤懑全都用形体动作体现出来;全身都是戏,连手指脚趾都有戏;她整个形体配合的浑然天成,她的手指在颤动,人们能感觉到她全身都在颤动,甚至她的心脏也在颤动,即使在完全静止状态,观众也能看出她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整个形体都像会说话。而这些动作,又全都是戏曲动作,贯穿性强,表现力强,节奏性强。你看她全身的颤动,既夸张,又真实,完全是戏曲的特点。红线女演绎的祥林嫂一角的成功,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个还比较年轻的演员,要想成功地演绎一个生动感人的舞台形象是很不容易的,除了需要前辈以及同行的指导外,更需要自己用心钻研,肯下苦功,反复磨砺。

猜你喜欢
研习祥林嫂创新
深挖文本
——祥林嫂的悲剧原因解读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导读课重在框架搭建——任玲老师《堂吉诃德》整本书导读课研习
研习新媒体: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拥抱
吴家麟先生是我研习宪法学遵从的楷模
祥林嫂与二姑姑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