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异响原因分析及控制方法

2019-10-14 02:37徐百双张晶吕祥杨魏绮
时代汽车 2019年9期
关键词:异响

徐百双 张晶 吕祥 杨魏绮

摘 要:本文根据路试车验证过程中,针对出现过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异响情况,总结出原因分析及控制方法,分享给从事转向器设计以及制造相关的工程师作为参考。

关键词:转向器;齿轮齿条;异响

1 引言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以结构简单、体积小、转向灵敏、传递效率高、制造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载荷小的微型车、轿车中。路试车验证过程中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异响是最常见的故障模式,异响引起驾驶员舒适性差,影响汽车本身的产品质量。而异响问题主要原因是由壳体、齿轮、齿条、导套、压块总成等零部件结构设计、加工、装配过程中存在缺陷造成。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工作原理: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图1)是由壳体、齿轮、齿条、导套、调整机构、轴承、O型圈等组成。其工作原理以C-EPS转向系统传递扭矩(图2)为例,当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时,电动助力转向管柱接收信号产生助力,转向传动轴传递扭矩到转向器齿轮上,齿轮带动啮合的齿条沿着直线反复运动,从而轉向拉杆带动转向节转动,使转向轮偏转,实现汽车转向。

2 齿轮齿条啮合异响

故障模式:车辆静止状态转动方向盘从转向器部位传来断断续续、无规则“嘎哒”的异响声音。对故障件进行啮合间隙、转动力矩及转向力矩波动、齿条移动力检测(表1、表2、表3),通过检测可知,啮合间隙相对于设计出厂值大,齿轮转动力矩及齿条推力均偏小。

原因分析:齿轮齿条啮合间隙过大,会出现齿轮齿条相互撞击而产生异响。

控制方法:

1)出厂时齿轮齿条啮合间隙严格按照设计要求±180°行程内≤0.07mm,全行程≤0.1mm;

2)合理选择的油脂以及用量,建议齿轮室涂6g-7g油脂,齿条面涂至少6g-7g油脂;

3)控制好齿条的跨棒距、粗糙度≤0.4、直线度≤0.08mm、齿轮跳动≤0.056、齿形偏差≤0.02。

3 齿条导套异响

导套作用支撑齿条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直线运动。

故障模式:车辆静止状态快速转动方向盘从转向器部位传来“吱吱”的异响声音。对故障件导套间隙检测(表4)相对于设计值偏大,然而齿轮齿条间隙测量满足设计要求。

原因分析:

1)齿条与导套间隙大,从而使齿条运动过程中偏斜,产生异响;

2)导套的刚度不足,变形过大,齿条与导套间隙大,导致异响;

3)导套中O型圈变形量大,不能够压紧导套,使齿条与导套间隙大,引起异响。

控制方法:

1)齿条与导套径向间隙≤0.15mm(从-100N到100N),径向间隙≤0.25mm(从-250N到250N);

2)导套采用用半开放抱紧结构,导套与齿条是无间隙配合的,能有效消除齿条导套间隙;

3)O型圈材料选择NBR,硬度要求70±5HS,设计变形量范围不超过12%。

4 调整机构异响

调整机构主要作用在齿轮齿条啮合运动时,吸收因零件制造误差引起的振动调节齿轮齿条啮合间隙。

故障模式:车辆静止状态转动方向盘时从转向器部位传来连续“咔哒”的异响声音。用手转动齿轮,可听到声音从调整机构端传出,可能存在的几种问题(表5、表6、表7)不满足设计要求,从而引起异响。

原因分析:

1)调整机构与壳体间隙小,使得调整机构上的O型圈受到挤压,产生永久变形量大不能在壳体孔内正常运动,导致调整机构偏斜与壳体内壁偏磨,产生异响;调整机构与壳体间隙大,调整机构上下窜动与壳体内壁撞击,引起异响;

2)调整机构涂油脂量少,使得调整机构与壳体内壁干磨擦,出现异响;

3)齿条齿背粗糙度偏大,在转向时调整机构受到齿条的轴向力过大,导致调整机构摆动撞击壳体内壁,引起异响。

4)调整弹簧刚度不足,导致调整机构上下窜动与壳体内壁撞击,引起异响。

控制方法:

1)规定调整体外周与壳体内孔之间有合理的配合间隙,一般设计二者之间的间隙为0.04~0.1mm

2)规定调整体外周要涂抹润滑脂,一般至少0.3g;

3)齿条齿背及调整体衬垫粗糙度要合适,一般要求在Ra0.4以下,以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力;

4)弹簧需经低温回火处理,保证弹簧刚度(载荷350±30N时变形量为2.3mm);

5)采用双O型圈缓冲使用中的冲击,降低噪音,硬度要求70IRHD;

6)压块座要求真空浸油处理工艺。

5 球轴承异响

故障模式:车辆行驶过程中转动方向盘时,明显听到从转向器部件传过来的“咯噔”声音。用手转动齿轮,可听到转向器齿轮端有“咯噔”声异响,对故障件球轴承检测(表8)不满足设计要求。

原因分析:

1)球轴承结构、规格或游隙选取不当;

2)齿轮与轴承的产品尺寸设计配合。

控制方法:

1)球轴承滚动体采用4点接触式结构而不采用深沟球轴承(图3),径向游隙可控9μm以下,轴向游隙约其2~3倍,轴向刚性大(图4)

2)控制齿轮上下轴承配合位置的同轴度φ0.02;

3)压紧螺塞拧紧力矩(34N.m~44N.m)适当且有防松措施,见表8。

6 结束语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中产生异响原因有很多,排查引起异响的原因也很复杂,所以在零部件结构设计、加工、装配过程中均需要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出现异响等故障。

参考文献:

[1]王望予.汽车设计(第四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王霄峰.汽车底盘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孟永超.齿轮齿条机械转向器异响成因浅析.河南省汽车工程学会,2013.

[4]刘蒙,郭常本.齿轮齿条转向器异响分析[J].科技风,2018(17):144-145.

[5]曲莉范,张帮琴.C-EPS系统中转向器异响问题分析[J].汽车零部件,2014(07):47-50+53.

猜你喜欢
异响
汽车C-EPS转向管柱异响问题分析及优化方案的研究
全新宝来行驶中车身“咯嘣”异响故障诊断
北汽新能源EV200底盘异响
汽车发动机曲柄连杆结构异响的故障检测
汽车仪表板敲击异响仿真分析及优化
汽车十大质量问题异响居首 噪音大算不算缺陷?
发动机有异响归根结底是“有病”
某SUV背门锁异响解析及改进
刹车异响
某轮胎公司开炼机齿轮箱异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