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5-2016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2019-10-15 10:41郝瑞娥姚素霞张秋香杨红霞韩吉婷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溶血性沙门弧菌

郝瑞娥,姚素霞,张秋香,杨红霞,王 洋,韩吉婷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山西省自2012年开始在全省哨点医院开展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监测的病原体包括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包括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集聚性黏附大肠埃希菌EAEC、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现将山西省2015-2016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原学特征、血清型分布、耐药性和分子分型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采集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腹泻标本,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等),取病人新鲜粪便>5 g/mL,于清洁、干燥、无吸水性的无菌容器中,然后用棉拭子转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中,在冷藏条件下24 h内送至太原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于每月的第1和第3周将分离的菌株集中送到山西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食源性致病菌分离株的复核、血清学分型、耐药性试验和分子分型。

1.2 仪器与试剂 药敏连续加样仪(美国Thermog公司);CHEF-DR III system脉冲场凝胶电泳仪(美国Bio-Rad公司);Gel Dol XR凝胶成像系统(美国Bio-Rad公司)。科玛嘉沙门菌显色培养基(批号:P000653);SS培养基(批号:150415);TCBS琼脂(150729);食源性革兰阴性菌板(批号:B5534);限制性内切酶XbaI(批号:0421602);蛋白酶k(批号:10744100),所用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方 法

1.3.1 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将上述的菌株按照《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要求的方法进行生化、血清学鉴定。

1.3.2 药敏实验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鉴定的菌株进行MIC值测定,药物有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头孢唑林、环丙沙星、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头孢他啶、亚胺培南、萘啶酸、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庆大霉素、阿奇霉素。按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结果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3)标准进行判断。

1.3.3 分子分型 按照国家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网络(TraNet)中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标准分型方法进行操作,PFGE图像应用Bio Numerics 6.6软件进行分析。

1.4 质量控制 药敏实验以大肠埃希菌ATCC25922、ATCC35218作为质控菌株,沙门菌PFGE分型采用沙门菌标准菌株H9812。

2 结 果

2.1 致病菌的检出情况 2015-2016年共采集腹泻样本2 505份,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共157株,其中致泻大肠埃希菌82株,沙门菌51株,志贺菌14株,副溶血性弧菌10株(见表1)。

表1 2015-2016年山西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致病菌检出阳性数及阳性率Tab.1 Positive number and positive rate of food-borne diseases detected by active monitoring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Shanxi,2015-2016

2.2 致病菌的病原分型

2.2.1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分型 共检出82株,其中EPEC 37株、EAEC 24株、ETEC19株、EIEC 2株。

2.2.2 沙门菌血清分型 2015-2016年共分离到沙门菌51株,主要为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18株,鼠伤寒沙门菌15株。肠炎沙门菌的血清型均为[9,12:g,m:-],鼠伤寒沙门菌中,其中12株为2相缺失的鼠伤寒沙门菌,其血清型为[4,5,12:i:-],是鼠伤寒沙门氏菌主要血清型。其次为纽波特沙门菌4株,山夫登堡沙门菌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各3株,德尔卑沙门菌和罗森沙门菌各2株,阿西纳沙门菌、温斯顿沙门菌、甲型付伤寒沙门菌、基伍沙门菌各1株。

2.2.3 志贺菌血清分型 共分离到志贺菌14株,其中宋内氏志贺菌9株,福氏志贺菌2a型4株,福氏志贺菌Xv型1株。

2.2.4 副溶血性弧菌 2015-2016年共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10株,毒力基因全部为tdh阳性。

2.3 致病菌的耐药特征

2.3.1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对亚胺培南100%敏感,对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头孢他啶、头孢唑林、头孢西丁敏感率分别为93.90%、93.90%、87.80%、85.37%。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98.78%(见表2)。

表2 山西省2015-2016年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Tab.2 Drug resistance of Escherichia coli in Shanxi,2015-2016

2.3.2 沙门菌 对亚胺培南、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头孢噻肟的敏感率分别为100%、98.04%、94.19%、88.24%、86.27%(见表3)。

2.3.3 志贺菌 对亚胺培南、头孢西丁、头孢他啶的敏感率分别为100%、92.86%、85.71%。对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氨苄西林、红霉素耐药率均为100%,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85.71%,说明志贺菌多重耐药现象特别严重。

2.3.4 副溶血性弧菌 对环丙沙星、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萘啶酸、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均为100%敏感,对氯霉素、四环素、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均为90%敏感。

2.4 沙门菌PFGE分型 山西省2015-2016年分离到的51株沙门菌用限制性内切酶XbaⅠ酶切进行PFGE分子分型,并对电泳结果进行图谱聚类分析,结果2015-2016年沙门菌相似度在56.3%~100%之间,根据菌株间相似性100%视为同一PFGE带型。51株菌共产生32种条带。其中有7组PFGE带型是100%相似。其中有1次为鼠伤寒沙门菌(ZD-16-004~ZD-16-006)聚集性暴发,通过聚类发现,该事件来自同一菌株感染。18株肠炎沙门菌有2组相同的PFGE带型(见图1)。

表3 山西省2015-2016年沙门菌药敏结果Tab.3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of Salmonella in Shanxi,2015-2016

3 讨 论

2015-2016年山西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的4种病原体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最高,沙门菌次之,志贺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率较低,山西省属于内陆省份,吃海鲜产品相对较少,故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低。

沙门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血清型众多,目前已知的血清型有2 500多种,山西省2015-2016年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分离到的沙门菌共10个血清型,说明山西省食源性疾病沙门菌感染存在多态性。其中肠炎沙门菌分离率第一,其血清型为[9,12:g,m:-],这与河南省监测报道一致[1],其次为鼠伤寒沙门菌,其血清型为[4,5,12:i:-],是鼠伤寒沙门菌变种的单相沙门氏菌,其O抗原和H抗原第一项与鼠伤寒沙门菌相同,仅缺少H抗原第二相。目前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2相缺失型已成为山西省近几年沙门菌最主要的血清型[2],也是我国与许多国家人群感染沙门菌病最常见的血清型,这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3-4]。

图1 2015-2016年沙门菌聚类分析图Fig.2 PFGE patterns of the Salmonella in 2015-2016

沙门菌耐药: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使沙门菌的耐药越来越严重。本研究中,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奈啶酸、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头孢唑啉、四环素、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在35%以上,沙门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这与广东省[5-6]、河南省[7]报道一致。从而提示我们今后要在药敏结果指导下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止多重耐药株的流行及其变异。

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以tdh为主,与郑文龙等[8]、吕虹等[9]报道一致,临床分离株通常携带有毒力基因。药敏结果提示:副溶血性弧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与文献报道有一定的差异[10-11],而山西省分离到的菌株对氨苄西林100%敏感。说明不同地区分离到的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提示我们各地应根据药敏结果准确用药。继续加强副溶血性弧菌的耐药性监测,减缓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的扩散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多样化,目前内陆城市居民膳食食用水产品越来越多,所以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腹泻也应该引起重视,做好卫生宣教工作。

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是基于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型方法,其原理通过改变脉冲电场的电流大小、方向和作用时间,有效分离DNA分子,各个菌株间通过比较电泳图谱的条带,分析菌株间有无关联,是否来自同一菌株,是目前分子分型技术的“金标准”。通过2015-2016年沙门菌聚类分析,鼠伤寒沙门菌(ZD-16-004~ZD-16-006)为聚集性暴发,来自于一起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12]。18株肠炎沙门菌中,有2组相同的PFGE带型分布于不同时间、地区,说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能分离到相同血清型的同源性菌株。

目前食源性疾病发病由暴发逐渐转为多点散发的趋势,为满足公共卫生事件的病原学溯源研究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利用PFGE技术对沙门菌进行精准分型,PFGE技术既可以对表面上散发分布的病例寻找可能的联系,也可对已确认的暴发疫情进行传染源的追踪,达到预防和控制的目的。采用PFGE分型技术,相同血清型的菌株,PFGE图谱不一定相同,据此可进一步区分各菌株间的微小差别,从而在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及监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3-15]。

利益冲突:无

引用本文格式:郝瑞娥,姚素霞,张秋香,等.山西省2015-2016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病原学特征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9,35(9):852-856.DOI:10.3969/j.issn.1002-2694.2019.00.094

猜你喜欢
溶血性沙门弧菌
江西部分省级医院食源性疾病沙门菌监测与分子分型研究
销量增长200倍!“弧菌克星”风靡行业,3天杀灭98%弧菌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副溶血弧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龙岩市239株沙门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如何有效防控对虾养殖中的弧菌病
某市致病性弧菌及肠毒素的检测分析
注射用头孢替坦二钠的安全性再评价
所谓极致的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