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语文课堂参与度的提高

2019-10-15 09:49杨苑芳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荔枝状态情境

杨苑芳

一堂好的语文课,会使人感觉如沐春风,如久逢甘霖,如心浴洗礼,令人心旷神怡,久久难忘。课堂作为教学主阵地,担负着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任务。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一种流露,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教育智慧的一种展现,更是老师、学生、课堂、知识获取等状态的交融。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教师应从优化教学思路入手,注重学生知识合成的体验,及时的进行反馈测评,潜移默化的升华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逻辑思维、参与意识、知识生成以及学生的自我发展等状态,使教学效率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展现课堂教学的活力。

一、优化教学思路,关注逻辑思维状态

“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语文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升学科素养的任务。教师首先要在课前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教学思路,根据内容结构和人的思维规律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把疑难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课堂教学成为“生疑—质疑—释疑—激疑”的环环相扣的过程。懂得充分利用各种可用因素,向学生“提供”知识、情境和机会等思路,在师生对话的形式下,让“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关注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阐明、表达所学知识;是否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否具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来衡量等等。着重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肯定学生,赞扬他们出人意料的各种结论。随着老师的点评、引导,他们的思维从表层到深层,不断求异,这种思维状态正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成果,更体现了教学思路设计的价值。

语文版八年级下《邹忌讽齐王纳谏》,根据课标要求,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通过“引用典故,解题导入”,齐威王听后顿悟,然后才有励精图治之壮举;接下来的“理解内容,探究写法”、“分析人物,拓展延伸”的步骤展开教学,理出内容、结构、写法、思想意义等思路予以分析,在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如让学生找出文中“三”字现象。邹忌的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见威王的三比;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纳赏后齐国的三变。在内容上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在句式上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抓住了“三”、“比”两个字,从写法入手,促内容理解:通过“三”字的切入,必能拎起全文的内容理解;通过“比”字的深化,从而引出课文的写法探究。这其中的“讽”“说”“纳”的逻辑,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合成体验,关注参与意识状态

“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劳,动手做的学得好。”这话体现了参与学习的优越性。课堂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參与知识的内化过程,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参与欲,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融入课堂,感知文本。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从关注学生合成体验角度出发,创设相关教学情境也不是难事。如利用多媒体、校园环境、去过的旅游圣地、录影片断等,都可以“优化”到我们的教学设计中,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试水”机会,鼓励他们合作探究。如教学九年级下《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采用小组合作互助探究的方式,先每小组我选派出同学代表分类举出自己知道的水果,尽量让学生都参与进来。接着创设情境,教室现在就是自己家乡的荔枝园,小组收集自己感性的荔枝相关,小组分别派出代表充当荔枝主产地介绍、特点介绍;找出课文描写荔枝的古诗文朗诵;找出文中荔枝特点……近乎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几乎都能享受成功的快乐。这种形式活泼,参与面广,有利于学生表达具有个性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必然会形成学生富有激情、个性和灵性的创造性参与,提高参与的程度、力度,生成综合的真情体验。

三、及时测评反馈,关注知识生成状态

教学离不开评价,过于单一刻板的学科评价,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参与状态,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测评,能准确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并可以及时调控,进一步的促进学生知识生成状态的形成,把所学知识生成自己的东西。因此,课堂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全力投入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无满足、成功、喜悦等体验;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能否总结当堂学习所得,或提出深层次的问题。学生的内心都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肯定,“你一定能行”“站起来试一试”“你看,你读得多好”“下次一定有胆量了吧”等等,进一步在评价方式上,结合将口头与笔头、知识与技能、操作与实验、竞赛与活动、问题情境与社会实践等,灵活地运用到测评中,“寓问于乐”。教师从鼓励、肯定、作答中,可以从中得出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评价方法上可以不拘一格。如九年级下古文二则《四知》《私心》,安排学生课后总结写出:你是怎样看待“杨震拒金”、你怎么看待第五伦的这些“私心”,并提出假如你就是“书中人”应该如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陈述性、答辩性的描述,老师点评。由此生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升华,对学生的人格形成、能力与水平、身心发展、品德养成等都会有极大的帮助,能使学生更大限度地把教师的“教”生成自己的东西而经久不忘。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要我们教师注入自己充分的情感,就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状态发挥到最佳状态,学生才会有活跃的思维、强烈的参与意识,知识生成和自我发展状态才能发挥出来,课堂活力就会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凸显,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成长,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就一定会慢慢变得深厚起来。

猜你喜欢
荔枝状态情境
吃荔枝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Fruit of the South
荔枝红了到灵山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智珠二则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荔枝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