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职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心得与建议

2019-10-16 04:38宗子懿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0期
关键词:安全教育中职生效果

宗子懿

摘 要 安全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专业课程中的安全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未来就业及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的保障。本文首先阐述中职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其次介绍《景区保障服务》课程对学生安全意识提升的效果,最后对学校专业课程中融入安全教育课程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 中职生 安全教育 景区保障服务 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安全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石,在整个职业教育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校开展安全教育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同时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中的安全教育类课程尤为重要,为学生日后的实习、工作打下坚实理论与实训基础。

《景区保障服务》是北京市园林学校景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教授景区交通安全、治安安全、公共卫生安全、设施设备安全等内容,为学生日后实习、工作提供安全知识保障。在授课初始,教师深刻感受到中职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专业安全知识匮乏,深刻意识到加强学生专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也让教师对如何加强中职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1安全教育重要性

中职学校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经过应试教育体制的筛选,选择了职业教育,在思想尚未成熟的17-19岁时就面临着步入社会工作的机遇与挑战。有人将中职学生的特性归纳为“有个性、少自信;有活力、少自律;有技能、少文化;有知识,少修养。”青春期飞扬浮躁的个性、对未知社会的莽撞懵懂、对未来职场的憧憬,造成了他们特有的性格特点和职业特性,正因为如此,强化安全教育,特别是专业课程的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的健康意识,防患于未然的职业危机意识,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2《景区保障服务》课程的教学手段与效果预期

2.1真实有效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景区保障服务》课程中使用最频繁也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各种视频、图片、案件故事,向学生展示大量的真实案例,从视觉角度给学生强有力的视觉冲击,让学生产生畏惧之心,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安全隐患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通过形形色色的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对危机意识的认知度,对各种安全隐患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的各种理论上的处理方法和手段。阐述案例、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也是学生知识结构体系搭建的过程,通过教师层层引导,学生对危险环境认知能力、防患于未然的洞察能力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2.2教授有效的实操技巧

为课程更具生动性及实操性,《景区保障服务》课程中使用了大量的便于实操实训的教具,例如:心肺按压人体模型、急救包、救生衣、安全繩、灭火器等等。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反复实操练习,最终掌握各种急救、互救、自救技巧。小到创口贴包扎技巧,大到心肺复苏按压,知识的由浅入深让学生对急救实操技巧倍感兴趣,班里同学纷纷表示,不能把学到的知识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要利用假期参加北京市红十字的急救资格证考试,将来运用所学知识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实操技巧的学习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中危机处理的方法,还把理论与实操相结合,让专业性的安全教育学习过程更具系统性与完整性。

2.3互动的学习交流与提升

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操训练,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种学习心得的交流、互动、总结便显得更具知识的提升性与连贯性。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进行讨论,对曾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事件提供给大家做借鉴,对各种危机事件的处理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教师对大家交流体会进行全面的总结。互动学习不断补充、健全和完善整个教学过程,最终达到了知识的认知、解惑、总结、提升的良性循环。

2.4积极开展企业实践

学习知识最好的检验手段就是实操运用,通过校企合作,与公园景区进行有效的课程实践衔接,课程内容被细分成若干工作岗位,从门区安检、广播寻人、人防急救到消防安全,学生的实践过程是对课堂知识的检验过程,也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过程,学生通过轮岗学习切实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统一、课程与岗位相衔接的实践目标。

2.5鼓励学生积极宣传与推广

安全教育的本质重在推广与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安全隐患,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强调最多的就是要把所学的知识告诉你身边的家人、朋友,课程学习的核心是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帮助他人。部分家长反馈,学生经常会向他们讲述一些安全常识,有些家庭在学生的要求下也准备了家用灭火器、烟感报警器、急救包等。同时,学生们自制安全宣传海报,积极参加学校、社会组织的各种志愿者活动,利用这个身份努力推广专业的安全知识。推广与传播的过程也是知识的巩固过程,学生在向身边人宣传推广的同时,也是知识自我强化的过程。

3心得体会

3.1学校公共安全教育与专业课安全教育相融合

公共安全教育是学校的基础教育,学校每年都会开展阶段性、可持续性的全校师生的公共安全教育讲座。但全校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首先,因为教学环境场地过大因素,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的靠自觉性,部分学生会出现开小差的情况,难以全心的融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其次,由于学校学生人数过多,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一般是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讲座或演示,而师生无法真正动手参与。因此,教师所思,如何有效的把学校的公共安全教育与专业课程相融合,把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实操性强的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与学校安全保卫的现有的资源共享,设计出更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课程。

3.2安全教育课应融入到每个专业课程中

与专业相关的安全教育是在基础安全教育上的提升,让学生具备一定安全基础知识的同时,对自己专业的安全隐患进行深一层次的了解,具备及时准确的规避风险或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实习实训、职场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景区保障服务》课程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通过校企紧密合作,课程内容不断完善,学生遇事更加沉着冷静,处理事情更加干脆果断,实习过程更加流畅和得心应手。通过学生的不断改变与进步,教师深感课程中融入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安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建议学校其他未开展此类课程的专业能够在专业授课中逐步融入相关知识内容。

3.3建立专业的实训室、丰富信息化资源

《景区保障服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感受最深的就是实训资源与信息化手段的局限与匮乏,部分教学内容由于实训资源和场地的限制,只能依靠视频和图片进行解读,学生缺少真正实操的过程,虽然部分内容可以依靠后期的企业实践过程的学习而补充完善,但教学环节明显会出现不完整性。因此,建立专业的实训室、丰富信息化资源,与学校现有公共资源相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3.4加强教师队伍的安全培训教育

加强教师队伍的安全教育培训,提升每位教师对安全学习的重视程度,根据学校各专业特点,有选择性、针对性的开展相关专业的安全技能学习,提高教师整体的安全防范意识。积极鼓励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的教学安排,把安全教育内容渗透到整个学期教学过程中。

综上所述,安全无小事,自救、互救、处理安全事故只是技能,学校真正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和老师安全防范意识,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能够具备随时发现安全隐患的能力,防患于未然的职业素养,用所学的知识帮助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

参考文献

[1] 陈宏伟.职业学校学生安全意识现状及安全教育对策[J].职业,2017.

[2] 李俊.破解中职学校安全教育难题[J].四川教育,2017.

猜你喜欢
安全教育中职生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