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计的要点

2019-10-16 02:57汪贤泽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9年9期
关键词:作业量做题课程标准

汪贤泽

谈到作业设计,很多教师就会不由自主地说:这有什么好设计的?一来课本或相关教材都有配套的习题可用;二来有太多的现成练习材料能用,如《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孟建平系列》等,既便宜又方便,自己每天都忙得要死,何苦还要费这个脑细胞呢?其实不然,课堂教学并不是随着教师讲课结束就结束了,教过了不等于学生就学会了,需要通过精心设计的作业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运用拓展知识的能力。作业设计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基本点:作业设计的依据,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一、作业设计要依据学习目标

作业设计的本质是为了推动学生达成或接近教师预设的学习目标。而学习目标是基于教师对学科课程标准的充分理解,依据课程标准精心制定的。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依据,也是编写教材、开展教学、实施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但课程标准是一种上位目标,需要教师吃透课程标准,才能在作业设计时做到心中有底。怎样才能吃透课程标准呢?例如,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要求,教师应该知道并将其分解成具体的,可操作、可评价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其解法和基本步骤,用指定的方法解决与例题相似的问题和不相似的问题,能选择合理的方法结合一个知识点或两个以上知識点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这样,教师就能依据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作业,以巩固、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二、作业设计要有整体性

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有整体意识,要关注三个方面:一要关注单元目标和内容,而不能仅关注某个知识点。单元目标和内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递进,把握学科育人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二要关注作业量与学科之间的协调。现实中,因学科之间的作业缺乏协调而导致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引起学生过度疲劳或产生抵触心理的现象并不鲜见。其实,作业量以三分之二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为宜,并非越多越好。三要注意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以小学生为例,低年级应更多关注学习态度和作业方法,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高年级除了作业习惯外,则应更多关注作业的效果。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年级设计作业类型,可以是多样化的,也可以是有趣的,尤其要注意常规性作业和研究性作业之间的平衡。

三、作业设计要有差异性

差异性是作业设计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作业设计的差异性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业设计要能体现不同的认知水平要求,以避免简单重复或者难度极高的作业;另一方面,作业设计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因习惯思维或贪图方便,只采用“一刀切”的作业形式,而要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和原有基础,实施分层式的作业,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一步发展,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例如,作业可分为选做题与必做题,教师对选做题不做统一要求,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难易程度和作业量:学习困难的学生只要做一些基本练习题,保证其能达到实际要求就行;学习能力中等程度的学生可以做一些变式题,锻炼其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做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这样的作业设计更为弹性,便于学生合理调控,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完成作业并有所收获。作业分层设计能将教师行为直接转化成为学生行为,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作业,增强了完成作业的成就感。

(台州学院 317000)

猜你喜欢
作业量做题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做题做恶心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高考《不等式选讲》考什么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注重积累,大胆探究
小学语文低年级趣味识字的方案应用研究
集装箱码头堆场作业系数优化策略
黑龙江省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配置方案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