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深度思维

2019-10-16 05:58柴清丽
人民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外研社起点熊猫

柴清丽

思维导图是把头脑中发散性思维的各种元素图形化,帮助人们进行深度思维的一种工具。经过一段时间的完善和探索,思维导图的绘制有了一定的规则,它运用简单的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和逻辑关系词,就能把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直观地表达在一张图中,对于人们厘清思路非常有价值。

在小学的各科教学中,常常需要复杂的思维活动参与。在这些思维活动中,不仅概念较多,而且概念之间的关系也不止一种模式,如小学数学中各种立体图形的关系,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文中的人物关系等,经常需要教师花时间讲解,但往往出示一张思维导图就能让学生明白。懂得了这个工具的价值,我开始有意识地在板书中引入思维导图,每次都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孩子们很快就能明白问题的核心,于是我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发现了它的优点。

在我执教的小学英语课程中,传统的板书设计一般都会关注教学中的关键词和知识点,或者对教学进程的步骤进行强调,如“对话一”“生词”……这样的板书如同一颗颗沙粒,是散的,在学生心中无法形成统一的认识。而思维导图的板书能把各个元素问的关系表现出来,因而它是一个整体,是有机的。而且,它还能对学生的思维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在设计这类板书时也势必要关注到如何将知识目标与思维目标相融合的问题。除此之外,思维导图还有其他一些特点:相较以文字为主的板书,思维导图的板书生动形象,学生乐于接受,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思维导图还可以是动态的,由师生逐步丰富,一点点完成,且可以贯穿课堂的全过程,是师生共同智慧的呈现,又因为它是思维过程的形象化,因而能够统领课程,是非常理想的板书;思维导图还有助于克服知识碎片化倾向,形成知识网络,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由于最终能把所有元素呈现在一个平面上,孩子们的印象会更深刻,有助于他们记忆;因为要完成一个思维导图式的板书,教师就必须找到发散性思维的起点和核心,找到所有元素与核心的关系,这也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厘清,甚至可以围绕一张思维导图安排我们的课程,因为这张图是对教学内容最合理、最有机的描述。

开始的时候,我会把思维导图式的板书运用于复习阶段,对系统温习旧有知识非常有效,学生理解、记忆了一张图,就几乎掌握了一个单元的知识点。慢慢地,我也会把这种板书运用于新授课,同样也非常有效。新授课与复习课的板书策略会稍有不同。

在新授课中,教师一般要围绕授课内容来绘制思维导图,首先要找到能够与所有教学元素相关的核心,也就是发散思维的起点。以外研社新标准版英语课本(一年级起点)三年级下册M1u1为例,这是一篇介绍朋友的课文,讲的是如何介绍不同人和他们的性格特征,而所有这些“人”都是熊猫的朋友,都是由熊猫之口介绍出来的,于是熊猫便可以作为我们思维发散的起点,把它放在思维导图的核心位置。然后,我们可以依次通过几轮对话引出熊猫的三位朋友,它们是谁,它们有什么特点,逐渐拓展开去。我们可以边播放课文的动画边讲解边完成板书。播放第一遍动画,学生即可找到熊猫的朋友都是谁,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三个小伙伴的名字,生成了导图的第一枝干——Who,接着就带出三个小伙伴都是什么樣的(How)问题;观看第二遍动画,学生了解到熊猫对三个朋友的描述,并在文本中找到相应的词汇,生成导图的第二枝干——How;最后是导图的第三枝干——性格:分别聚焦关键词nice和clever,学生可以对应地找出例证(见图1)。课程完成时,思维导图也就完成了,所有的内容,包括视频的过程、人物关系以及知识点都在上面。因为是一步一步形成的导图,孩子对所有这些元素都是熟悉的,进行课程总结时我们依然可以运用这个导图,巩固各个知识点。新授课的板书一般要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要能够涵盖所有内容,也要兼顾知识点和技能点,要找到所有内容与之相关的核心作为思维的中心起点。

思维导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对知识、信息进行加工,有助于整合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所以在复习课上更具价值。下面以外研社新标准版英语课本(一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复习课为例说明。通过通览该册十个模块的话题,笔者最终以“This isme”为复习课主题(如图2),通过相关问题发散辐射,调动学生思维,将本册书中四个模块的重要内容进行整合,通过一个思维导图实现知识串联,通过引导学生思考“What have you got”“What can you do”“What cant you do”“What are you going to be”四个问题,进而实现对所有知识点的合理涵盖。本堂复习课,多维度的思维导图把所有元素都展现在一个平面上,视觉刺激和各元素背后的逻辑关系同时起作用,激活了学生大脑,使其在记忆时更有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回忆的可能性。学生不再是机械地回顾复习个别的词汇和课文,而是能够掌握这部分的整体知识体系。

我的思维导图板书也影响到了孩子们,我能感到即使没有思维导图在眼前,他们想问题的思路也更清晰了,我猜想,他们在遇到复杂问题时,脑中也一定会不自觉地绘制着这样的图。一个直接的证据是,孩子们在作业中也用起了思维导图(如图3),该作业是外研社新标准版英语课本(一年级起点)三年级下Module l新课结束后布置的作业:结合本模块所学,介绍一下你的家人或朋友。

思维导图是一种局部的教学变革,因为只涉及板书部分,它的可操作性强,见效也陕。但它又是一个更大变革的具体抓手,能够使我们更加聚焦课堂教学的本质,如提升师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因而是一种很有必要的尝试。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青岛高新区汇海小学)

责任编辑 程路

猜你喜欢
外研社起点熊猫
六月·起点
从奇迹到旗帜,外研社的特色发展之路
外研社版九年级上册Module 12 Save the world Unit 1听说课教学设计
萌萌哒熊猫等
功夫熊猫3
疯狂迷宫大作战
外研社:“丝路国家工程”发挥积极作用
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