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与普通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性冠心病患者诊断效果的对比

2019-10-17 06:45王艳李春雨张玉颖乔继伟刘菲
智慧健康 2019年24期
关键词:心电图动态冠心病

王艳,李春雨,张玉颖,乔继伟,刘菲

(大庆龙南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453)

0 引言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动态心电图与普通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性冠心病患者的对比诊断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我院在进行本次研究的时候主要是选择了2018年1 月至2019 年1 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40 例患有心律失常性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通过心电图来进行疾病诊断,但是所采用的心电图方式不同,根据不同的心电图诊断方式可以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20 人。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此次研究均同意并且签署了相关同意书。其中观察组男12 人,女8 人;年龄在41-75 岁,平均(54.06±1.64)岁,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11 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II型糖尿病的患者6 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3例,对照组男11 人,女9 人;年龄在42-71 岁,平均(54.11±1.58)岁,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10 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II 型糖尿病的患者6 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4 例,患者在疾病、年龄以及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首先要对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进行性别、年龄、冠心病类型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统一调查和记录,发现无统计学意义。给予对照组患者普通心电图进行诊断,主要针对患者不同结构的信息在心电图中进行传递和检测,通过普通心电图检查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工作,从而能够在结构上确定相关信息。观察组主要通过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主要对患者用药前后和停药前后的相关信息进行评价和诊断,根据相应的水平指标进行记录和观察,最终根据心电图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确定,由此能够进一步确定信号强度。在心电图检测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实际的心电信号根据相应的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对患者相应的症状进行分析之后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心电图结构进行进一步判断,有利于进一步确定心电图检测的准确性[1]。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患者的诊断效果以及在心律失常、R-R 长间期、早搏及心脏停搏、ST-T 改变等方面的诊出率进行分析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涉及的数据均通过SPSS 17.0 或是SPSS 19.0 软件进行检验,临床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率用率的形式表示,数据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诊断效果比较

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的诊断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诊断效果比较[n(%)]

2.2 各项指标的诊出效果比较

观察组在心律失常、R-R 长间期、早搏及心脏停搏、ST-T 改变等方面的诊出率均要高于对照组,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各项指标的诊出率比较(n,%)

3 讨论

在临床检测冠心病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心电图的阳性检测实现对心肌的观察,从而能够完成心率出镜率[2]。但是传统的心电图检测,对患者心率失调的情况不具备良好的整出效果,而且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导致整体结构上出现差错[3]。因此,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必须要合理掌控心电图整体结构数据信息的性质。根据相关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也能够满足临床基本设施要求。另外患者在心律失常症状发生之后,相关临床症状会直接导致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从而会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在心电图诊断方面也产生了不确定的因素。因此用根据基本的标准进行综合性分析,才能够完成整体信息的检测[4-6]。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诊断效果要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另外在心律失常、R-R 长间期、早搏及心脏停搏、ST-T改变等方面的诊出率方面,观察组的效果也要高于对照组,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总而言之,动态心电图与普通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性冠心病患者均具有一定的诊断效果。但是相比之下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效果更好,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应用发展。

猜你喜欢
心电图动态冠心病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国内动态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警惕冠心病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