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019-10-18 08:54赫英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年8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赫英

摘要:本科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基础。黑龙江省的本科院校数量众多,在全国各省中名列前茅。文章基于哈尔滨广厦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背景、思路、实践措施和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致力于探索出一个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哈尔滨广厦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为主线,以培养岗位主要职业技能为重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职业岗位群,按“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通识课程、专业课程、辅修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并借鉴国际先进模式,探索出了“1234”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学生、社会的“三赢”。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背景

2015年8月学校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并制定了学校的新发展战略,即经过三年的改革与发展,进入黑龙江省民办高校的先进行列;打造“平安校园、人文校园、生态校园和智慧校园”;以“互联网+教育”为平台,走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路,办出特色;走应用型转型发展之路,提升质量;走国际合作与发展之路,形成亮点;把学院建设成为“国际化、信息化、创新型”的黑龙江省民办高校中特色鲜明的商学院。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信息素养、较高财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外向型商务管理及服务人才,服务于龙江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信息消费业和时尚新产业”。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路

(一)优化原来由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大课程模块组成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辅修课程和创新创业四大课程模块,建立“1234”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个起点(职业岗位)、两个证书(毕业证书、职业认证)、三种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四個课程模块(专业模块、辅修模块、通识模块、创新创业模块),达到“一技之长、跨界发展、身心健康、创意思维”的学生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国际化、信息化、创新型”的培养定位。

(二)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学习过程管理及考核方式进行全面改革与创新,构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培养模式。

(三)调整专业结构,紧紧围绕商务管理、信息技术、艺术传媒等领域进行专业群建设,招生规模平均达到每专业150人。

(四)进一步优化和建设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整章建制、责任到人,完善奖惩机制,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措施

在人才培养方面,广厦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正步人深水区,并轰轰烈烈地进行着。

(一)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以学生为中心”

第一,2016年12月16日,根据集团“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的新战略和学校“国际化、信息化、创新型”的发展定位,我们成立了国际学院,整合了学院分散的涉外教育资源,构建了统一的国际教育平台。

第二,学校召开了国际化专题报告会,叶曲炜校长做了题为《从大学发展历程思考学院国际化之路》的专题报告,提出了推进国际化的战略。围绕教师的国际化、满足学生个性化来定制服务,组建专兼职结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团队,推动英语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模式改革、课程模式改革等向国际化迈进。

第三,在2016年,我们引进了加拿大SMART英语教学项目。我们把传统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改成了SMART英语,与国际接轨,更加注重学生的听说训练。前期试验班级为12个,学生反映良好,国际化已初见成效。

第四,我们使用国外原版教材,从讲、学、考等方面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使学生体验国外课堂教学模式,感受国外大学的授课和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外语语言思维能力。

(二)以教学模式改革促进人才培育模式改革与创新

1.运用“互联网+”,把慕课引进课堂。

2016年初,我们第一次把网络学习的资源引进广厦学院。全年共开设22门慕课课程,涉及到的学生有5000多人,拓展了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视野。其中有一门“军事理论”课程为混合式教学,可以供2016级全体新生可收看在线实时网络直播课程,如“将军大讲堂”等教育资源。

2.蓝墨云班课智慧课堂,使教师教学的过程管理信息化。

自2015年12月开始,我校所有专职教师就将蓝墨云班课APP移动端应用于教学。该平台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过程与教学方式,促进了教师的课前准备和课后总结,延伸了课堂教学。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以手机为载体通过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课外创新和创业设计等活动。

(三)学校开展特色专业实验班,开辟个性培养新渠道

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学校设置了“个性化人才培养实验班”。

1.在财务管理专业设立了“管理会计实验班”。

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已经从传统的核算会计能力培养向管理会计能力培养方向转化,从手工记账、人工核算到人工智能、机器人核算转化,这就需要我们快速反应,顺势而上,促使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发生质的变化。

2.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立了“专业+英语十二外实验班”。

旨在培养对俄、日、韩贸易往来中的复合型人才,拓宽学生的视野及就业渠道,打造专业、就业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

3.在软件工程专业设立了“双语教学+lava(国际认证)实验班”。

通过“双语教学+Java(国际认证)”的人才培养,打造“双证+双语+双师”的培养特色。

4.在国际学院设立了国际化实验班。

旨在满足部分学生“微留学”及“本硕直通”的个性化需求,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得到优秀师资免费为其进行雅思等英语培训及跨文化的教育熏陶。

5.在艺术与传媒学院设立了“专业+工作室”个性化模式。

创建了“油画艺术工作室”“摄影艺术工作室”“刘洋水彩画工作室”“庄德根版画工作室”“冰雪雕设计工作室”“家居摆件及陶艺工作室”“插画艺术工作室”“新媒体艺术设计工作室”和“娄述泽国画工作室”等。工作室使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实现了有效衔接,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艺术情趣、鉴赏能力,提升了学生学习成果。特别是著名加拿大华裔画家娄述泽教授国画工作室、台湾策展人(文创家)黄米露女士新媒体艺术设计工作室,及参与大型活动“2017年首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大学生冰雕艺术大赛”承办的冰雪雕设计工作室等,都为提升教学质量、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品牌效应做出了积極的贡献。

(四)学校将培养学生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融入教学主渠道

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将生活创意、应用创新、专利发明及勇于创业等教学实训融人到教学的主渠道,渗透到每一个课堂。教务处还出台了《哈尔滨广厦学院“学生创新学分置换”管理办法》,学生所获得的创新学分原则上可以充抵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任意一门理论课程相应学分,在通识教育平台最高可置换8学分,在专业教育平台最高亦可置换8学分。管理办法从能力认证、技能竞赛、社会实践、出版著作、发表论文、参与科研项目、自主创业、海外课堂和学历晋升等方面来认定创新学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成功探索出一条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道路。

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推广价值

哈尔滨广厦学院探索出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引入移动云教学,助力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同时,运用手机APP蓝墨云班课移动教学应用平台,开展了大胆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成果。

1.截至2007年4月,我校建立云班课的开课数在全国排名第四。

2.在蓝墨公司组织的全国魅力教师评选中,我校张仲广、张雨迪、杨玉茹、赵春雨、于欣宏等五位教师进入了“黑龙江省2017年度十大魅力教师”前十名。

3.在北京蓝墨大数据技术研究院的云教学大数据理论与实践研究征文活动中,我校有5篇论文获奖。

4.2016年、2017年我校与蓝墨科技合作申报了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其中二个项目获批立项。

5.2017年4月22日学校成功召开了“黑龙江省移动云教学大数据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多位省市领导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对我校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肯定。

哈尔滨广厦学院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形成了有民办院校特色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对同类院校来说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高校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高校网球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浅析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创新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