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日语翻译教学法

2019-10-18 08:54李文静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年8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教学法

李文静

摘要:近些年来,中国的日语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日语人才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但是,日语人才的培养方向与雇用市场实际需求的不相符,导致日语人才在就业方面面临着一定的困难。翻译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日语翻译教学实用性的缺乏导致日语人才的翻译实践能力薄弱。文章梳理和分析了日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点,讨论了市场对于应用型日语翻译人才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应用型日语翻译人才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日语翻译;应用型人才;教学法

一、引言

目前国内的日语教育偏重于词汇、句型、语法等理论性教育,不注重对日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导致部分日语人才在“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的运用方面较弱,难以胜任日语商务沟通、日语口译、日语邮件来往等实务工作。尤其是翻译能力(笔译和口译能力)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日语翻译教学缺乏实用性,与工作内容的关联性不强,导致日语人才的翻译实践能力薄弱。本文在梳理了日语翻译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点,讨论了市场对于应用型日语翻译人才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应用型日语翻译人才的教学方法。

二、日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时间短、内容比重低

翻译教学理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进行了充分的理论教育基础上,经过反复地翻译实训之后才能使日语学习者掌握一定的翻译能力。由于大部分日语专业的学生都是从“零”开始,日语基础较为薄弱,所以日语专业一般都在大三、大四阶段才开设日语翻译课程,学习时间比较有限。

根据中国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发布的《大学日语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本科阶段的日语教学内容十分丰富,除了“听、说、读、写、译”的日语能力的培养之外,还必须学习日本概况、日本文学等知识。翻译教学在整个本科阶段的日语教育中所占的比例较低,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二)翻译教学方法落后

负责大学日语翻译教学的教师大多缺少翻译实践经验,有的甚至不是日语翻译专业出身,所以大学的日语翻译课堂长期以来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翻译理论和技巧,然后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翻译作业,再修改和点评学生提交的作业。最后只要学生通过了期末的翻译课程的考试,就默认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翻译能力。实际上在这种单一的、僵化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仅了解到了相关的翻译理论,并没有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跨越,最终难以具有实用性的翻译能力。

(三)翻译教材陈旧

曾有研究对电商平台在售的日语口译笔译教材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虽然教材的数量多、种类丰富,但是内容同质化严重,而且大多数都是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之前编写的,只是又进行了修订或者重印出版。并且,这些教材或是仅注重翻译技巧和策略,列举的例句、例文偏重文学类的文章,缺少实务性的文章;或是虽然涉及到了经济贸易、新闻时事、合同法规等较为全面的文章类型,但是没有介绍翻译技巧和翻译理论。

三、市场对应用型日语翻译人才的要求

(一)工作岗位种类多

通过在人才招聘网络平台的日语岗位检索可知,招聘日语人才的岗位可以说是种类繁多,包括日语教师、日语翻译、国际贸易、销售、服务外包、网站客服、网站运营、行政助理、人事、软件开发、财务金融、机械技术等。除了日语教师、翻译等单纯使用到日语的岗位之外,其他岗位都需要的是复合型的日语人才,日语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较强的日语能力,还必须有熟练地应用各项日语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二)对日语翻译人才要求高

通过对招聘平台上日语翻译岗位要求的分析可知,当前市场上对于日语翻译人才的要求比较高。招聘本科学历以上人才的日语岗位基本上都要求已取得国际日本语能力Nl证书。而日语翻译岗位除了该证书之外,还要求获得翻译专业资格证书,或者具备几年或十数万乃至数十万字的翻译实践经验。这说明日语翻译岗位注重的是翻译实践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日语水平。

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日语翻译教学法

(一)优化翻译课程的教学内容

日语翻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今后将会遇到的工作内容,合理地安排翻译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内容的比例。例如,翻译理论的讲授和翻译例文的说明仅占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剩下的时间都应该进行翻译实训。教师还可以提前搜集商务、经济、时事新闻等相关的日语文章作为教科书的补充材料。

翻译教学需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一个翻译任务,由学生在课后完成,并在下一节课上由学生依次发表自己的翻译成果。每个学生发表结束之后,教师要进行点评,并由学生们一起讨论和评判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和比较出色的地方。

(二)強化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

在翻译过程中,要想精准地翻译出每个词汇的意思,就要了解这句话的语境和含义,更要了解这句话背后包含的文化背景。例如,日语单词“结構”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表示“拒绝”“对事物程度的评价”等意思。在评价事物时使用该单词既可以表示正面的、积极的评价,又可以表示负面的、消极的评价。到底是何含义,需要结合语境、背景知识进行判断。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翻译内容相关背景文化知识的补充。例如,介绍日本职场中敬语的使用、上下级关系、商务会谈的礼仪等背景知识,并充分利用日本的新闻文章,介绍日本新兴的各种社会和文化现象,以及与此相关的“新语”“流行语”等词汇,借此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量,使其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实务文章的翻译。

(三)合理使用互联网等新媒体

如今是网络信息时代,在日语翻译教学的过程中,翻译教师应当合理使用互联网、电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手段,提高日语翻译教学的效率。例如,日语翻译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日本的时事新闻、奇闻趣事等相关的文章,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制作成PPT教学课件在课堂上播放,指出该文章中包含的新现象和新词汇,并介绍说明翻译时可以利用的翻译技巧和策略。在带领学生通读几遍之后,依次让学生进行现场翻译,并对他们的翻译进行点评。此外,还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等手段,发布翻译任务、进行资源共享和课外指导。

五、结语

通过对日语翻译教学现状的分析可知,目前教学中主要存在着日语翻译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比例低、翻译教学方法落后、翻译教材陈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着对日语专业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目前市场上对于日语翻译人才的要求比较高,尤其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翻译实践能力。为此,本文提出了优化翻译课程的教学内容、强化翻译内容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和合理使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翻译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教学法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合唱教学法之合唱训练中的“和”与“合”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