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腺瘤患者采用后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2019-10-19 08:24于国盛王文斌李坤王成达郭鹏荣杨波郝战宽郑三国张世杰庄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辽宁庄河1164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9期
关键词:泌尿外科腺瘤腹膜

于国盛 王文斌 李坤 王成达 郭鹏荣 杨波 郝战宽 郑三国 张世杰 庄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辽宁 庄河 116400)

内容提要: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术和常规开放术治疗肾上腺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3年3月~2018年3月庄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03例肾上腺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后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取后腹腔镜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开放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5.46%,对照组为18.7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开放式手术治疗相比,采用后腹腔镜术治疗肾上腺腺瘤,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势。

肾上腺腺瘤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肾上腺病症,会引发高血压、电解质紊乱及代谢功能异常等症状,对患者健康造成极大影响。临床上药物治疗很难奏效,一般采取手术治疗,既往开放术是一种安全、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尤为适用直径6cm以上和相对隐蔽的肾上腺瘤,但是创伤性较大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逐步应用开来,且有着微创伤、术野清晰、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本文对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03例肾上腺腺瘤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传统开放术和后腹腔镜术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庄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3月~2018年3月接治的103例肾上腺腺瘤患者纳入研究中,依照临床手术方式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55例,男24例,女31例;年龄17~73岁,平均(42.4±2.3)岁;左侧29例,右侧26例;瘤体直径2.0~9.5cm,平均(6.1±1.4)cm。对照组48例,男20例,女28例,20~69岁,平均(41.8±2.5)岁;左侧25例,右侧23例;瘤体直径2.5~10.0cm,平均(6.4±1.3)cm。纳入标准:均经临床症状、影像学及病理学等检查确诊,均是单侧病变[2]。术前检查均满足手术指征,对手术方式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心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障碍、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患者。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常规临床检查,并服用钾盐、螺内酯片。对照组行开放术治疗,全身麻醉,行健侧卧位,在第11或者12肋间作20cm左右切口,逐层切开到腹膜,然后打开肾周筋膜,妥善游离肾上极,使肾上腺充分暴露,然后分离腺瘤和周围组织,切除肿瘤,在术毕留置引流管。

观察组采取后腹腔镜术治疗,气管插管麻醉,行健侧卧位,患侧朝上;创建腹膜后操作间隙,于腋后线肋缘下1.0cm部位作1.5cm左右横切口,用止血钳分离肌层入腹膜后间隙,食指扩大间隙,再置入可视球囊扩张器,注气600~1000mL,扩张腹膜后间隙;然后3~5min压迫止血,再将生理盐水放出,经此孔探入手指,于手指引导下于腋中线髂嵴上约2.0cm部位穿刺,置入10.0mm Trocar为观察鞘,并于腋前线肋下置入5.0mm或12mm Trocar为操作鞘。于腋后线切口置入5.0或12.0mm Trocar,同时封闭切口。于腹膜后间隙注进气体,压力控制在2.0kPa。对瘤体进行分离和切除,沿着腰大肌往头侧进行分离,再妥善游离腹膜外的脂肪,并分开肾周筋膜,使肾脏充分暴露,沿表面分离,对肾上半部以及内侧缘进行分离,在肾上极内上方分离肾上腺区脂肪结缔组织就可使肾上腺暴露出来;根据术中所见肿瘤大小、具体部位等切除瘤体。在术毕于腹膜后间隙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同时,掌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是皮下气肿、切口感染、腹膜损伤、胰腺损伤等。

1.3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如表1。观察组术后3例(5.46%)出现并发症,分别是皮下气肿2例,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术后9例(18.75%)出现并发症,分别是腹膜损伤3例,切口感染4例,胰腺损伤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402,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指标 对照组(n=55) 观察组(n=48) t P切口长度(cm) 18.10±1.16 3.82±0.23 4.384 0.010手术时间(min) 103.45±10.37 75.80±12.34 9.011 0.000术中出血量(mL) 128.25±9.34 43.76±5.28 7.642 0.014肠蠕动恢复时间(d) 2.82±0.35 1.78±0.40 6.567 0.030引流管拔除时间(d) 3.90±0.80 2.72±0.56 11.251 0.017下床时间(d) 6.56±0.82 2.05±0.31 5.338 0.010术后住院时间(d) 8.23±1.02 4.93±0.74 9.211 0.003

3.讨论

当前,临床治疗肾上腺瘤以手术为主,但对术式应根据肿瘤类型、位置、大小等情况确定,既往开放性手术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术式,通常选择肋或肋间作切口,存在损伤胸膜、胰腺等可能,手术操作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广泛应用,适用于直径小、位置隐蔽的下腔静脉后或者肝下肾上腺瘤[3]。后腹腔镜手术主要采取经腹膜后路径,虽说操作空间小,但是距病变相比较腹腔入路近且便捷,能够直达肾上腺,对腹腔其他脏器的干扰比较小,术后并发症少。同时,术后恢复较快,适用2cm以内的小肾上腺良性瘤和单侧肾上腺瘤切除,对于既往有腹部手术史患者仍适用,能有效避免腹腔脏器损伤和并发症发生[4]。现阶段,后腹腔镜手术已成为肾上腺疾病治疗重要的、有效的方法。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5)。与吴学杰等[5]报道基本一致。同时,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而言,相比常规开放术,采取后腹腔镜术治疗肾上腺腺瘤的整体效果更确切,创伤小,手术时间段,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

猜你喜欢
泌尿外科腺瘤腹膜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结直肠腺瘤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