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在初中物理中的渗透

2019-10-19 03:08庄绍玲
考试周刊 2019年71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数学知识教学

庄绍玲

摘 要:虽然数学和物理是两门不同的分科体系,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数学与物理之间的渗透不断加强。本文主要分析列方程法和函数图像等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渗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知识;初中物理;教学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物理学中有大量的概念和定律是用数学式来表达和定量的。我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只要是物理学家,那他十之八九是数学家。由此可以得出要学好物理就要学好数学,要成为物理学家就必须要先成为数学家。数学是物理的基础,因为解决物理问题时通常要用上数学方法。随着这几年的省统考,数学知识在物理学科中的渗透更加明显,小到物理单位的推出,如比热容公式c=Q/(mΔt),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单位J,质量单位,温度变化量单位℃,则比热容单位为J/(kg·℃)。物理的计算不仅数据在计算,单位也在计算。物理不同于数学,它的每个数据都带有单位,表示它的物理意义,所以单位的换算也显得尤为重要,没有注意单位的换算,其结果就相差很多!

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渗透很多,在本篇文章中主要结合近几年的典型试题,讨论列方程法、函数图像法在物理中的渗透,以期给广大师生以借鉴和启迪。

一、 列方程

例1:如图,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滑片P在滑动变阻器R2的某两点之间滑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1~2 A,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4~8 V。则定值电阻R1=    Ω,电源电压U=    V。

解析:本题的特点是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题目给出的是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所以首先我们应找出对应的电路状态:当R2接入电路电阻较小时,电路电流比较大I=2 A,R2分得的电压较小U2=4 V,由此可列的第一个方程:U=U1+U2=IR1+U2=2R1+4 V。当R2接入电路电阻较大时,电路电流比较小I=1 A,R2分得的电压较大U2=8 V,有此可列的第二个方程:U=U1+U2=IR1+U2=R1+8 V。由以上两个方程可解得R1=4 Ω,电源电压U=12 V。

像在这种电学动态电路中,题目一般给出两个条件,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在两个不同位置,找出两种状态,我们一般利用电源电压不变列两个方程,求出电源电压和定值电阻阻值。

例2:实验题:在探究“伏安法测R1电阻”的实验中,

(1)小林测得一组数据U1和I1后,才发现电压表接错位置,电路图如图。但爱动脑筋的小林用此电路仍然测出了电阻值。请写出测量步骤:(测量的物理量请用字母表示)

(2)请写出表达式:R1=    。(電源电压未知,结果用U1、I1和小林测得的物理量字母来表示)

解析:题目只测出了一组数据,而题中含有两个未知数:电源电压U和待测电阻R1,必须再有一组数据才能解出两个未知数。所以接下来的测量步骤:将滑片P移至最左端,测得电流为I2,这样便可列出两个方程:U=U1+I1R1,U=I2R1,解方程得R1=U1I2-I1。

例3:如图,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片P置于滑动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 V;当滑片P置于滑动变阻器的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了2 V,定值电阻R1在15 s内产生的热量为60 J。则正确的是(  )

A. 电源电压为10 V

B.R1的阻值为18 Ω

C. 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9 Ω

D.R1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4∶3

解析:当滑片P置于中点时,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的一半,此时电路电流I=4R2;当滑片P置于b端时,电压表示数变化了2 V,电阻R阻值变大,分得电压应该变多,所以电压表示数为6 V,此时电路电流为6R。利用电源电压不变可列得方程:U=4 V+4R2R1①U=6 V+6RR1②。解得U=12 V,R=R1。所以A错。但三个未知数,却只有两个方程,要解出R、R1,还需要利用第三个条件:当滑片P在b端时,U1=UR=6 V,I=6R,R1在15 s内产生热量为60 J,列得方程Q1=U1It=6 V×6R×15 s=60 J;③,解得R=R1=9 Ω。所以B错,选择C。因为R1阻值不变,所以R1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等于先后两次电流的平方比,等于16∶9,故D错。

在这道题中出现了需要列三元一次方程来解题,我和数学老师讨论过,三元一次方程在数学课堂上也比较少接触,所以这对学生解题能力要求就更高。在平时的做题中也碰到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所以只是物理科学好是不够的,还要求有较高的数学解题能力。

二、 函数图像

数学作为学习物理的工具,其中的函数图像能很好地表示出物理现象。从初二年刚开始接触物理时,我们已经开始通过函数图像来表示一些物理现象,如速度—时间图像、路程—时间图像,同样表示匀速,在两种坐标图中画出来的图像却是不一样的。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时,我们也用到了函数图像,如分析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关系,通过图像分析,得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再如,在探究欧姆定律实验时,通过图像分析,得出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而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等等。

从2017年开始的福建省统考,出现的图像题明显增多,而且难度在增加。在做物理图像题时,首先要看清楚图像中的横坐标、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然后根据图像中的一些特殊点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例1:(2018福建中考题)灯泡L与定值电阻R组成的电路如图甲所示,L和R的I-U图线分别为图乙中的A、B,闭合开关S,L正常发光,电路的总功率为4.8 W,此时灯泡L的(  )

A. 电压为7 V

B. 电流为0.3 A

C. 电阻为20 Ω

D. 功率为3 W

解析:这道题中灯泡何时正常发光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只告知电路的总功率为4.8 W,其他所有信息来自图像,所以解题只能从图像入手。从图乙中首先可判断出曲线A是灯泡的图像,由于受温度影响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电阻R是定值,所以它的电流、电压成正比,直线B是定值电阻R的图像,从图像中可算出R=20 Ω。从甲图中我们知道灯泡L与定值电阻R并联,所以它们等压分流。从图像乙中的一些特殊点去分析计算,当U=2 V时,IA=0.3 A,IB=0.1 A,I总=IA+IB=0.3 A+0.1 A=0.4 A,P=UI总=2 V×0.4 A=0.8 W,与题意不合;当U=4 V时,IA=0.4 A,IB=0.2 A,I总=IA+IB=0.4 A+0.2 A=0.6 A,P=UI总=4 V×0.6 A=2.4 W,也与题意不合;当U=6 V时,IA=0.5 A,IB=0.3 A,I总=IA+IB=0.5 A+0.3 A=0.8 A,P=UI总=6 V×0.8 A=4.8 W,与题意相符。也就是说,当灯泡两端电压为6 V时,灯正常发光。此时IA=0.5 A,RL=12 Ω,PL=3 W,故这道题选D。

例2:图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多次记录电压表示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则绘出的U-I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解析:审题时首先务必看清楚,选项中的纵坐标U表示的是R2的电压,而不是电源电压。根据题意列出关于U与I的方程,U=U总-IR1,U总、R1均为定值,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是一次函数,且电压表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增大而减小。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电流最小,但不为零,故选A。

现在的图像题灵活性也很大,同样一道题,问的问题不同,所列的方程不同,当然所得的图像也不一样。

例3:如图甲,电源电压恒为U0,电阻R的阻值不变。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移动到b端的过程中,电阻R的电功率P与电压表示数U的关系如图乙,正确的是(  )

图甲

图乙

解析:根据题意,电压表测的是R两端的电压,首先列出电阻R的电功率P与电压表示数U的方程:P=U2R,其中U是横坐标,P是纵坐标,故所得图像应为过原点的二次函数抛物线图像,考虑选C或D,那么U会不会等于零呢?滑片P从a端移动到b端的过程中,R分得的电压不可能为零,而当滑片P移至b端时,U=U0,所以选D。

在做类似试题过程中,同学们如果能对数学所学的各种函数图像掌握较好,那么在解这类物理题时将事半功倍。课堂上我们老师也应对函數图像知识做适当补充,如正比例函数图像、反比例函数图像、一次函数图像、二次函数图像等。解题时也要注意技巧,对特殊点进行分析,对选项中图像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数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工具,平时碰到类似题目时,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让数学物理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数学、物理这两门学科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方正华.数学方法在物理学上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1(5).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数学知识教学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