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九号线高增站建筑设计案例研究

2019-10-19 20:20单泽深
建筑与装饰 2019年12期
关键词:换乘客流轨道交通

单泽深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功能分工为基础的城市群伴随城际及轨道交通不断完善迅速发展。轨道交通线网不断扩大的同时,不同形式及需求的车站陆续出现,位于机场区域的轨道交通车站便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 地面交通建筑;平行换乘;贯通运营;综合体建筑

1广州轨道九号线高增站研究意义

广州九号线高增站位于机场商务区,区域位置较为特殊,战略意义非凡,车站设计需解决以下问题:第一,结合机场规划及限高要求,如何统筹考虑设计地面交通建筑;第二,结合线网规划,车站如何与已建成的三号线站台换乘、建设及贯通运营;第三,车站与公安派出所综合体设计。基于此,广州地铁九号线高增站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设计案例[1]。

2广州轨道九号线概况

广州地铁九号线呈西东走向,经广州市花都区和白云区,线路西起飞鹅岭,经花都汽车城、广州北站、花都区政府、机场商务区等重点地段,至三号线北延段工程高增站止(见图1)。线路全长19.8km,共设10座车站,均为地下站,高增站设置地面站厅。

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九号线一期工程是花都区的组团内主干线,贯通花都区东西向的交通走廊。九号线将花都与新机场、广州市中心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广州市的副中心之一的花都能与市中心快速联系,以实现城市“北优”发展的战略意图。与广州轨道交通线网中的三号线有换乘关系[2]。

3车站方案设计

3.1 总平面设计

高增站设于机场二期控制用地南侧、机场高速公路东侧地块内。车站北侧为机场二期控制用地,周边规划为机场生活区。车站方案地面站厅充分利用车站地下部分结构宽度和占地范围采用集约设计,地面站厅公共区和设备用房集中设置,以提高土地利用和车站的城市景观效果。地面站厅平行规划路设置,与远期长途汽车站围合构成一个枢纽空间,可实现地铁与长短途汽车、公交、社会车辆的便捷换乘。

站为地下两层、地面两层的岛式地下地面车站,车站设置线网站点需求的公安分局高增派出所,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DK19+721.738,设置站前交叉渡线,站后双存车线,车站总长度为502.4米,总建筑面积为20202平方米。受机场控高限制,车站地面建筑设计高度为地面两层,建筑高度约12.5米。根据对客流和周边规划的分析,本站地面站厅共设有4个出入口。

3.2 车站客流及客流组织

(1)车站客流

(2)客流组织

本站进出站客流主要以周边500m内机场生活区、周边居民客流为主,远期地块开发枢纽以及公交换乘客流。

站内乘客的基本流动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即候车部分(站台)、流动部分(楼梯、自动扶梯、电梯、通道等)、集散部分和换乘部分。为了使车站能够更好地满足功能需要,必须合理地安排以上四个部分,并且必须重视确保通畅的乘客流线指示设施。

在组织人流路线时,着重考虑了以下几点:

①乘客流线与站内工作人员流线分开;②进出站客流路线尽量避免交叉和相互干扰;③乘客购票、问讯及使用公共设施时均不妨碍客流通行④换乘客流路线尽量简洁顺畅;

3.3 与既有线路贯通设计及重难点

按广州市区轨道交通线网及规划需求,九号线高增站线路及配线设计:

①九号线初、近期采用独立运营,通过高增站与三号线换乘; ②九号线远期与三号线采用贯通运营 ; ③已建三号线高增站为地下二层岛式站台车站; ④九号线在其西侧平行接入,采用地下二层岛式车站,三、九号线高增站采用地面站厅或负一层换乘;

在既有的三号线高增站的车站条件下

①重点研究三、九号线的地面大厅、负一层的换乘形式;②结合站位周边的规划发展,考虑与远期的交通枢纽换乘;③考虑九号线实施时对三号线车站的影响。④与三号线土建接口:与3号线车站共享维护结构系统,共享设计及施工;结合原三号线贯通预调条件已实施的线路道岔,融合设计。

3.4 换乘方案设计

三号线高增站已建设完成,与九号线接口的前后道岔位均已实施,所以九号线车站的车站站位已固定 。建筑方案设计时,受站位、既有三号线高增站预留条件影响,三号线车站站台均已建成且过站处理,后接入的九号线按岛岛平行换乘为最优方案,鉴于本站设计客流钟80%为换乘客流,且去机场客流所占比例也不少,因此在岛岛平行换乘中,车站换乘的提升高度为本站考虑之一。

基于换乘客流较大,且考虑到达机场的客流特性,方案二通过改造设备夹层层高改为换乘夹层,使减少换乘流线与进站客流的交汇,同时可以减少乘客的换乘时间及换乘高度,提高换乘效率。

3.5 三九号线资源共享,地铁公安分局派出所合建的综合体建筑

三九号线的车控室、环控系统机房、冷水机房、消防泵房、配電间、站厅公共区、出入口等实现了两座车站的资源共享,充分体现“资源共享 、绿色地铁”的设计理念。

另外,根据线网规划公安分局派出所设置需求,高增派出所设置于地面车站东南角,建筑面积共1719平方米,地面一层设置派出所办公室、羁押室、技术监控室、饭堂等,共383平方米;地面二层设置正副所长办公室、内勤办公室、刑警辅警办公室、备勤生活区等,共1000平方米;地下一层设置询问室、指纹采集间、纠纷调解室、仓库等,共336平方米。

车站与派出所在满足各自需求的情况下,独立且互不干扰,既有效发挥车站便捷乘坐地铁的特点,又能体现派出所安保作用,浑然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6 共用站厅的通高式设计,体现交通建筑大空间的设计风格

结合车站建筑特点,将公共区中庭两层通高设计,使得站厅公共区装修完成面净高达到7.5m,空间开敞通透,给乘客创造了豁然开朗的空间感及极具视觉冲击、舒适宽敞的车站环境。地面站厅的公共区通高设计是高增站最大的设计亮点之一[3]。

图1 站厅现状照片(两层通高设计)

4现代化的地面交通建筑设计

车站立面以简洁几何模块的手法进行外立面设计,打破传统方正的平板结构,通过横向线条勾勒出轨道交通车站的特性,体现轨道交通的速度感,形象庄重而不失活力,消除了传统设计手法的审美疲劳。同时方案车站外立面采用铝板进行造型,通过自然通风降低站内温度、自然采光等措施,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打造地铁快捷的交通标识,打造广州地铁简洁、明快、绿色的地铁形象,也与机场区域建筑特性相呼应,符合规划要求。

图2 地面建筑鸟瞰图

5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功能分工为基础的城市群伴随城际及轨道交通不断完善迅速发展。轨道交通线网不断扩大的同时,不同形式及需求的车站陆续出现,位于机场区域的轨道交通车站便是其中之一。本站通过对结合机场规划、对线网的统筹考虑,轨道交通与远期枢纽的预留设计,与已建成线路的车站换乘及资源共享,与地铁公安分局融合设计等众多设计元素,呈现出崭新的轨道交通地下地上的综合体建筑,在线网规划、车站综合体设计、运营贯通及工程实施上均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GB 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2] 王继山.地铁换乘车站型式浅析[J].铁道标准设计,2009,(10):30-32.

[3] 李舸鹏.地铁地下车站换乘形式探讨[J].隧道建设,2014,(5):428-441.

猜你喜欢
换乘客流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TOD模式创新引领宁波城市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电力技术探析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基于大小交路套跑对地铁不均衡客流的可靠性分析
地铁大空间地下多线换乘站建筑设计探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对地铁换乘站对远期线路换乘条件预留影响与分析
地铁车站换乘形式对比与分析
地铁换乘客流预警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