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千年儒根 感万世教化

2019-10-19 13:40齐国英
关键词:之根孔庙圣贤

齐国英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是孕育儒家文化的地方,也是圣人孔子的故乡。从事教育工作已有30余年之久的我,终于有机会在今年暑假拜谒三孔,终于可以怀着无限的敬仰,走进这座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小城,感悟源远流长的儒家思想。

走过高高矗立的万仞宫墙,恢弘大气的孔庙以它浓郁的文化气息迎接着众多的拜访者:破旧的砖瓦诉说着岁月的更替;挺拔的古树记录着时代的变迁;“金声玉振”四个大字威严高悬;大成殿以巍峨的姿态站立在孔庙建筑群的核心。坐在杏坛的木凳上,恍惚看到了几千年前席地而坐正不吝赐教的圣人身影,仿佛听到了来自历史长河里时远时近时大时小的朗朗书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先师提出的“仁爱”“孝悌”“好学”“入世”等无数思想主张涵盖了“修、齐、治、平”四个层面的崇高智慧,也蕴藏了中国人做人、做事、做官的根本之道。儒学思想用其深厚宽广的文化之根繁衍孕育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这棵树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洗礼,仍巍然屹立、气势不减,在岁月的历练里光芒愈亮。

游完孔庙,来到了壮丽且精致的孔府,不禁被内宅照壁上的“戒贪图”吸引,这一幅流丹走彩的绘画,用浓墨重彩的动物形象警示着后人贪得无厌的不堪下场。当今社会,网络平台每天频频推送各种热点新闻、明星八卦,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冲击着大家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这样嘈杂的世界里,要怎样守住内心的宁静、避开贪婪的深渊呢,也许,孔子早就告诉了我们答案——“克己复礼”“吾日三省吾身”“见利思义”,这些话句句都在提醒着我,勿忘为人师表的職业规范,勿忘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勿忘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精耕细作、诲人不倦,用知识与爱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高大交错的苍桧翠柏,林林总总的古墓碑石,茫茫三千余亩的孔林,碧草茵茵,树木葱茏,长眠着孔子和他的众多子孙后代。走过曲折斑驳的石板小路,路过子贡亲手植下的楷树,在甬道的尽头,终于来到了孔子墓前。古碑和鲜花静静守候着圣贤的陵墓,仿佛在向后人诉说着他传奇的一生,向来人传达着立德修身、建功立业的殷殷期盼。我想,再华丽的语言都无以表达圣贤用一生所践行的人生哲理,再冗长的赞美也不能描绘圣贤用生命的极致绽放出的人性光芒。与喧嚣世界中的名利沉浮相比,像孔子一样永远璀璨的生命价值,才应该是我们毕生所要追求的无上荣耀。

天色渐晚,我即将返程,黄昏中我静静对着三孔拜别,拜别陪伴中国封建王朝兴衰更替的文化古城,拜别见证中国传统思想跌宕起伏的儒学之根。回首过去,中华民族尊老敬贤、重信守义、中正宽厚的道德光辉照耀我们奋进;展望未来,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支撑我们继续前行。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要扬起文化自信的旗帜,躬耕教坛、倾心育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践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诺言,在教育工作的道路上跋涉、耕耘、探索、追求,孜孜不倦,无怨无悔!

猜你喜欢
之根孔庙圣贤
美丽的汉字,中华文化之根
颂歌
贾丽的诗
历史悠久的“东方圣城”
修身
几处孔庙争暖树
王船山的人生哲学简论
诡异的仕女图
臂挡烈焰 舍己为群
全国孔庙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