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传古今以信通经纬

2019-10-20 01:59张晨曦
炎黄地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国际比较教育信息化一带一路

张晨曦

摘 要:伴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ICT)的飞速发展以及教育实践的全球化交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教育改革—恩—教育信息化成为了全球性热点问题。2013年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为各国教育开放与合作提供了良好环境。以教育信息化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教育,既彰显了我国的大国风范,又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本文结合教育信息化国内和国际基本情况,对教育信息化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教育的阻力和措施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一带一路”;国际比较;教育援助

1 “以教育信息化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教育”的阻力

1.1、国内缺乏专业教育援外机构

从“受援国”转型为“援助国”以来,我国在不断地探索着对外援助的新模式。与传统援助国不同,我国在2011年正式成立了以商务部、外交部和财政部为主的对外援助部际协调机制,然而却没有设立专业援助机构,只是通过发布白皮书等政策声明来管理对外援助,这极大地影响了援助过程的透明性和可操作性。对外援助通常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合作,而显然仅靠此机制是不够的,这很有可能造成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浪费人才的现象。

1.2、各国教育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经济差异大,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衡,故不结合各国国情、盲目建立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共同体是不合理也是不可行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基本有了数据交换能力,但就宽度和广度而言,尚且不能满足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根据各个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折射出的教育水平以及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其中多数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为薄弱,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共同体的建设。

1.3、沿线各国文化差异大,宗教风俗复杂,语言多样,沟通不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有五十多种语种,基督教、佛教等多种宗教,不同语言和文化的融合在信息化网络上体现的淋漓尽致。UNESCO在《关于普遍网络空间及建议和使用多种用语的建议书》中表示:“鼓励用数字化处理来减少网络语言障碍,促进人际交往。”其内涵在于让存在于互联网的人能用自己的母语与不同語言的人进行零障碍沟通。语言不通一定程度上限定了教育信息化在“一带一路”上的发展,仅仅培养翻译人才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的高速进程。学术不分国界,信息化翻译是当今促进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共同体的捷径。

1.4、国家信息安全难保障。

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国家信息化趋势日渐显露,国家信息安全成为了关注的焦点。而“一带一路”作为国家级顶层战略,各国之间既有合作也有冲突,如何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信息化空间的有效治理,构建信息化命运共同体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面对此问题,中、俄等国都出台了关于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然而当前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秩序混乱无序、规则不统一等问题。国家信息安全难保障是阻碍建立“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共同体的一大障碍,解决需从技术和政策两大方面入手,既满足各国利益、保障各国信息安全,又利于“一带一路”整体发展才上上上策。

2 “以教育信息化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教育”的建议

2.1、建立专业援外机构,明晰各项条款

取国际优秀援助国之精华,建立如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挪威发展合作署(NORAD)等的专业援外机构,创新或隶属于外交部门或独立于外交部门的中国特色对外援助模式。由于我国现在对外援助呈现援助机构分散混杂、资金自主性强等特点,除了要建立专业援外机构,其运作方式也待我们在实践中探究。应在政府掌控的大方向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机构内部各项条款要明晰透明,做好汇报,以减少来自于国内和国际环境的质疑。援外不仅涉及一个国家,故可能产生政策、文化等的不同。做好国际对接,求同存异。

2.2、根据各国国情,进行切实可行的系统合作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拥有着教育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在实现共建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共同体的道路上,我们应当根据各国国情,进行切实可行的系统合作。

对于信息化欠发达地区,我们应在以往教育援助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硬件软件援助,尤其重视信息技术的投入和ICT人才的输出。以基础信息化硬件为基础,派遣优秀懂信息技术的教师。信息化硬件可以适当放手于自由市场,以带动本国和当地经济。掌握ICT的教师可以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更好地推动当地教育信息化进程。开展国际网络学院、远程教育,实现留学生的“足不出户”。这里值得强调的是,建立“一带一路”统一学业评估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当前国际联合教育水分大,人才容易被埋没,而当信息化教育可以普及到每个适龄学生的时候,这种水分将会被大大减少,彼时教育于每人而言都是公平的。

对于信息化较为成熟地区,我们可以采取网络合作办学、开放教育资源等在信息化教育的高层次合作。网络合作办学即开发可供特定几国的教育开放共享平台,将其建设成为“互联网+学院”的新形式。由于语言难关以及不同年龄段的自控能力,此种办学形式对象应尽量停留在中高等教育层面。此项提议可先行在少数国家进行网络联合教育实验,吸取经验对方案进行再改造。此外,在保障各国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建立和开放各国教育资源库,共享教育资源。

2.3、培养翻译人才,开发翻译软件,合理利用信息化

沿线各国语言多样,信息化实时翻译仍旧是一个空缺的位置。事实上,这正是国际教育合作的良好契机。与先进ICT领域公司合作,研发翻译硬软件设备,既可以带动信息化领域的经济,又为不同语言的教育沟通提供了良好前提。虽然目前有将中国电视剧进行翻译、配字幕等包装进而在别国放映,以及一些以移动媒体为媒介的语言翻译软件,但其仍存在如翻译不流畅、成本高等不足。

参考文献

[1] 中国一带一路网.《各界人士热议: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EB/OL].[2018-08-29].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gnxw/64170.htm

猜你喜欢
国际比较教育信息化一带一路
信用证欺诈及例外原则的比较研究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金融资产结构的国际比较及发展启示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