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送文艺下乡工作

2019-10-20 01:59罗杏文
炎黄地理 2019年5期

摘 要:自2011年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来,塘厦镇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全镇文艺资源到社区、企业等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全镇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权益逐步得以保障。踏出家门即可看电影、看文艺表演成为塘厦群众生活的一种常态。为了将更多、更好的文艺精品呈现给人民群众,提升群众的综合文化素质,塘厦镇积极探索送文艺下乡的工作思路,切实注重实效,将送文艺下乡活动送“实”、送“准”,进一步激发群众文化的自生能力。送文艺下乡为塘厦凝聚了人气,为发展鼓舞了士气,成为了塘厦提升文化形象,增强市民文化自觉和新莞人文化认同的一大推手,为塘厦的社会和谐和经济社会双转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以塘厦镇为参考,探讨如何进一步开展好送文艺下乡工作,希望此文能对开展送文艺下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送文艺下乡;精神文化生活;文化权益

1 送文艺下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文艺是文化的产物和结晶,是精神文化的塑造者,对一个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起到重要的作用。送文艺下乡是在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发展相对不平衡的条件下,由政府或者社会组织实施的精神文化再平衡行为,可以将具有一定艺术性和思想内涵的电影、书画、歌舞、音乐等文艺作品呈现给特定的社会群体,以达到提升文化艺术修为、提升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以及思想教育的作用。

自1997年,中央有关部门发布“三下乡”文件以来,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开展的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文艺下乡活动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免费电影、文艺演出等公益性的演出活动给群众带来了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但就目前来说,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基本上是由政府单一主体推动的政府惠民行为,社会组织以及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还不够;同时,部分地区开展的送文艺下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群众被动接受的,在群众需要什么、送什么的问题上缺乏了解。送文艺下乡活动开展得不够“接地气”,不够尊重乡村的文化传统,缺乏乡土气息。其结果是送文艺下乡变成单纯的文化“输血”行为,难于达到预期效果。

2 塘厦镇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近几年来,塘厦镇委、镇政府以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大力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为广大市民、新莞人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借此弘扬和谐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1 突出文艺下乡组织主体的多元化

群眾对文化的需求有着共性,同时也具有特异性,在开展文艺下乡活动中,势必要考虑到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由社会组织承接职能,通过多元主体为群众提供更丰富的文艺下乡服务将成为趋势。缘于东莞塘厦外来人口多,人口结构较为复杂,不同年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等造成他们对文化的需求有所差别。结合群众意见以及近年来的工作探索实践,塘厦镇充分认识到送文艺下乡活动不能依靠政府这一单一主体来组织实施,必须借助民间文艺协会、团体等社会力量为社区、企业群众提供更多、更为丰富的文化下乡服务。因此,在办好“同饮一江水”、“越唱越红”、“打工歌曲创作大赛”等由政府组织主导的文化下乡活动品牌的同时,塘厦镇积极鼓励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10个文艺协会到社区、企业开展文艺培训、赛事以及作品展览等活动,每年举办各类活动近百场次,较好地满足了群众对多元文化的需求。

2.2 突出文艺下乡内容形式的多样化

塘厦镇积极调动全镇文艺资源,利用各文艺协会、电影放映队、社区龙狮麒麟队等文艺团体以及文艺骨干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汇演、书画艺术展览培训、免费电影播放、龙狮麒麟民俗表演等文艺下乡活动。每年组织举办千场文艺演出、文艺培训、电影下乡等系列文艺下乡惠民服务活动700多场次。为新莞人、打工群体量身定制的文化活动品牌“同饮一江水”(越唱越红)歌唱大赛,零门槛的参赛条件,让广大群众想唱就唱,成为舞台的主角。赛事开进社区广场、企业,每年举办赛事近120场次,为社区、企业群众提供了展示自我及精神娱乐的良好平台。

2.3 突出文艺下乡工作的实效化

(1)注重催生文化活力。文艺下乡工作旨在提升群众的综合文化素养,提升他们参与文化的热情和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群众在文化参与、文艺创作等方面的主体作用,群众文化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群众文艺创作才能不断繁荣。塘厦镇在开展文艺下乡工作过程中,积极探索激活群众文化自生能力的方式、方法,通过开展培训、举办论坛等进一步提升群众参与文化的热情和能力。一是根据塘厦具有浓厚音乐文化氛围的特点,邀请国内音乐名家印青、徐沛东、韩新安、戚建波、房千等著名音乐家到塘厦开展音乐讲座、音乐沙龙活动,培养音乐人才、音乐爱好者的音乐创作能力;二是发动镇内舞蹈、书法、美术、摄影等10个文艺协会到社区、企业开展艺术讲座、交流活动,指导各类文艺活动的开展,培养发展文艺人才,壮大塘厦文艺队伍。

(2)注重贴近打工群体。塘厦有庞大的打工群体,有近50万的新莞人,根据这个特征,从2004年起,塘厦镇每两年举办一届全国打工歌曲创作大赛,着力打造打工音乐品牌文化。由打工者创作、演唱的歌曲走进了打工者的世界,每年举办打工歌曲演唱会,将优秀的打工音乐送到各社区、企业。本土打工乐队0769乐队、东莞塘厦农民工艺术团登上央视荧幕。在“温暖之春”——2012年慰问全国农民工春节晚会上,塘厦打工歌手带着原创打工歌曲《梦的追逐》、《都市里的农民兄弟》、《快乐打工的男孩女孩》、《农民工我的兄弟姐妹》等4首农民工原创歌曲闪亮登场,让全国观众感受到塘厦打工音乐的魅力。

(3)注重弘扬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母体,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下,却面临着传承的严峻挑战。麒麟舞、莫家拳等塘厦特色传统文化在文化大发展的今天同样面临着传承的挑战。为弘扬发展传统文化,塘厦镇每年由财政安排200多万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各社区龙狮麒麟队壮大发展,组织龙狮麒麟队参加送文艺下乡活动;每年组织麒麟舞、莫家拳、龙形拳等开展非物质文化下乡汇演,增强广大市民和新莞人对塘厦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3 如何在新时期开展好送文艺下乡工作

3.1 文艺要送“实”,更要送“准”

送文艺下乡要切实把握群众的需求,把握文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应具有的作用,要兼具通俗性和引导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表示“低俗不是通俗”,文艺“要为社会主义服务”。送文艺下乡不但要送“实”,还要送得“准”。所谓“实”就是讲实效,不流于形式,要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导向性,不让活动成为纯粹的感官娱乐活动。所谓“准”就是接地气,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紧密与本地群众的生产生活联系起来,要送群众看得懂的,送群众喜欢看的,送群众期待看的,即要注重通俗性。总之,在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中要牢牢把握文艺作品的通俗性和导向性,让群众在精神愉悦的同时,受到其思想内涵的感染和引导。只有将通俗性和导向性结合在一起,将送文艺活动送“实”、送“准”,才能让能提精气神的先进文化在基层群众中生根发芽并开花结果。

3.2文艺要送下去,更要“种下去”

群众精神文化的贫乏缘于其文化自生能力的不足,送文艺下乡弥补了这一缺失带来的群众精神文化贫乏。在全国开展新农村建设,提升全民文化综合素质的当前,政府和社会组织开展的送文艺下乡活动在考虑送下去的同时,还要考虑“种下去”,即是在群众中培育文化自生能力。在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时,更多地考虑将群众从单纯的受众转变为参与主体,通过开展文艺培训和互动,逐步提升群众的文艺创造能力和鉴赏能力,在群众中培养文艺人才,提升群众的文化自生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昌方、程文锦,“文化下乡”与“乡下文化”·《乡镇论坛》杂志 2014年第21期。

[2]唐彦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途径研究—以来宾市“三求”文化惠农工程为例,2014年6月。

[3]王轩玲,盼文化下乡接地气·《农家顾问》杂志2015年第1期。

[4]邓迭云,文化下乡的新阶段·《乡镇论坛》杂志 2014年第30期。

[5] 叶飞霞、刘淑兰,《引领文化与文化引领》,人民出版社,2012年10月。

作者简介:

罗杏文,现任行政职务,塘厦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办事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