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培训创新刍议

2019-10-20 11:37王婷
大东方 2019年12期
关键词:职业培训院校培训

王婷

一、引言

国务院在《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简单来说,就是个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毋庸置疑,作为一种技术和手段,“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科技保障,当然包括作为高职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培训的顺利进行和不断创新。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已经到了重要改革关口。其中最重要的是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发展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等文件的颁布,我国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阶段。一方面,本科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着一个首要问题:自身的办学定位和特色是什么?另一方面,社会对职业培训的需求无论从层次还是类型上都在不断增加。

二、发挥“互联网+”思维下的培训新优势——高职院校职业培训腾飞的翅膀

第一,低廉的培训费用。虽然高等职业院校具备了必要的教学场所、教学设备和专业的师资力量,免去了租赁场地、配置设施和外聘教师的成本,但在培训课程的开发、培训手段和途径以及培训人员的管理等方面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利用已有的电教设备、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手段,让受训者们更多的在线上接受培训,培训课程、学员管理、资料教材均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势必极大地降低培训成本。

第二,迭代的培训内容。“迭代”指的是通过不断的调整、更新,使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在信息时代,知识与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这也对培训的内容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需要数月开发并能持续使用一年以上的培训课程,现在可能超过一个月就已过时。互联网+技术正好给培训提供了这种便利。新旧知识可以随时删减、添加和变换并通过各种移动终端及时传递给学员。同时,无论师生,面对巨大的信息量,都能够通过相应的技术和手段,摒弃传统培训中广泛而繁杂的开发方式和内容,尽量确保培训内容的简约化、碎片化和有效性,使学员在海量的资源中获取需要的培训信息并随时更新,从而保证培训内容的时代性和完整性,引导学员们迅速掌握新的知识与技术,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第三,灵活的培训计划。由于知识背景、学习方式、择业需求、技能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差异,不同的学员有着不同的培训需求。理想的职业培训必须“要为每一名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环境和服务”。因此,培训者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种计算机技术,针对不同学员的培训需求定制个性化的培训计划,确定有针对性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訓方法和培训环境并对整个培训计划的落实过程实施严格的监控和调适。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动态更新的,培训者可以通过学员定期的反馈以及对培训效果的监测,及时在网络培训平台上进行调整。

第四,开放的培训时空。在传统的培训模式中,学员接受培训的时间和地点相对来说比较固定,缺乏灵活性,有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在职者的工作效率、影响其所在企业的生产进度突。而“互联网+”使得职业培训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员可以在任何时段、任何地点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来接受培训。它能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从培训报名、课程选择、进度安排到考核评估均由学生自己掌握,在网络培训平台上完成,学生真正地自主学习。

三、打造“互联网+”思维下的培训新模式——高职院校职业培训的基本对策

第一,利用互联网技术,做好培训前的需求分析。作为培训过程中十分关键的环节,培训需求分析是对个人、工作、组织三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传统的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受制于时空的束缚,都较为单一,学校与学员和企业难以进行深入全面的沟通,难以充分了解和深入分析受训者的培训需求,严重影响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搭建信息资源平台,做好培训的准备工作。制定合理的培训目标是培训设计的起点,培训目标要依据培训需求分析、学员职业规划、企业发展计划以及可掌握的资源来确立。目标一旦确立,就应录入培训平台系统,并且随着培训工作的不断开展,培训目标要及时调整和更新。在培训设计中,除了培训范围、规模、场所、时间、费用等传统培训中考虑的这些因素之外,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职业培训中更重要的是要衡量高职院校自身所具备的开发网络培训课程的技术能力,并依据其技术水平的高低来设计智能化程度不同的课程。此外,在线的培训平台是支撑职业培训课程顺利、高效开发的一个重要保障。

第三,依托系统架构,促进培训有效实施。在培训正式开始之前,首先应组织好技术人员对培训平台的系统进行试测,以保证培训过程中相关人员在线上能高效利用培训平台,确保培训有效实施。“互联网+”背景下的职业培训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培训工作都在线上进行,而是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两种方式的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形成一个高效运作的系统架构。线下主要进行重点难点的讲解和定期的实践操作,线上则是由培训教师每日上传微课及习题,让学生自主把握进度进行预习与复习。

第四,构建多元指标体系,完善培训考核与评估。长期以来,培训质量的高低好坏

基本上都是以单一的考核与评价体系为主,往往一次考试的成绩就成为了衡量培训效果的标准,导致学员对分数的关注远胜于在培训过程中对知识、技能与态度的学习和养成。要克服这个弊端,就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培训平台,依托信息技术的支撑,整合并构建由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等结合而成的多元考核与评价体系。

四、结束语

毋庸置疑,互联网+与职业培训的深度融合不但能实现培训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社会培训需求与高职院校培训供给有效对接,还可以推动产学研深度结合,扩大院校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对于正在酝酿和成长中的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意义尤为重大。以本科高等职业院校为依托,建立高等教育职业培训体系,开辟一条普通学历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一体化培训的道路,既能为各级各类社会从业人员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又能给接受学历教育的年轻人提供获取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有效培训,借助互联网+的支持和依托,真正搭建起教育与培训的“立交桥”。

参考文献

[1]马化腾,于扬等.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45-59.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Z].2012(03):13.

[3]许晓斌.传统教育培训行业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J].通讯世界,2015(13):274.

[4]张博,张吉辉,程涛.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互联网+”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办公自动化,2015(24):28-33+43.

[5]张德利,郑世忠.“互联网+”背景下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员学报,2016(01):1-9.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院校培训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会议·培训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院校应如何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