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典型人物在全媒体语境下的宣传报道路径

2019-10-20 11:37李卫东
大东方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全媒体

李卫东

摘 要:在全媒体时代,典型传播路径更多,但如何实现并轨、产生裂变效应,还需更多探索。宁夏李耀梅事迹走向全国,是典型人物宣传报道一个范例,综其原因,主要在于情感更真实、传播更及时、驱动更有力、互动更广泛。

关键词:全媒体;融形式;舆论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俨然,在技术驱动、网络催动、消费带动的直接影响下,我们已经进入了全媒体时代。

全媒体打破了时空边界、思想疆界、认知世界,“你”与“我”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传递价值,基于信息的流转、同样的价值考量或兴趣使然,人们同转一篇内容、同赞一个观点,视域越来越宽,朋友圈越来越广,新媒体爆款大抵都是在这样的语境下产生的。

在人人皆媒体、处处皆媒体的当下,典型人物宣传的传播方式更多、传播路径更宽,但如何让传播效果更好,我们还需要做好“挖”“融”“推”等工作。宁夏李耀梅“走红”全国,得益于全媒体的助推,这是一个成功的典型人物报道案例,本文以此为例,就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路径作些探讨。

一是“挖”出典型。典型人物只有被挖掘出来,成为引领社会的指向标,才称得上真正的典型。因此,挖掘典型人物至关重要。普通人中有典型,普通生活可孕育典型,在平凡中总有一些不平凡,在一些看似平凡的故事里,背后却纷绕着复杂的情节,若能抽丝剥茧,定能发现“矿藏”。在宁夏,脱贫攻坚正在路上,充满梦想和使命担当的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而这些“奇迹”在他们眼里似乎是再正常不过了,在他们嘴里也会经常轻描淡写。很多故事其实有待我们发掘,在泥土和麦香的香味中,作为媒体人,要有敏锐的嗅觉和独到的眼光。

李耀梅的故事能被广泛传播,离不开记者的第一着眼点。宁夏日报记者在蹲点采访、与当地宣传部对接时,获取到新闻线索,觉得有“做头”,记者便去寻访这名“不寻常的妈妈”。经过认真采访,背后的故事逐渐显现出来,大致有这样几个层次:一是李耀梅离异、与女儿相依为命加之常年患病,在她病情恶化时,常年从其处订购扫帚的4名顾客出手相助,一共凑了9万元帮她看病;二是李耀梅遭遇车祸、生命垂危时,依旧是这4名“老顾客”为她送去了16万元救命钱,在这4名好人中,有2人居然连李耀梅都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三是为了还债,李耀梅每天起早贪黑,每个月扎制2000多把扫帚,3年后,她硬是将30万元借债全部还上。

经过精细打磨,第一篇关于李耀梅的新闻作品出现在了宁夏日报头版上。与此同时,宁夏日报客户端刊发了《红寺堡残疾妇女李耀梅:卖扫帚3年,还清30万元外债》稿件,除了使用宁夏日报的文字稿之外,还插入了图片和视频。947个字、3分钟多的视频,将这名与噩运抗争的女性直观地展现在大众面前。稿件发布后,从主管部门到基层群众再到区外读者纷纷点赞热评,李耀梅在宁夏区内外赢得了“小范围关注”。

对于为什么出手相助,“顾客”丁雪峰的回答很走心:“耀梅是个好人,看她日子过得难,我们不帮一把,她的家就散了”。这就是义、这就是信,这也是中国人与人之间守望相助的一个鲜明注脚。

李耀梅是如何做到的?按她自己的话讲:“只要肯下苦,一定能过上新日子。”这种朴素的情怀,是中国农民身上所特有的气质,他们相信“人生在勤、勤则不匮”的道理。作为一名女性,一名被生活噩运不断打压的农民,她凭借坚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最终将生活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

二是“融”出声势。一个月后,宁夏日报客户端编发《凡人故事|身残志坚的李耀梅:用双手编制大梦想》,以视频+图片+文字等“融”形式,交代了媒体报道后,李耀梅的生活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一些大公司直接找上门来和李耀梅签订单、谈合作,李耀梅开始想着如何扩大生产规模,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而这种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带动,也是中国脱贫实践中的一个具体写实。同样,在语言风格上和语言实践上,产品力求接地气、有人情味,真正地用老百姓聽得懂的 “融”语言,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引起了强烈反响,真正实现从话语内容到叙事方式对受众情感和心理的打动。

随后,央视、宁夏电视台、吴忠日报及电视台等“融”介质,相继对李耀梅事迹作了跟进报道,这些分散的报道逐渐形成了“舆论圈”,且相互交织,最终连成一体。真正让李耀梅走向全国、响彻全国的是人民日报和新华社。两家央媒同一天的微信头条都给了李耀梅,10万+自不在话下,评论区、朋友圈异常热烈。经过这次助推,之前所形成的舆论圈逐渐联接放大,“攒劲妈妈”李耀梅火了。

整体说来,李耀梅典型传播的经验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具体说来:一是李耀梅事迹真实,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在情感上更能打动人;二是变之前的定时传播为即时传播,实现了全流程和全过程传播;三是传统媒体从单纯“内容基因”驱动转变为“内容基因”和“技术基因”双驱动,采编人员从只重视采编能力转变为“采编能力和技术能力”并重;四是开始从“精英传播”向“大众传播”转变,开始重视与受众的互动。

参考文献

[1]三思典型人物报道[J].张桂兰.青年记者.2010(02)

[2]论典型人物报道式微的缘由及解困之径[J].张桂兰.韶关学院学报.2010(02)

[3]典型人物报道的叙事学分析[J].董丹.新闻窗.2010(02)

(作者单位: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

猜你喜欢
全媒体
浅议全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全媒体传播生态下台网联动形式及价值浅析
广播二次传播和可视化路径探析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全媒体时代微电影商业元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