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策略探讨

2019-10-20 17:42张婵
大东方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应用策略创新能力

张婵

摘 要:伴随新课标的广泛推广和深入实施,当前小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在于传授学生学科知识,更要在全面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创新性应用知识,提高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探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应用策略

曾经有著名的数学教育家说过,数学学习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挖掘知识价值,掌握学习方法,进行再创造,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再创造的工作,并非传统的灌输知识。新课标中也将“双基”的要求改成了“四基”,强调将创新意识确定为十大教学核心概念,贯穿教学的始终。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自备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创新性,提高创新能力。

1.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原则

1.1知识性原则

在知识性原则中,除了强调的基础知识外,还包含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也就是新课标革新的“四基”,创新作为四基的升华,也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最高境界,是现代化教学的最终目的。但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能力,才能对学习的问题具有创见性,这就要求教师做好构建学生知识基础与创新能力之间桥梁的工作,让学生更顺利地由知识通向创新的彼岸[1]。教师要从小学数学教材中挖掘隐藏数学内涵的内容,研读新课程标准,转变传统教育观,找寻到合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通过改善学生方法,拓宽学生知识面,强化学习深度的方式,为后续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1.2质疑性原则

在质疑性原则要求下,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数学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设疑和激疑,培养学生逐渐形成主动质疑的精神,同时也提高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的能力,学生投入到数学思维活动中,才能通过再发现和再创造提高创新能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因此,在激疑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创新的源泉。

1.3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对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绝对核心地位的颠覆,在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要紧紧围绕学生展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打破过去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要求学生必须尊师重道的立场,主动转变学习方式,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创新,才能获得最大的收获[2]。

1.4求异性原则

求异性原则指的是学生接受创新教育时遵循个体和群体生理、心理差异的特点,培养创新意识,在多样化测评中允许个性化回答的存在,也积极鼓励学生应用发散性思维,多层面和多角度地看待问题,提高学习的质量。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做到不拘一格,引导学生主动去质疑和创新。

2.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策略应用

2.1培植数学知识生长点,孕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上所述,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后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在基础知识具备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教师要培植数学知识生长点,就要求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支撑新的作用,也就是在已有认知发展的基础上发展水平,积累生活经验[3]。具体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教师要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学生应用在生活上,提高生活能力的工具,逐渐成为知识生成和知识应用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比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准备性的练习材料,如12÷3=?,120÷30=?,1200÷300=?以及43.5÷5=?,28.6÷11=?等等,前一组主要为了让学生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后一组则为掌握除数为整数的计算方法,随后再要求学生计算7.65÷0.85的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问学生,最后的题目与学生之前学习的除法的不同点,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能发现除数的整数和小数区别,正因为有了各种除法知识衔接的点拨,学生才能慢慢理清思路,掌握除法的所有基础知识,为后续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2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启发创新性的学习意识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而善于提出疑问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品质,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创设情境法的应用,让学生在情境创设中认识重难点,并寻着教师引导的思路逐渐探索求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并引向发展区,孕育出新的创新意识。

比如在学习“认识倒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出以下例题: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句话存在哪些疑点?有的学生不理解互为的含义,而有些学生则提问小数是否有倒数的问题,这些都与所要学习的新知有关,教师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整合与串联,帮助学生梳理,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让学生从各自的质疑中寻求答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3大胆进行猜想和验证,提高探究的创新能力

在学习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归纳和猜想是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其本身蕴藏了创造性的价值。其中猜想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合情推理,不断创新,所以教师要告诫学生勤于思考,勇于猜想,主动去验证猜想,端正学习态度,让猜想具有合理性,才能提升创新的成效。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的猜想过程中,很多都会经历出错的情况,但这些错误和弯路是有价值的必经过程,学生要不畏难题,在猜想中验证,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增强推理的能力,才能不断创新思维[4]。

比如在教学“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一个长方形的木框,要求学生观看教师拉动下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提出自己发现的内容,总结创新性的知识。学生从观察中发现规律,再顺着教师引导性的提问“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是否相等?如何进行验证?”进行探索式的解答,提高創新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一种相对抽象的东西,并不具有可评估性特点,所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首先应充分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不断完善教学实践方法,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动力驱使下主动进行探究和创新,才能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赵艳.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赤子,2014,11(5):201.

[2]王晓琴,王永松,王新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29(4):92-93.

[3]米靖.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读与写杂志,2015,12(12):220.

[4]吕玉霞.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11(9):180.

(作者单位:浦北县小江街道沙场小学)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应用策略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