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和绿色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2019-10-21 09:41张会君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33期
关键词:碳金融碳减排绿色经济

张会君

摘 要: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资源日益匮乏、环境不断恶化的巨大压力,推行以碳减排为核心目标的绿色发展模式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绿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尤其离不开服务于新能源和环保节能产业的碳金融支持。但我国的碳金融发展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助推绿色经济发展的碳金融体系。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碳金融和绿色经济发展的研究现状,以期探索出金融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新视角。

关键词:碳金融;绿色经济;碳减排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3.015

1 绿色经济和碳金融的基本概念

绿色经济是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新型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等绿色活动的统称,涵盖了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特征,是一种绿色健康的经济形态。

碳金融是由碳排放交易引发的,通过设计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等方式,达到限制温室气体减排目的,进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一系列金融活动。既包括对碳排放权及相关衍生产品的买卖交易、投资或投机活动,也包括发展低碳能源项目的投融资活动以及相关的担保、咨询服务等相关活动。

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2.1 关于绿色经济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稀缺,一些和生态环境相关的产业利润逐步降低甚至会有亏损,进而引发失业和社会矛盾加剧等现象。基于此背景下,学者们纷纷倡导发展绿色经济的必要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8)提倡,我们要把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两者相互关联,是一个整体,不能被割裂。并进一步,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2010)提出绿色经济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能够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这些研究结果成功地引起了公众对绿色经济的关注,很多学者开始探究影响绿色经济发展的因素。Soytas,Ugur和R.Sari(2007)认为制约绿色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能源消耗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多,为了验证研究结论,他采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方法,并科学地构建了可以衡量碳排放量、能源消耗量以及绿色经济的指标,得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正相关,而这两者均和绿色经济发展负相关的结论。Raul Gouvea,Sul Kasicieh和M.J.R.Mon- toya(2013)则提出了影响绿色经济发展的整个外部环境因素,分别是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各个行业的分布格局、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以及绿色能源的可持续性等因素 。

在得出影响绿色经济发展的因素后,学者便开始寻找解决办法,探索能够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途径。John M.Reilly(2012)提出节约自然资源或者开发利用新型低碳环保能源,能够推动绿色经济实现增长,但开发新型能源存在着技术和资金投入的难题。随后,David Carfi和Daniele Schiliro (2012)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绿色产业供应链上的企业可以建立竞争合作关系的解决办法。Cohen MA 和Vandenbergh MP(2012)提出了使用“碳标签”的方法,以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低碳化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达到保护环境的效果。

2.2 关于碳金融

在碳金融服务方面,Bigsby Hugh(2009)认为银行可以为企业提供“碳存量”金融服务,银行通过购买一方企业碳减排量的方式汇集一定碳存量,再根据另一方企业的需求,为之提供碳存量,以实现双方的碳排放需求。Markus Pietikaine(2010)鼓励发展那些能够提供多种碳金融服务的中介公司,一方面对节能减排企业提供减排技术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对碳交易的投资方提供投资建议,引导资金流向碳交易市场。Ermolieva(2010)提出我们要找到一种更高效的碳金融服务,他通过比较以“碳排放权交易”方式实现的节能减排量核以“碳税”方式实现的节能减排量,得出碳排放权是一种较为长期高效的碳金融服务模式。

在碳排放额的定价方面,Wilfried(2007)认为,碳排放权有一个弊端,就是它的交易價格不稳定,会随着环境气候和能源结构的变化而有较大波动。Paul(2008)提出了一种可以分析碳排放额价格波动的方法,即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和正态高斯分布模型,这种方法得出的结果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研究碳排放额价格波动规律,而且还能为碳排放额的定价提供一定的依据。

在发展碳金融衍生品方面,Uhrig(2006)指出,通过使用期权工具,不仅能够帮助碳交易者实现套期保值,而且还可以带来加大收益的可能。Springer(2010)表示,全球经济的繁荣和衰退,会导致碳价格的波动,为了降低碳价格下跌带来的风险,他提出了采用远期气候协议的方法,因为随着气候环境的恶化,各个国家将纷纷采取碳减排举措,未来对碳减排的需求量会很大,远期气候协议就会发挥作用。

3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3.1 关于绿色经济的相关研究

季铸(2010)提出为应对经济发展乏力、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应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而绿色经济正是一种高效且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政府应当尽快制定出一套支持绿色经济的政策。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2012)提出一套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

在如何评价绿色经济的发展方面,我国学者也做出了一些努力。蒋志华、李瑞娟 (2010)认为将绿色GDP作为衡量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指标的做法并不严谨,因为目前国内并没有一个准确地关于绿色GDP的定义,概念不统一,学者在使用绿色GDP指标进行核算时,就会出现理解偏差,导致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绿色GDP计算公式及方法。此外,还缺乏评估资源环境成本的技术和方法,致使无法准备估算出成本。虽然他们不认可绿色GDP这个衡量指标,但他们也并没有完善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方法。薛珑 (2012)则通过研究济南市的绿色经济现状,基于绿色经济政策的角度,提出了构建绿色经济发展测度体系的原则。

3.2 关于碳金融发展的相关研究

在碳金融市场发展方面,张瑞琴、张辰西(2011)指出我国目前还缺乏一个推动碳金融市场发展的平台及与之配套的碳交易体系,政府當局需在这方面多下功夫。龚晨(2012)通过和国外的碳金融业务模式作比较,并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金融机构可以引进四种合作模式:第一种是通过与公共事业单位合作为城市公用事业提供碳金融服务;第二种是通过与能源设备提供商合作以帮助其生产或扩建其项目融资;第三种是通过与能源服务公司合作以帮助其顺利开展节能减排项目;第四种是通过与国外碳排放权买家的合作以促成碳减排量交易的完成。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实践方面,杨姝影,肖翠翠(2010)从我国发展业绩较好的商业银行中选取了前50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他们的绿色贷款策略及组织管理情况、分析他们所提供的绿色贷款金额、评价他们所提供的碳金融服务等方面来评估我国商业银行的碳金融实践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整体开展碳金融服务的水平偏低。李一维(2011)又进一步研究了商业银行的碳金融实践特点,提出对于已经上市的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比较早,且取得了不错的实践成果。对于还没有上市的中型商业银行,碳金融实践的时间比较晚,还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对于还没有上市的中小银行,普遍还在等待开展碳金融业务的最佳时机。蒋崴(2013)提出我国商业银行需要为碳金融以及绿色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银行应在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强化碳金融服务意识,积极参与碳金融相关活动,逐步形成涵盖经营管理、风险控制以及业务创新等活动的一套碳金融管理系统。吴琦、温馨(2017)提出商业银行主要以发展碳信贷、参与碳交易、发展碳中间业务、创新碳金融产品和服务等四种方式开展碳金融业务。

4 文献述评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综述的梳理,发现对于绿色经济的研究,国外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应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机制,主要体现在近些年国外学者大多研究绿色经济发展必要性、影响因素以及实现路径等方面,不断为完善绿色经济发展机制献策献力。而国内对于绿色经济的研究还停留在对绿色经济的理论体系构建、评价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指标体系构建等阶段。

对于碳金融的研究,国外研究开始得早,也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制度健全、碳金融产品种类丰富、碳交易交易机制成熟的碳金融服务体系。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机构提供的碳金融产品和服务、碳排放额的定价机制以及运用碳金融衍生品等方面,比较前沿。而我国由于对碳金融的研究开始得较晚,目前主要集中在碳金融市场发展以及商业银行碳金融实践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碳金融发展服务体系,尚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5 结论

综上,笔者发现国内外学者在碳金融助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关于绿色经济的金融支持,多数学者会把它和绿色金融放在一起研究。关于碳金融支持的经济形态,多数学者会把它跟低碳经济联系在一起。而碳金融作为绿色金融的一个分支,是绿色金融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碳金融不仅可以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的方式,使重污染企业在限额压力下积极整改,而且通过投融资等方式为节能减排优势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提升环境效益的目的。所以,科学构建以“碳金融”为标志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是实现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助推力量。

参考文献

[1]UNEP.Green Economy:Developing Countries Success Stories[Z].2010,Nairobi,p.5.

[2]Ermolieva T,Ermoliev Y,Günther Fischer,et al.Carbon emission trading and carbon taxes under uncertainties[J].Climatic Change,2010,103(1-2):277289.

[3]Paul E.Derivative Pricing and Hedging on Carbon Market[R].CES Working Paper,2008.

[4]Springer.Energy risk enviornmental rankings commodity Risk Management & Trading[J].Science Business Media,2010.

[5]龚晨.探索微利时代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合作模式[J].经济视角,2012,(16).

[6]蒋崴.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产品的开发[J].科技信息,2013,(8):3838.

[7]吴琦,温馨.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机会领域和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7,(60).

猜你喜欢
碳金融碳减排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发展问题探析
日本发展绿色经济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企业碳信息披露:现实诉求与路径选择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与特色分析
低碳经济发展思路及路径
阻止市场进入的碳减排策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