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三代的教师梦

2019-10-21 07:07刘莉
江西教育A 2019年8期
关键词:爷孙教书爷爷

刘莉

时光如白驹过隙,从1949年到2019年,70载日月轮回、斗转星移,仿佛弹指一挥间,新中国即将迎来她的七十华诞。机缘巧合,我家爷孙三代人跨越两个世纪的教师梦也正是从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年启航的。悠悠七十载,人生如船,梦想似帆,承载着我们爷孙三代教师不断向前。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长河中,圆了我们各自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师梦。

1949,我的爷爷

爷爷生于上世纪20年代,少年时在萍乡城内读过中学,当时也是个“秀才”级的人物。所以,记忆中的爷爷总是一副文化人的样子——清瘦、洁净,爱看书、读报。

1949年,新中国成立。祖国百废待兴,急需教师,爷爷便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听爷爷说,那时候家家户户穷,日子都过得十分艰苦,经常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送孩子上学了。那时候的学校,大多是几间土房子或是祠堂,摆上破旧的桌椅板凳就成了教室。爷爷去学校的路途遥远,没有别的交通工具,只有靠脚步去“丈量”,常常一走几个小时。爷爷拿着微薄的工资,每天晚上住在学校里,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备课、批改作业,真正是以校为家。尽管条件艰苦,爷爷愣是扎根农村教育三十多年,送走了一批批“泥娃娃”,使他们不再是“睁眼瞎”。或许,这就是那个年代,爷爷对“梦想”最真实的诠释吧!

1981,我的爸爸

1981年,爸爸成为教师前体检的那一天,我出生了。那一天,爸爸欣喜于“双喜临门”。在爸爸成为“准教师”的那一天,我的降生是不是冥冥中预示着将来我也会成为教师?

爸爸继承了爷爷的衣钵,也成了一名乡村小学教师。爸爸只上过高中,后来还脱产学习了两年。记忆中的爸爸总是骑着一部“二八”式自行车上班,车把手上挂着的那个“上海牌”黑皮包里总是装着教案、试卷等。爸爸也如爷爷一般,一头扎进乡村小学,在乡间路上一骑就是三十多年。在那三十多年里,他曾到过镇上最偏远的山区小学任教。条件虽比爷爷那时更好,但也只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教学生;虽然在他退休前也有了投影仪、电脑,但苦于年纪已大,他没有用到那些比较先进的教学设备就退休了。三十多年间,即使条件再差,爸爸也总是默默无闻地踏实工作、教书育人,只求问心无愧。退休多年,走在大街上,时不时会有他记得名字、不记得名字的学生尊敬地称他“刘老师”,想来爸爸的“教师梦”算是圆满的吧!

1998,我

许是受了爷爷和爸爸的影响,我小时候最爱玩的游戏便是当“小老师”:一块木板当黑板,一根木棍当教鞭,底下坐着弟弟和表弟当学生,还有我事先给“学生”准备好的自己剪的大红花。奶奶经常夸我说:“剪得真好,以后可以当老師呢!”何其有幸,在若干年后,我竟被奶奶言中,真的成为了一名教师。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1995年的8月31日,爷爷手里扬着萍乡师范的录取通知书,笑盈盈地一路从街头跑到街尾家中给我报喜。我从爷爷手里接过沉甸甸的通知书,爷爷高兴地说:“莉儿,你是咱家的第三代教书人哩!”也正是那一刻,我深深地意识到:我将是家中唯一的“正规军”,得好好学,将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于是,师范三年,我认真学习,勤练基本功,期待着“化茧成蝶”的那一天。

1998年毕业后,我也被分配到一所山村小学任教,路途之遥远、路况之糟糕都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加上新手上路,前几个星期我在路上摔了几大跤,摔得膝盖上的青紫总是层层叠叠,每天都战战兢兢地骑着自行车赶一个小时的路才能到达学校。学校条件的简陋、初上讲台的忐忑、课务的繁重,种种原因让我怀疑:我的教师梦是否太不实际?但想到爷爷与爸爸他们坚守农村教育三十多年,我不该让他们失望,也不能让自己的教师梦就此打住。坚守!坚持!向前!于是,渐渐地,我从最初讲台上的无比紧张慢慢变得挥洒自如了,从最初的彷徨变得愈发坚定了:将自己的青春岁月留给农村教育,用心、用爱、用全力去教书育人。

时至今日,我已走过教书生涯中的21个春秋。蓦然回首,点点滴滴,历历在目。这21年中,我也从山村小学走到乡镇小学,再到县城小学。一路走来,时间在流逝、空间在变换,学生送走了一茬又一茬,同事换了一批又一批。这期间我也曾有过犹豫,有过选择,有所放弃,但我教师梦的初心没有变,我追寻自己教育梦的步伐更加坚定。不断向前,我的教师路越走越宽,舞台越来越大,梦想越来越明:我要把爷孙三代的“教师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合而为一,去点亮更多学生人生理想的那盏灯,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一份绵薄之力。

悠悠七十载,虽然爷爷已经故去多年,但爷孙三代的教师梦并未完结。相反,我们的教师梦会在我这儿得以延续,在未来的十几年甚至是更长时间,我将更加坚定地去追寻自己在新时代的教育梦,去书写自己更新、更美的梦想人生!

猜你喜欢
爷孙教书爷爷
我的教书生涯
“走”着教书,点亮孩子的心灵
爷孙俩
冬爷爷
在山里教书
爷孙造句
爷孙乐
爷孙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