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苏区精神”点亮山区教育

2019-10-21 07:07罗继远向晴王锋旗
江西教育A 2019年8期
关键词:苏区全县家长

罗继远 向晴 王锋旗

泰和县老营盘镇与兴国县高兴镇相邻。1931年,毛泽东、朱德、黄公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指挥工农红军进行了著名的老营盘战斗,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三次“围剿”,开创了苏区全盛时期的新局面。

老营盘镇总人口不足6000人。老营盘学校是该镇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43人,教职工51人,教师平均年龄约35岁。

自1984年建校以来,学校办学质量在泰和县一直高居榜首,被评为县优秀学校22次,先后获县中考总平均分第一名17次,单科成绩全县第一96次。 2018年中考总平均分不仅是全县第一,在全市也名列前茅 。

一所偏远山区的学校,成绩为什么这样“红”呢?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郑重地说:“这是先烈英灵对老营盘革命后代的荫佑!”孩子的父母则理性地说:“这是‘苏区精神光照校园的结果。”是的,老营盘学校优异的办学业绩,真正充分展现了苏区精神的魅力。

不比谁家赚钱多,就比谁家孩子读书好

长期以来,老营盘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立足本职,努力把教育办成群众最满意的民生工程。

采访的第一站是和家长座谈。家长们从各个方面表达了对学校的满意和赞誉。他们说,老营盘镇每年考取重点高中和大学的比例,按人口计算,大约高出全县平均两到三倍。当地家家户户都有大学生,有的一家还有几个,正在清华、北大读研究生的就有五六个。

家长王梅芳喜形于色地说:“我女儿徐静中考成绩当年排在全县前几名,现在外交学院读大二,不仅成绩优异,参加大学生书法比赛还获得一等奖。”

家长邱天铭高兴地说:“我女儿邱梦窕今年从华东交通大学毕业,儿子去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县重点高中。我们镇的百姓有一个共识,不比哪家赚钱多,就比哪家孩子读书好。”

家长张志华激动地告诉我们:“我儿子在县城小学读书时,成绩不理想。三年级时转到老营盘学校,成绩明显提高了。现在读初三,成绩已在班上居上游。”

谈到自己的孩子在老营盘镇学校读书的情况,家长们的幸福感溢于言表:“老营盘学校不管小学初中,教学质量都非常高。我们不用为了孩子读书贷款去县城买房,有了积蓄就在家乡建房,把新农村建设得漂漂亮亮,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因为大部分学生的家在山区,上学路途遥远。最远的地方就是骑摩托车上学都要一个多小时,且很不安全。所以学生从三年级便开始寄宿。家长们说:“把孩子放在学校我们一点不担心。刚住校时,班主任就会教他们折被子、洗衣服、打扫卫生、摆放日用品等。经过一段时间的传帮带,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整理内务,按时作息。”

杨达群老师是九(1)班班主任,有一次,一个叫小爱的学生夜里发高烧,杨老师半夜背起她就往医院赶,总算是有惊无险。班上每个学生家里,杨老师都认真家访过。

八年级的邓冰冰说:“我的班主任王淼英老师可好了,她身边一直备着常用药,好及时治疗同学的一些小病小痛、磕碰伤。我虽然学习好,但常常为有点胖而自卑。王老师从我的日记中发现了我的心思,就找我谈心,说美不美不光看外表,更要看心灵。告诫我现在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如果吃得少,会影响正常发育。王老师在外出差还每天惦记给我们打电话,布置学习任务和班务工作。”

在学生寝室,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的被子叠得方方正正,毛巾、水杯、鞋子、水桶等摆放得整整齐齐,地面整洁卫生。

学校寝室中午和晚上都有值日老师。孩子们每天天亮就起床跑步、做操,晚饭后根据爱好开展体艺活动。家长曾林华说:“我孩子读初三,性格活泼,爱好运动。老师经常来家访,校长也来过,说我家孩子脑瓜子活,就是读书有点懒,要我们配合教导,争取考上重点高中。初三的学生学习任务重,食堂每天早餐给孩子们提供两个鸡蛋,一份肉饼汤,比在家里都吃得好,而且每天只要交10元伙食费。”

孩子们普遍长得结结实实,戴眼镜的很少。跑步时,步伐矫健有力,一二千米跑下来,显得轻轻松松。

老营盘的老百姓因为不太要为孩子的学习、生活操心,就一心一意在外打工或在家务农、经营山林,一到秋天,漫山遍野的山茶树上,硕果累累,摘木梓的山歌声此起彼伏,嘹亮动听。

把山旮旯里的学校办得有声有色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把弘扬苏区精神当作办学法宝,硬是把一所山旮旯里不起眼的学校办得有声有色。

学校办学条件简陋。记者走了一圈,没有看到校长办公室,后来发现罗文沛校长和6位班子成员在一起办公。老师们十几个人一间办公室,没有空调。

以身作则,是学校领导的一贯作风。学校校委会成员每人都在教学第一线,轮流教毕业班。党支部书记郑铺锋教初三数学,今年56岁的工会主席徐延华教化学。近三年,他们所教班级中考成绩两次获全县第一,一次获全县第二。信息处主任陈建华所教政治连续三年中考成绩获全县第一,语文连续两年获全县第一。

学校领导的示范引领成为无声的感召力。在他們的带领下,学校的教学成绩在全县30多所初中和30多所小学中,几乎年年考试得第一。老营盘学校的教学质量成为泰和县的标杆,是泰和县教育战线的一面旗帜!

常有一些外县的同行到老营盘学校学习考察后问:“你们这么高的教学质量,老师是不是有不菲的奖励?”校长感慨地说:“我们不论中考、小学毕业会考还是全县抽考,学科成绩第一名,奖老师100元;辅导学生竞赛得县级一等奖的奖50元。在老师心里,荣誉和成就感比什么都重要,教好学生是理所当然。敬业精神是用钱买不到的!”

座谈会上,罗校长跟我们讲了几位老师不忘初心、无私奉献的事例。青年教师陈建华,县里本来要借调他到县城工作,但他没有选择进城,还把在县城学校教书的爱人调到老营盘学校,而且按规定去了村小锻炼。妻子对丈夫扎根山区无怨无悔,丈夫又把妻子送到边远的村小支教,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当年苏区人民“送郎当红军”的动人场景!

采訪时,陈建华动情地说:“我7岁时,父母为了生计南下打工,我每天不但要带着妹妹上学,回到家里还要煮饭,生活特别艰辛。从那时开始,我就有个愿望,将来要到乡村当老师,一定要尽力照顾好留守孩子,让他们也能感受到爱与温情。”

家长张志华说:“我有时来学校送点菜给孩子,多次看到陈老师把自己打的菜分一半给一个学生吃,因为这个孩子的爸妈都在外地打工。我儿子性格内向,陈老师就经常和他聊天,引导他正确对待学习,不要沉迷于玩手机。现在我儿子不但变得很阳光,语文成绩也提高了很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争创一流的苏区精神,成为老营盘学校的师德风尚,也成了老营盘学校无往不胜的法宝!

共同点燃山区的希望

学校创办35年来,先后调走了6位校长、3位副校长,每年都有优秀的骨干教师考出去。老营盘学校成为泰和教育系统的“黄埔军校”,他们的教风、学风,成为全县中小学学习的榜样。

罗校长说:“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坚持从小事抓起,从细节入手,比如教学生站好队、做好操、唱好歌。小事抓好了,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就水到渠成。”

学校通过教职工绩效考核评价标准、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班主任工作考评实施细则暨评分表对教师进行管理。这些制度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针对学生的管理制度有:在校纪律要求、卫生管理制度、周文明班级评比积分表、班干部汇报单、班主任与学生谈心汇报单、科任教师汇报单、主题班会记录表、教师值日日志、教室文化建设评比积分表、寝室文化建设检查评比记载表。学校每天有检查、有记录、有通报,每周、每月有评比;每天有领导和老师参与检查、记录,体现了学校管理的精细化、实效化。

科学有效的管理,也培养出一批批兴趣广泛、自强自立、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学生座谈会上,同学们争相发言。六(2)班的王小颖在谈到自己的爱好时,迫不及待地告诉记者:“我喜欢书法、朗诵、写作,老师让我当节目主持人和学校播音员。我也特别喜欢看书,还跟爷爷练书法,我的书法作品还得了一等奖。”

王小颖话音刚落,一个男孩马上站起来:“我叫刘裕,是六(2)班的班长。我从三年级就开始打理自己的生活,并发挥带头作用,每天早上带领全班同学绕着操场跑5圈,现在我们班同学身体越来越好,很少有同学生病。”

老营盘学校每年清明节都组织师生到烈士纪念碑前敬献花圈,缅怀革命先烈,听革命前辈讲述老营盘大捷的故事,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苏区精神、红色基因在师生中代代相传。

吃过晚饭,老师们三三两两穿行在山间小道。罗校长说,晚上不值班的老师会利用这个时间去家访。望着老师们的身影,我们耳边不由响起一首兴国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闹革命,夜走山路打灯笼。”

乐此不疲的老营盘教育人正孜孜矻矻,用“苏区精神”点燃山区教育,照亮孩子的未来!

猜你喜欢
苏区全县家长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苏区创业致富人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家长请吃药Ⅱ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