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玩上瘾”的“科阅”校园

2019-10-21 07:07冯艳
江西教育A 2019年8期
关键词:通话科创蚂蚁

冯艳

建于1946年的朝阳小学,至今已70多岁了。但是它又很年轻,因为2014年9月,它搬迁到新校址,成了一所面向未来的科技校园。校园里面有STEAM空间、比特实验室、VR教室、地震科普气象馆、创客+长廊等多个科创场景课程。

我畅想,2035年的学校,应当处处是“玩具”,處处是“游戏”,把“坐中学”变成“做中学”,让学习游戏化,学校成为能让孩子们“玩上瘾”的“科阅”园子。所谓“科阅”,就是科技与阅读的融合。而这个“科阅”园子,和现在校园最大的不同就是实现“通话”。

1.手机“通话”

让每个学科成为一个“手机”,让彼此移动、联通起来,实现学科间的整合。

2.语音“通话”

让“声音”传播到校园外面,实现和时代、社会的“通话”。设计的游戏化学习场景都是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

3.视频“通话”

不仅是家长,任何一位关注了学校公众号平台的人,都可以通过“现场直播”,看到场景教学中孩子们在各功能室的“游玩”。

所以,我认为只有“通话”才能真正改变教育,未来的学校,是应该从互联网、物联网的现状下,思考“教联网”的问题了。

“蚂蚁城堡”

纵横交错的塑料管、形状各异的“房间”、来回穿梭的蚂蚁,这是由老师自制的教具——蚂蚁城堡。这本来仅仅是一个为了参加比赛而制作的科学课教具;没想到,却引发了孩子们的强烈好奇。

有的孩子拿着本子去写观察日记,一写就是十多天。蚂蚁每天会长多大?为什么有的蚂蚁喜欢发呆?这里的蚂蚁真的和《昆虫记》中记录的一样吗?这一连串日记中的内容,不正是和语文学科的“通话”吗?

有的孩子拿着放大镜看蚂蚁抱团“搬家”,体会团结的力量,看着小小的蚂蚁聚合一起,释放无穷能量。这些蚂蚁们的现场教学,不正是和品德学科的“通话”吗?

有的孩子带着画笔去画蚂蚁各种状态下的样子——吃饭、走路、聊天、挖洞……孩子笔下活灵活现的线条,不正是和美术学科的“通话”吗?

“蚂蚁城堡”瞬间就“活”了,成为了朝小孩子们最喜欢的“宠物”,也是他们独一无二、别具匠心的玩具。无意间,实现了各种学科间的“通话”。还记得那个观察蚂蚁搬家的孩子曾告诉我,几次看到蚂蚁搬家,都是下雨前夕,原来书上那句 “蚂蚁搬家要下雨” 的谚语是真的。你看,这不正是和生活的“通话”吗?

一个蚂蚁城堡,就这样连接了学科之间、校园内外的通话。

“双卡双待”

为学校校本课程“阳光课程”体系继续赋能,我们采用“双卡双待”的方式,全面推进“科阅”项目式学习。

卡1:联通卡 无穷期待

在现有的场景课程中,联通游戏化的方式。如“定点彩蛋”“神秘任务”“首充翻倍”“里程碑解锁”“积分红包雨”等随机奖励,让孩子在每周一次的校本课程中,都充满无限的期待,最大化地汲取阳光课程营养。

卡2:移动卡 特别优待

利用教学楼转角的开放式空间,增设“玩转科学小实验”“乐玩科创手工坊”“好玩的图书甜品屋”等多个“可移动式”玩具场景课程。阳光课程中的每位孩子就是如此被特别优待的。我们还根据每个月的不同主题、不同年段特点、不同课程实施的方式,让场景课程变起来,走起来,动起来。

这样一来,孩子们在学校的时间再也不会觉得枯燥,他们在浓郁的游戏氛围里,增强学习“黏度”,分泌更丰富的“多巴胺”。

我想,只有在课程框架上不断完善,在课程设计上不断燃趣,才有可能建造一座在科创中灵动阅读、在阅读中激活科创的未来校园。

猜你喜欢
通话科创蚂蚁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戊戌元日与友人通话》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低成本视频通话APP
2013年11月通信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一)
蚂蚁找吃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