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脱贫攻坚的“三张牌”

2019-10-21 07:07张松松
江西教育A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体局教学点贫困学生

张松松

乐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委县政府领导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乐安县教体局发挥部门职能,压实扶贫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构建“扶智+扶志”相结合的教育扶贫模式,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让“读书郎”成为照亮脱贫梦的“启明星”。

打好基层党建“引领”牌

“感谢你们老师坚持来我家给孩子上课,现在孩子会识简单的字,做简单的数学运算,太感谢你们了!”金竹畲族乡大通村坪上组一名智力残疾二级儿童的母亲握住金竹民族学校党员送教教师刘强的手激动地说道。

2018年县教体局党委开展“教师比奉献、学校比成绩;党员争先锋,支部争先进”的“党建+双比双争”活动,组织了4批次共56名优秀党员教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党员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根据各校贫困学生数量,每位党员教师至少结对帮扶3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县1094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就读子女结对帮扶工作实现全覆盖。对于不能坚持到校就读的残疾儿童,组织党员教师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对贫困学生进行家访,尤其是针对留守儿童,了解其思想状况、家庭经济情况,以及父母在外工作情况,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党建+双比双争”活动是县教体局党委将学校党建与教育扶贫有机融合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让学校党支部成为教育扶贫的‘主心骨,让党员教师成为教育扶贫的‘先锋队。”县教体局党办主任罗育才说。

打好教育资助“保障”牌

“如果没有政府的教育资助政策,我们姐弟三人真的很难都坐在教室里安心学习,很可能我已经辍学出去打工了。”2019年春节期间,家住湖坪乡的高三学生杨婷感慨地说。今年19岁的杨婷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爷爷中风在家,奶奶身体不好,妹妹在读中专,弟弟刚上初中,仅靠父母在外当搬运工人的微薄收入撑起这个七口之家。三个孩子的学费和两个老人看病吃药的钱,让他们家感到捉襟见肘。

教育扶贫资助政策的进一步完善,给他们的“读书梦”带来了希望。按照政策,杨婷高中就读期间每学期减免学费400元,每学期补助1250元;妹妹读中专享受“雨露计划”每学年补助3000元;弟弟读初中享受零收费,每学期还能得到补助625元。仅2018年秋季,在三人“一卡通”上享受的教育补助就达4875元。

享受教育扶贫资助政策的家庭和学生在乐安普遍存在。2018年共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0940名,其中幼儿园1812名,义务教育阶段8232名,高中阶段896名,财政共支出1416.46万元。不让一名贫困学生“因贫辍学”,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因学致贫”“因学返贫”,是教育资助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打好项目带动“发展”牌

乐安县教体局还积极探索,以项目带动为抓手,积极提升贫困地区办学质量。

“以后孩子就能在家門口上学了!”汉上村村民王晨阳站在刚破土动工的教学点工地前激动地说道。湖坪乡汉上村是县教体局“连心”小分队的挂点扶贫村。全村共有贫困人口162人,义务教育阶段及以下就读学生43人,以前村里没有学校,只能去2公里之外的湖坪乡中心小学上学,虽然路程并不是很远,但是孩子年纪小,需要家长接送,经过沿途的河流还容易发生溺亡事件。村民都希望村里能有一所学校,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学。面对这样的诉求,教体局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龚万根同志及时将情况向上级部门反馈,争取项目资金100万元。教学点建成后可以容纳约300名学生,破解了汉上村及周边村低龄儿童上学难、上学远的难题。

汉上村教学点建设只是乐安县教育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2018年县教体局共整合各类项目资金5120万元,其中校建项目资金4712万元,新建项目32个、改扩建项目7个、维修项目29个。仪器设备采购资金408万元,新增课桌椅4580套,新增电脑309台,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

“扶志以自强,扶智以自立,要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奋斗精神,充分发挥教育扶贫优势,助推乐安高质量脱贫。”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黄财明道出了教育扶贫的新走向。

猜你喜欢
教体局教学点贫困学生
唐河县教体局认真 做好第九届素质教育手抄报活动
平顶山市召开2021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视频会议
大数据下教体局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探究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略阳县教体局圆满上交全年工作“年终卷”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