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思考与探索

2019-10-21 07:07曾青生曾娜郑雄林
江西教育A 2019年8期
关键词:全员三全育人工匠

曾青生 曾娜 郑雄林

“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从主体、时间、空间、事件多个维度建立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在新时代条件下,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也是贯穿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重要任务,坚持和推进工匠精神融入“三全育人”,具有时代的重要性和现实的必要性。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工匠精神融入“三全育人”,努力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培养和输送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工匠精神融入“三全育人”的重要性

新时代工匠精神既是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品质,也是一种优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推进“三全育人”不仅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职院校要将工匠精神融入“三全育人”整体推进。首先,将工匠精神融入“三全育人”,有利于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职业精神,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涵所在。把工匠精神融入“三全育人”,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要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三全育人”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良好作用。其次,将工匠精神融入“三全育人”,有利于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增强职业梦想意识。在推进“三全育人”过程中,注重培育学生的工匠意识和工匠精神,有助于他们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增强专业认同感,促进他們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热爱,鼓励他们增强实现职业梦想的信心和意志,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并奋力实现人生梦想。再次,将工匠精神融入“三全育人”,有利于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提升职业素养。推进工匠精神融入“三全育人”,可以在教育教学各领域和各环节,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未来职业的岗位标准和工作要求,激励他们深入学习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实践技术技能,不断提升未来职业所需要的基本素养,努力成为国家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工匠精神融入“三全育人”的现状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推进将工匠精神融入“三全育人”的工作,但也仍然存在推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是全员育人协同推进还不够有力。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数量还不多,特别是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还较少,不少专业还缺乏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和骨干教师,管理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亟待提高。二是全过程育人机制不够健全。在教学管理中,无论是督导、考评还是激励、奖惩等制度,还没有完全融入培育工匠精神的要求;在学生管理中,缺少比较系统的转型养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缺少工匠精神的渗入;有些院系管理方式还比较传统,缺少标准化精细化高效率的组织管理。三是全方位育人体系不够合理。专业设置上考虑还不够全面,课程教学体系还不够合理;专业课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还不能完全体现培育工匠精神的特性。因此,对高职院校来说,大力推进工匠精神融入“三全育人”已经成为最为现实而迫切的需要。

三、工匠精神融入“三全育人”的基本路径

高职院校推进工匠精神融入“三全育人”,需要抓住重点群体、把握重点阶段、找准重点领域,积极探索有效的路径和方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协同推进工匠精神融入全员育人

协同推进工匠精神融入“全员育人”,关键在于坚持把良好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着力提高以教师为主体的各类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是着力打造一批教学名师、技能大师。坚持引进和培育相结合,造就一批教学水平较优、科研能力较强、技术技能较高的教学名师,选拔一批实践经验丰富、技术技能高超的技能大师,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精心培养一支“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坚持把职业道德素养、技术技能水平融入教师考核管理,促使教师强化职业培训和实践教育,帮助他们增强工匠精神意识,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在全员育人中发挥主体作用。三是全面提升管理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坚持深化管理服务机制改革,引导管理服务人员转变工作理念和方法,定期到行业企业学习培训,帮助他们丰富工作阅历,增强社会实践经验,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三类人员相互配合、相互促进,逐渐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统筹推进工匠精神融入全过程育人

推进工匠精神融入全过程育人,关键要把握好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加强不同阶段教育教学过程的相互衔接。其一,要融入转型养成教育。大一新生入学前,各院(系)根据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生教育管理的特点,强化顶层设计、科学统筹,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转型养成教育方案。其二,要融入职业素养教育。针对大一学生,在推进“三全育人”时,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引导学生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励志培育精益求精、专业敬业、专注执着、求实创新的“大国工匠”素质。其三,要融入教学实践活动。针对大一、大二学生,注重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创新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强化实验实训教学环节,激励学生增强工匠精神的实践素养。其四,要融入创业就业教育。针对大二、大三学生,推动工匠精神融入“双创”教育,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教育等,树立爱岗敬业、专注执着的职业精神,帮助他们把握正确的创业就业方向。这四个阶段应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加以推进,以不断增强全过程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引领推进工匠精神融入全方位育人

工匠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最显著特色,要始终贯穿于全方位育人之中。一是推进体现工匠精神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挖掘校园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资源,坚持资源整合与集成创新有机结合,构建项目运作模式的“一院一品”文化品牌,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工匠文化。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工匠文化活动。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技能竞赛、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邀请能工巧匠宣讲先进技术、工匠故事,选派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训,打造工学结合的实践育人文化。三是构建全方位的校园工匠文化景观。加大文化景观设施投入,将工匠文化渗透于校园景观、建筑布局等环境建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工匠文化的熏陶。通过三个层面打造具有工匠元素的课堂、实训、活动、场景等各类文化,逐步推进独具工匠文化特色的全方位育人。

猜你喜欢
全员三全育人工匠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全员核酸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河南油田开展全员劳动竞赛
工匠神形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工匠赞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