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工作总结为年度叙事和颁奖盛典

2019-10-21 07:07施晓红
江西教育A 2019年8期
关键词:意义老师工作

施晓红

“咦,怎么X老师和C老师的期末工作总结几乎一模一样呀?”在收看老师们的期末总结时多次遇到过这样尴尬的一幕。老师不允许学生有抄袭行为,可为什么为人师者自己却抄袭呢?几番沟通,有老师告诉我,不少同仁觉得总结交上去没有什么用,认真与敷衍都是同样的结果,于是从网络上下载一篇,加些套话,交差了事。

学期结束进行工作总结,这是常规工作,其意义在于让老师们在回顾梳理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使将来的工作能更好开展。总结绝不能流于形式,只走走过场。任何经历都是财富,就看你怎么审视与展现。怎么展现老师们一学期的职业旅程?怎么让老师们的经验流动起来?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给工作总结“变脸”了,变为进行以“守望我们的原野”为主题的年度叙事和颁奖盛典活动。

一、年级海选:呈现闪光,发现典型

在学期结束的前一周,不仅布置每个老师撰写学期工作叙事,而且告诉老师们叙事的意义与要求:忌泛泛而谈或繁杂琐碎,无须把一学期来的事情做甲乙丙丁的罗列;只要突出个人所经历的关键事件,并对事件的细节进行刻画,对事件做深刻的认识与剖析就行。然后在年级组进行叙述,并配以PPT,做到叙事可视化。

要讲述,要呈现,老师们不得不思考该抓什么来讲。很多老师都是实干型的,平时埋头苦干,却不善于梳理和表达,对自己“做了什么”和“怎么做的”完全无话可说。工作亮点明显的老师不发愁,新老师却会显得慌乱,工作平平的老师也不知从何说起。叙事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个人把自己当作故事的主角,有省察地书写自身的教育故事。

小程是刚走上教坛的新兵。回首一学期的工作,她不知从何说起。在与她聊天时,得知她的朗读方法指导有特点,她的关于学习方法的“程氏语录”对学生也管用。于是,就指导她抓住这两个亮点来讲。

江老师是快退休的老教师,她也觉得很为难,因为从来没有这样在公众面前讲述过自己的工作。我就耐心做她的思想工作,帮助她梳理工作中的亮点:工作态度非常认真,在岗位一天,奋斗一天,一周18节课,超课时运转;教学特色明显,以自己擅长的剪纸为载体,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非常强,帮助校办公室撰写报道稿,多渠道宣传学校,传播正能量。

就这样,每一个老师都审视自己,反观自己,找出自身可以言说的亮点:

在班级工作方面,有谈如何与问题学生“斗智斗勇”的,有说如何建立班级文化系统的,有如何营造班级墙壁文化的,有陈述如何与家长成为“盟友”的,有叙说如何关爱弱势孩子的,有畅谈如何创新激励机制的……

在学科教学方面,有说如何减少错别字现象的,有说明如何穿插数学小游戏、如何运用情境教学的,有介绍如何进行课程开发、如何培优辅差的……

每一个老师都是一座富矿,只要你善于挖掘。当叙事成为工作中的一部分,意味着老师们会保持一份敏感,随时留心、充分关注工作中的故事及细节,意味着对职业生活的不断探问、反思和观照成为一种新常态,意味着叙事成了教师改变工作状态的契机。

二、过稿把关:梳理框架,锤炼语言

在年级讲述的基础上,推选出全校层面分享的讲述。要求校级领导层参与梳理,在所有的教师原型中,发掘、分辨哪些经验是更加值得传播与发扬的。于是,对叙事内容、工作创新点进行分类,结合学校的现状,选定了10名教师进入校级叙事。

对这10名教师,帮助他们二次过稿。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提出了“决胜未来的六大核心能力”,其中包括“故事力”“共情力”“娱乐感”等“三感三力”。希望借分享会的平台,让老师们在上述方面得到锤炼,让总结的成果和经验分享有料有趣。

首先对内容把关,围绕叙事的几大关键词提出要求:

故事——要有故事,不是干巴巴、抽象的描述,要有叙事应有的丰盈感和血肉温情,这是叙事的灵魂。要重现当时的情形,回到历史的情境中去,重视细节的呈现,把事件当作一个有待解读的文本,让故事来说话。

意义——不能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要对故事加以梳理、选择、整合、贯通、反思,重新审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细节,发掘其背后的意蕴,在具体多变的事件中透析种种关系,在理性的参与下对过往工作进行有意义的梳理提炼,使故事焕发出理性的光辉和智慧的力量,探寻到工作的意义。

张力——独木不成林,一棵树的意义显现有赖于周围的树的存在。单一事件的意义有赖于其他经常性事件的存在;或者说,把单一的事件放在一个整体中,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中,意义才会变得不一样,叙事才会丰富起来。

真诚——叙事不仅要记录正面的、有光辉的事件,也要记录缺失、失败、沮丧,通过梳理故事进入沉静思考的层面,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站在他者的角度反思和挖掘自我。通过梳理和提炼,把偶然事件历史化,平凡琐事意义化,过去经历永恒化。

分享会上,每位老师的讲述时长是8至10分钟,要求内容经过逐字逐句打磨,做到结构清晰,语言风趣,形式多样。

还要注意内容整合。比如有3个班主任要讲到班级币、校园币的使用,有5个班主任要讲到与家长的沟通策略,我们就组织他们将内容整合为一个系列,以沙龙的方式在分享会上展示。

“过稿”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也颇为折磨人的过程。能力强的老师,两三遍就能将分享内容整理得有框架、有案例、有趣味;能力稍弱的老师,需要更长的时间,耐心打磨。

三、大型分享:聚焦效能,放大收益

内容准备好了,接下来的“脱稿”又是一个难关。我们耐心地帮助老师们背稿。正是这样的过程,才显现出分享会最大的价值——当分享者站在台前,落落大方、流畅清晰地讲述着他们的故事,给大家带来的是多么美好的享受和多么丰富的世界。

一事多得。讲述的老师也是学校里的优秀榜样。我们给分享会穿了件美丽的“外衣”——“教师年度颁奖盛典”,来提升讲述教师的获得感、荣誉感。

向往着这样的情景,我们组建了专门的校级工作团队,有颁奖词撰写员、颁奖嘉宾、主持人、摄影摄像师、计时员、音乐制作员,实行了全员总动员。确定概念,明确意图,设定程序,做好准备。提出、组织、召开、结束,相当于一个项目的完整闭环。运用项目管理中的计划安排、监督实施和跟踪执行的思路进行管理,确保分享会的高效能、大收益。

盛典就在叙事与颁奖的交替中进行。2016年,安排了“余热型”的老教师,“新秀型”的新教师,“进取型”的骨干教师,“奉献型”的后勤教师,“开拓型”的干部教师;2017年,展现了“年度考核优秀”教师、“班级管理”优秀教师、“春雨”教师;2018年,突出了“智慧教师”“完美教师”“年度人物”。

在盛典现场,还特设了点评环节。让老师们在聆听的同时,将自己的感想和收获,包括对分享人的点评即时在微信群中“弹幕”,编辑们挑选出有代表性的内容,交由主持人现场适时穿插反馈。

盛典结束后,“制片人”“剪辑员”会将分享实况录制、剪辑成“教师微课程”上传,并生成二维码在微信公众号推广,让老师们持续享受这成就感。在学校大厅里,这些二维码做成一面“码墙”,“想看哪里扫哪里”,成为一个可以随时“倒带”的“看不见的成果库”,让师生和家长们随时扫码分享。

可见,一次叙事,一次颁奖,就是一个具有高效能、高收益的好活动,老师们从中收获到的种种,都将更快地促使他们成为一个更专业、更幸福的教育人。

在我们学校,不会再有因抄袭而一模一样的期末总结了,但留给学校管理者的思考却是无限的。在教师职业倦怠高发的情况下,拿什么去激发老师们的工作热情?当我们越来越多地沉湎于琐碎而平庸的日常教育生活之中,发现自己的职业生活状态是低迷的、低质量的。如果不能从中找到生命的意义,那么,工作就会成为生命的不能承受之重。从庸常化的生活中找到闲暇的心灵空间,以他者的姿態反思回味工作与生活经历,提升工作意义与生命质量,叙事就这样成为通向日常生活意义的一扇大门。

猜你喜欢
意义老师工作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不工作,爽飞了?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诗里有你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