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阈中的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研究

2019-10-21 08:27邓琼
现代交际 2019年16期
关键词:高校党建学生党员立德树人

邓琼

摘要:立德树人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目的和基本标准,高校应该把立德树人理念与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树立新的党建理念。要遵循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用立德树人引领高校日常培训和党校培训,并将其融入高校基层党组织管理,贯穿于党员实践教育活动始终。

关键词:立德树人 高校党建 学生党员

中图分类号:D267.6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6-0114-02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2]高校学生党建必须以育人为本,以大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应该把立德树人理念与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树立新的党建理念。

一、立德树人对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重要意义

1.明确了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根本目的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更加明确了我们培养大学生党员的根本目的,即实现大学生党员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3]这种“全面地占有”主要包括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发展、人的才能的多方面发展、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等。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党员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所谓共性,就是在发展过程、价值取向、发展条件等方面具有一致性。所谓特殊性,就是党员全面发展表现出的先进性、时代性和示范性。大学生党员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和实践要高于一般大学生,要走在大学生前列。因此,要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实现全面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其成为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

2.提供了衡量大学生党员成才与否的基本标准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加注重培养党员的先进性。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特征,正是因为具备这一特征,中国共产党才能不断改进自身建设,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一个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做好自身的先进性建设,正是党员的先进性才构成了整个政党的先进性。党员的先进性就是党员能将党的先进理论同自身相结合,从而使党的先进理论和思想得以内化,它是评判一名党员合格与否的基本标准。这种先进性的基础就是党员自身要具备良好的素质。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良好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专业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是成为合格共产党员的前提条件。党组织必须按照全面发展的标准,培养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一定意义上说,大学生党员的培养过程,就是党组织按照党章的要求,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整体提升的过程。而不是离开大学生根本任务,片面强调政治上的培养。必须树立“立德树人”的党员培养理念,探索培养的新途径,创新培养的方法,增强时效性,不断发展党的先进性。

二、立德树人视阈中的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党员培养原则,就是不仅要让他们掌握知识,学会思维,懂得运用知识,还必须在此基础上,使他们具备更丰富的人文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党员培养也是一种教育。仅仅把党员教育作为党的历史知识和常识的传授,那就违背了党员教育的根本原则。以人为本,要求在培养大学生党员时,要尊重学生党员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学生党员的人格个性。大学生党员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成才,切合学生的需求实际,尊重学生的人格,全方位地培养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性,尊重学习主题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活动忠实于教育本身的内涵。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施予不同的培养教育方法,使学生党员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2.德育为先的原则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政治任务的中心环节[4],十九大报告也强调:“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正确的思想就像一面旗帜,引领着我们的实践活动不断向前发展。必须牢牢掌握新时代的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牢固树立学生党员身分意识和角色意识,着力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培养大学生党员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个人的远大理想同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前途以及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相结合,才能掌握大学生党员成长成才的风向标。人的道德认知与其人格的塑造息息相关,道德认知决定人的道德情感体验。也就是说,大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树立得越牢固,他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积极性越高,行动也就更自觉。党员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就是时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高校党建工作者,一定要加强学生党员的宗旨意识的培养,让他能够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利益,淡泊名利、清正廉洁、克已奉公、乐于奉献。每一个共产党员,无论职位高低,都必须注重自我修养,努力做到精神自律,尊重自己的人格和名誉,反省和克服自己的缺点和错誤,善于自我警示,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三、立德树人视阈中的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方法

1.立德树人引领日常培训和党校培训

高校基层党校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发展对象集中进行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培养,是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进入新时代,必须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理念,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锐意创新,大胆改进传统的培养方式。首先,教育内容要有时代性。要针对当下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困惑和问题,除了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以外,更加注重对学生所关心的热点事件和难点问题的剖析和解决,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党员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自身三观的树立相结合,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素养,朝着优秀学生党员的方向迈进。其次,要体现培养教育的层次性。针对大学生思想发展的不同情况,采取普遍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合理安排不同的培训层次,实行院(系)和学校两级党校分级培训,既有普及又有提高,既扩大了培训的覆盖面,又有利于重点培养对象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再次,注重灵活性和针对性,具体地选择培训方式。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培训对象的专业和知识层次等各方面的差异性,专题讲座、社会实践、演讲辩论等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趣味性、增强培训的吸引力,从而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此外,切不可忽视培训的考核环节,要摒弃形式主义,对学生党员的各个方面进行真实客观地考核与评价,形成良性的激励机制。对此,有的高校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将党校培训与学分制结合起来,对参加校、院(系)党校培训的学生分别给予相应的学分,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党校培训的吸引力。

2.立德树人融入高校基层党组织管理

高校学生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承担着发展、培养教育和管理学生党员的重任,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核心,是促进学生团结进步的重要力量。立德树人理念融入高校基层党组织管理与立德树人融入高校教育具有一致性,并且这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将立德树人融入高校基层党组日常管理各个环节。首先,用立德树人引领高校基层管理教育队伍建设。党的基层干部、党校教师等首先要坚持立德树人,率先垂范,自身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不管是在理论知识學习方面,还是实践活动中,都要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良好的德行素质来影响学生党员朝着优秀共产党员的方向努力。其次,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培养和管理学生党员时,要充分掌握学生思想的时代特征。新时代大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每天接受着国内国外形形色色的信息,他们乐于尝试新鲜事物,也容易受错误思想影响。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从党员成长成才需要出发,以全面提高学生党员素质为核心任务,不断完善学生党组织管理服务功能。再次,构建灵活多样的学习体系,着力提升学生党员党性修养。除了传统的党校培训以及支部组织的集中学习等,还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例如,线上党校、“微”党课、成立“青马”理论研究会等,使党员学习常态化、灵活化。还要为学生党员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平台,让学生党员都能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去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进一步坚定其共产主义信念。最后,学生党员的考察考核以政治素养为首,综合素质为重要内容。考察学生党员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职责,是否真正给身边的人起到了示范作用,切忌只用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党员。历史事实证明,不注重党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搞抽象化、教条化的政治教育,只能培育出不结果实的花。

3.立德树人贯穿于党员实践活动中

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理论素养、党的观念和社会主义观念,服务社会和服务人民的能力、敬业奉献精神等各方面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素质高低。习近平曾说:“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5]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党员而言,实践活动是外化理论知识、提升自身党性修养、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服务同学或有益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更能加深大学生党员对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理解和感悟,帮助他们牢固树立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社会的意识。一方面,要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途径等,为学生党员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例如,大力开展“一助一”活动,要求学生党员不仅要思想态度端正,学习成绩优异,生活作风节俭,还要关心同学,乐于帮助弱势群体的学生,并把这些学生的进步情况纳入到党员考核项目当中。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党员求真务实的精神作风,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以及全局意识,要把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展现出来。另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党员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人民群众,这是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定期组织要带领学生党员深人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工农,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强化他们设身处地地、满腔热情地爱民、全心全意地为民、真心实意地靠民的真情实感和实践体验,为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2018-09-10.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9.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

[5]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4.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高校党建学生党员立德树人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