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国应用的理性思考

2019-10-21 08:27方润霞
现代交际 2019年16期
关键词:本土化小组合作学习

方润霞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起源于美国,上世纪90年代被引入中国的新的教学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虽然这些引进的教学模式对于我国教育业的发展很有帮助,但是应注意的是不要生搬硬套,而应该致力于促成这种教学模式的本土化。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路径及现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本土化,使得这一教学模式更加完善,能很好地植根中国这片沃土,生根发芽。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本土化 审思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6-0185-02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1]。”这种教学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发源于美国的霍普金斯大学,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上的人际互动,并且在教学中还纳入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虽然班级授课制是主流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但是也有一些缺点,比如,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等。[2]所以为了克服这些缺陷,一些教育学者提出了小班教学、分组教学等教学模式,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小组合作学习法在这种小班授课和小组授课的环境下所产生的。20世纪90年代这种教学模式被引入我国,但是教学模式的引进并不是像引进流水线一样,它同时要引进教学思想,所以对该教学模式的引进进行思考是有必要的。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入

1.引入背景

在美国教育发展的历史中,对于合作学习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徒弟,又被称为“进步教育运动之父”的帕克,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尝试着将合作教学的方法引入课堂,其目的是让课堂充满合作与民主的气氛。但是不幸的是,发展了几年后,小组合作学习还在萌芽中就快要夭折了,因为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进行新的教育改革,很多公立学校强调人际竞争,这种新的改革潮流使合作学习失去了其主导地位。虽然受到重创,但是小组实验、小组设计、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仍运用于美国学校的课堂中。到20世纪70年代,小组合作学习又作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被提出来,其初步实践是在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3]90年代才引入中国。我国的王坦教授是第一个研究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也可以說是研究最深入的。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了,国家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教育事业也正在蓬勃发展。王坦教授翻译了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斯莱文的《合作学习的研究:国际展望》,并将其发表在《山东教育科研》杂志上,第一次把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引入中国。1994年,正是因为王坦教授翻译了斯莱文教授这篇文章,从此我国学者开始逐渐对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开始进行研究。

2.引入原因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不仅经济快速发展,教育事业发展得也很快,特别是到了21世纪,教育的发展前进了一大步,传统的教师主讲、学生听讲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了。虽然当时教师主讲的教学模式仍是主流的教学模式,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入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比较

1.中外小组合作学习比较

小组合作学习上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肯定不是生搬硬套进来的,而是要符合我国国情,实现教学模式的本土化。那么,中国的小组合作学习与国外的有什么不同呢?

从空间方面来说,国内主要场所就是教室,其他特定的适合小组学习的空间比较少。[4]而国外场所灵活多样,有适合组员多的较大空间,也有适合组员少的较小空间。从评价方面来说,在中国,教师是唯一的评估者;而在国外,每位学生都是评估者,都有权利为学习效果做出评价。国外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更为灵活,而且不同国家,教师素质不同,学制也不同,所以会形成一些差异。

2.小组合作学习与中国传统教学模式比较

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课堂气氛沉闷,毫无生气,跟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大的差异。第一,从学生学习动机上来说,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主张死记硬背,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厌烦感;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了学生发展。第二,从师生互动方面来看,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而小组合作学习主打的就是师生之间还有生生之间的互动。[5]

三、小组合作学习引入中国的理性思考

首先,我们必须肯定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引入中国是有一定的价值的,但是,由于别国的教学思想有着特定的文化基础,因此,教学模式和方法跟我国也有很大差异,简单地照搬过来未必能很好地使用。

每个国家的文化、政治等不同,我们在引入国外新教学模式时,应该进行本土化,以适应我国的国情与文化。我们首先要考虑到中国是人口大国,我们的班级规模肯定是普遍大于发达国家的,有些地方一个班就有五、六十人,小组合作学习很难开展,如何在不影响班级秩序的情况下开展合作学习,值得我们深入研究。[6]而且,我国是礼仪之邦,孩子从小接受的传统教育就是要尊重课堂,在课上不许随意发言等,很多学生都很内向,适应了传统的授课模式,我们的学生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比较缺乏合作的锻炼机会。如何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去合作,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开展合作学习有很多的阻力,我们对此要有清晰的认识,要在实践中去解决这些阻力,而不是盲目引进,盲目实行,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去思考文化与国情的不同对小组合作学习引入的阻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8.

[2]王可.小组教学:大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D].湖南大学,2013.

[3]曹留成.论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的现代大学学术观[D].河南大学,2007.

[4]王璐.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2.

[5]艾治琼.从合作教学法的互动取向看英语教学[J].教学与管理,2007(9):123-124.

[6]殷静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本土化小组合作学习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立人教育成就教师的本土化发展
“毒树之果”证据排除规则本土化的必要性分析
泰国神话与印度神话中神祗形象的对比研究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