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探究

2019-10-21 06:45李鲜宁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8期
关键词:文言文诗词传统文化

李鲜宁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本质来看,它是无数人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大的积极指导意义,理应得到传承和发展。对于初中生而言,必须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语文教学是学生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因此,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成为每个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诗词;文言文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学好语文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意义重大,单从思想的层面而言,语文知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思想境界的提升有着很强的指导价值,尤其是教材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重视个人道德素养,推崇推己及人,正己正人,成己成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天时地利皆备,只差“人和”。而教学中的“人和”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而言,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的意义和价值没有清晰的认识,反而对舶来文化趋之若鹜,这对于学生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另外,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不够重视,导致学生传统文化继承意识普遍较弱。而要想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教师仔细研读教材,将其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加以分析,并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指导,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生意义和时代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民族精神。

一、名著中渗透

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中国经典名著,经过了历史的考验与验证,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传承性,是中学生必须了解与学习的范本。而初中语文教材中也不乏经典名著作品。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在名著中提取中华民族精神,了解名著中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从而加快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例如,在教学“出师表”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思想境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首先,我会“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谈一谈对诸葛先生的了解,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我会为学生介绍“出师北伐”的背景,加强学生的认知。进而,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总结文章大意,而后,我会以问题加以引导,“诸葛亮初期的志向是什么?他为什么要出师北伐?哪句话能够看出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让学生通过细读课文,展开对文章的深入探究。最后,我会引导学生学习诸葛亮身上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并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促进学生情感和认知的统一。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能够在名著中达到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诗词中渗透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非古典诗词莫属,而诗歌作为中国的优秀文化能够流传下来,不仅仅是由于诗词语言的华美,更因为诗人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诗词中所展现的爱国之情及伟大抱负,更因为诗词中对于美的关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鉴赏古诗词,达到“以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境界。

例如,在教学“水调歌头”这一首词时,为了培养学生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首先,我会以“月亮”为话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对“带月”诗词的背诵,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以此来调动学生情感的同时,也能够起到揭示课题的效果。之后,我会让学朗读体会词的大意,并诵读全词,感受诗人情感。进而,让学生画出文章的重点句子以合作的方式加以探究,感悟词的上阙和下阙中寄托的诗人的情感和蕴含的人生哲理。最后,以歌曲《但愿人长久》进行结尾,再次品味词人苏轼那种乐观豁达的胸襟和中秋之夜对亲人的美好祝愿。通过这样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三、文言文中渗透

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途径。文言文不同于古诗词,如果是诗词是文化的“象牙塔”,那么古文就是文化的“桃花源”。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学习方法,从文言文中感悟人生的大起大落,体会人生的价值。

例如,在教学“岳阳楼记”这一课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学习作者学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伟大人格,首先,我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字词入手,结合注释初步了解文章大意,之后,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句子反复诵读,如,“则有……者矣”,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其用法,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进而,让学生重点探究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而感受并学习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要从教材中渗透,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在课外主动去发现和学习。同时,也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文化虽然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但也常常枯燥乏味,这就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文化底蕴。另外,也要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的意义,才能让学生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晓锋.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探究[J/OL].学周刊,2019(36).

[2]巩治强.初中語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J].学周刊,2019(34):38.

猜你喜欢
文言文诗词传统文化
文言文阅读专练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