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校本实践与思考

2019-10-21 06:45林燕丽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8期
关键词:实践思考数学学习思维导图

林燕丽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教育教学的研究目标主要是探究小学阶段学生的内部成长规律,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数学,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学习态度对待数学知识,帮助小学生能够与教师及时地进行交流沟通。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同学们练习数学题目的过程中,能够促进他们对各种已知量与未知量转换问题的理解。同时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吸收知识点,提高了受教育者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思维导图;数学学习;实践思考

引言:数学思维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单要使学生掌握数学课本知识,也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了解、认识数学,学习数学相关知识并熟练运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在逐步探索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式。思维导图作为能够激发学生创意思维的新教学方法,在学生问题思考的训练过程中,能够引领学生寻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已成为课堂应用中的课题重点内容,用以逐步提升学生的探索知识能力。

一、探索思维导图运用在小学阶段对数学学习能力的意义与价值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教学内容繁多且较为杂乱,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则变得尤为重要。思维导图作为练习学生扩散思维的有效方式,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从繁杂的知识点中找到课程要素的内在联系,区分各知识点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在学会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对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吸收,最后落实应用于实践中。例如,在学习“角的初认识”这一节内容时,学生可以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来加深记忆,以“什么是角”作为中心向外发散思维,可以分出“角的构成”“角的种类”“角的特征”等大的框架。再从“角的构成”往下进行分析,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线构成的;“角的种类”分为锐角、钝角、直角;“角的特征”都有两条边,一个顶角等。钝角、锐角、直角又可以继续进行探析,例如锐角的构成条件是什么?什么样的角才是直角?怎样区分三种角的不同?通过将问题罗列在思维导图中,使得学生对角的相关知识有一个整体的理解把握,在通过学习导图的枝节内容时对知识点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训练时,不仅要要求学生对思维空间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学生需要在思考过程中保持严谨的态度。由于大多数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无法做到全局把握,受教育者的思维方向会发生一定的偏差,导致思维导图上的知识点遗漏或缺失的现象发生。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导图创建时,要确保同学们能够真正理解课本内容,在一定的知识运用功底的基础上进行导图构建,才能真正使思维导图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

二、突破传统教学对思维创造的束缚,激发学生的空间意识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小学课堂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热情。然而在部分小学课堂中,仍存在着传统单一式灌输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受教育者的课程参与度低,教师与同学们没有沟通的平台。这样的教学模式,尽管在某些方面加快了课堂的授课进度,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力。导致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吸收不够充分,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无法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解题效率。面对这种情况,老师首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同时对授课模式进行调整,由课堂知识点授课向互动学习式模式转变。在激发学生进行思维导图思考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先从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开始。例如在学习简易方程的过程中,要先带领学生理解什么是方程?方程中不同的字母存在的含义是什么?然后再学习解基本方程的基本方法,学会寻找相同数以及等式两边相同数的乘除方法,最后找到未知数,求算最终结果。老师通过对同学们的思维内容进行一步步的引导,使得课堂不再枯燥无味,激发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动力,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运转。

三、思维导图融入课堂实践,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力

在数学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将逐渐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受教育者在小学阶段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将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融入到课堂实践,仍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思维导图在学习运用的过程中,教师从旁协助进行方向引领,主要依靠学生自主思维思考。这样就导致在传统授课模式中,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将会与老師的授课模式相冲突。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老师不断的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探究,逐步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进而借助思维导图,对数学知识要素进行巩固记忆,切实提高受教育者的数学思辨水平和思维能力。

结束语: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实现思维导图与当下教学模式的融合,既需要小学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综合授课能力,也需要学生建立空间思维,并且加强与老师的交流沟通,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对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实践运用,需要不断优化授课模式,培养学生的整体性、系统化的思维体系,才能真正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吸收知识。

参考文献:

[1]李佳铭. 思维导图对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影响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

[2]王斐. 思维导图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研究[J]. 内蒙古教育,2017(14):108-109.

[3]马学明.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J]. 华夏教师,2016(08):73.

猜你喜欢
实践思考数学学习思维导图
统筹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材编写的实践与思考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国有企业落实中纪委“三转”要求的实践与思考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微课教学在成人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