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宋词中的栏干意象

2019-10-21 06:45刀必艳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8期
关键词:意象

刀必艳

摘  要:栏干是唐宋词中出现频率相当高的文学意象,自晚唐温庭筠、韦庄到五代冯延巳、李煜,再到两宋的欧阳修、辛弃疾、陆游等,都曾以栏干为审美意象入词。栏干虽然只是古代的一种普通的建筑形式,却常常是人们感情的引发点和归结处。敏锐的艺术感觉使词人对栏干更是青睐有加,并将其作为心灵的支点尽情宣泄胸中思绪。本文拟以唐宋词人作品中的“栏干”为研究对象,从怀人念远、羁旅之愁、闺中闲愁、离别之恨、感怀伤逝以及壮志难酬等六种主题来探寻栏干意象,力求揭开词人“休去倚危栏”的心理根源。

关键词:唐宋词;栏干;意象

栏干,(古人又写作“栏杆”或“阑干”本文皆写作“栏干”)许慎《说文解字》中说“阑,门遮也。从门阑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解释为“阑,门遮也。谓门之遮蔽也。俗谓栊门槛为阑。引申为酒阑字。于遮止之义也。从门柬声。”《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阑,一是门前的横格栅栏。二作栏杆。阑干,作名词讲也是栏杆。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距今2300多年前周代的铜器纹饰上就有卧棂栏干和实心矮墙形象,到汉代栏干的栏板,寻杖(即栏干的扶手)和望柱诸要素已经具备。在文学作品中最早出现有“栏干”的篇章应算是东汉王粲的《登楼赋》“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这“轩槛”也只是栏板,还不是唐宋词中的栏干。但这已证明了“栏干”这一意象已进入文学作品中。何为意象?情与景、意与象一旦结合,就发生了形象思维的飞跃,原来的情就脱离了一般状态,成为特定的景象事物结合在一起的这首诗的具体的情了。《古诗十九首》中有“西北有高楼”,曹植《七哀》诗也有“明月照高楼”。登楼凭栏常常是一对孪生兄妹,有楼必有栏,唐宋词中的栏干意象的栏干应该是指亭台楼阁中的栏干。唐宋词人将栏干意象引入词中,并写足了“栏干”的千姿百態:有玉栏、朱栏、碧栏、曲栏等,因此,在唐宋词中“栏干”这一意象犹为常见,经常被词人用来表现登楼凭栏时的心理现象。正因为栏干有居高临下的特殊位置,才为词人们营造了特殊的情绪氛围。

一、怀人念远

栏干作为一种“悲美”文学意象的内在感情意蕴,须溯源自《诗经》登高望远的物象原型。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姿势是表达我们各种愿望、期待、要求和情感的信号和征兆。“登高望远”就是一种感情语言。登高而望,见宇宙迥迥,烟霭茫茫,况远望者多是立群孤寂之人,所以其易感之心在这时便更加敏感起来。钱钟书在《管锥编》中云:“囊括古来众作,团词以蔽,不外乎登高临远,每使有愁者添愁而无愁者生愁。”而诸多愁绪每因怀想而产生,尤以相思与怀乡最为突出。《赌棋山庄词话》卷十称:“夫词多发于登高送归,故不胜其缠绵悱恻,即当歌对酒,而乐极哀来,扪心渺渺,阁泪盈盈,其情最真。”

唐末词人以男性为主,然而在这些男性创作出的词作中往往塑造出的都是女性形象,这与词体的形成有很大关系。词体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选词以配乐”到“由乐以定辞”的发展过程。因此,作为歌妓身份出现的女性在词体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所谓“选词以配乐”,是指当时的歌妓、乐工将一些为徒诗的作品,运用当时流行的燕乐乐曲相配,并加以歌唱以满足某种特殊需要。歌妓将名家之诗谱入相应的情调来歌唱,在唐代已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因此唐宋词中多表现女子思念远出的亲人,或是忧郁的闺中少妇闲极无聊的感慨。

二、羁旅之愁

羁旅之愁表现的是漂泊者客居异乡之时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漂泊者一旦凭栏远眺,便顿生羁旅之愁。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的就是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在细雨微风中在高楼凭栏远眺,但结果却是“望极春愁”,生出无穷无尽的怀远盼归之离愁。“残照”二字更是增添了悲伤的色彩。

周邦彦《芳草渡》:“昨夜里,又再宿桃源,醉邀仙侣。听碧窗风快,珠帘半卷疏雨。多少离恨苦.方留连啼诉,凤账晓,又是匆匆,独自归去。愁顾。满怀泪粉,瘦马冲泥寻去路。谩回首、烟迷望眼,依稀见朱户。似痴似醉,暗恼损、凭阑情绪。淡暮色,看尽栖鸦乱舞。” 则用一个“凭栏情绪”表现羁行旅役的离别之恨。“凭阑”是全词之目。抒情主人公是凭栏的时候对昨夜情景进行回忆。欢乐与痛苦犹令之神驰,桃源仙境留下的印象太深刻动人了。很可能他凭栏是为了观赏景物,而对昨夜的回忆扰乱了观赏情绪,痛苦的别恨心中无法排遣和消除。

如柳永《曲玉管》:“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立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这首词描叙作者登高望远,触景生情,感叹羁旅行役生活的愁苦,抒发无限相思之情。第一、二片以写萧瑟清秋晚景为主,羁旅之愁寓于其中;忆念恋人,抒离愁别恨,寄托无穷相思。又如他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此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上片写景。词人遥望故乡,触景生情。

结束语

栏干是自古就有之的建筑形式,历代以来不断得到完善,美观而实用,故到唐宋几乎普天之下随处可见。又为其是楼台与自然界的最外交处,位置的特殊性使其产生特殊的易感性,所以大凡词人登临其间必生无限感慨,加上古典文学“以悲为美”的审美观念的渗入,栏干之间便充盈着一种“悲”的意味。总之,唐宋词中的“栏干”事实上是一种心灵的栏干,它映现着中国几千年的民族心理历程和精神特质,所以其审美效应牵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对研究中国历代文学的深层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全唐诗》,〔清〕彭定求等奉旨纂,中华书局1960年 .

[2]《唐宋咏物词选》周念先编(分类唐宋词选丛书)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9年9月.

[3]《唐宋爱情词选》王锡九编(分类唐宋词选丛书)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9年9月.

猜你喜欢
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借用思维导图学习古诗词系列之一——意象篇
朦胧意象
意象花园
来自林间的风
抓住古诗词教学的核心:解读意象
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学习策略研究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