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细节 让学习更轻松

2019-10-21 06:45齐向上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8期
关键词:杨桃教师应文本

齐向上

翻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眼前的一处处细节让人倍感温暖。这套教材是从心出发的,充分考虑到了教师与学生的需要,一处处细节的设置让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了抓手。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插图与文本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和开发插图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新型教师,更要结合总编教材的特点,合理运用插图展开阅读教学。

一、以图增趣,感知文本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要使人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部编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丰富多彩,教师应充分运用课文插图的形象性与直观性帮助学生感知文本,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慢性。

(一)趣味导入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插图有效导入新课,通过对插图的观察、解读、预测,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例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要是在大自然的旷野中迷了路该怎么办?这篇课文就为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说说小朋友们,你们在没有人烟的野外迷了路该怎样找到回家的路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出课题:“大自然有许多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好办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这样一来,不仅对课文加深了神秘感,还唤起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二)指导朗读

如执教二年级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插图,描摩邓爷爷的动作、神态,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字词“83岁高龄”“格外引人注目”“兴致勃勃”“精心”“茁壮”“小心”“仔细”,体会邓爷爷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荷的精神,从而读出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提升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三)理清脉络

插圖是文字的补充,有些课文配有多幅插图,一组图连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学生可以借助插图,理清课文脉络。

例如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通过“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自然现象,介绍了下雨前动物的不同表现,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配有五幅插图。通过图文对照,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五幅插图连起来看,了解故事大意,再细细观察,发现故事发变化,随文的插图降低了理解课文的难度。

二、以图入境,深入文本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书面语言传递的知识是抽象的。因此,教师需要借助插图,将知识化抽象为形象,易于学生接受理解。

(一)深入情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许多创设情境的方法,而课文插图是渲染教学情境最为直接的资源,能够有效拉近学生与文本之的距离。

例如一年上册儿歌《四季》:“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一年之中除了秋季,你还知道有哪些季节?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四季,去欣赏四季的美吧!”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谈话、交流,学生学习的热情自然很高

(二)定破重难点

在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中,部分课文插图描绘的是课文中的重点,教师教学时要发挥插图的作用,化难为易,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例如二年级下册《画杨桃》主要讲在美术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明白了,同一件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但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杨桃是什么样子他们都没有见过,更别说它的切割面了。但通过观察本课插图杨桃和它截取面,就显而易见的可以看出确实像五角星,这样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体悟主旨

主旨是指文章所体现的意图与主题。文本主旨蕴含在文字的背后,低年级学生不易解读到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文本与插图相结合,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例如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文中插图为朱德执笔在扁担上刻下自己名字的标记和挑粮时面带微笑的场景。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主旨。

三、以图延伸,启发想象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教师应努力让插图在学生言语学习中发挥作用,启发学生想象,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发展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帅可引导学生联系文本与插图,合理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从而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习作夯实基础。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一分钟》时,教师可以借助文中的两幅插图,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第一幅图是元元睡觉时,闹钟响了的情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发挥想象力,说说,“你觉得闹钟响后,元元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有的学生认为元元公马上起床,有的学生认为元元会赖床。此时,教师引出“多睡一分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完课文后,出示第二幅插图,元元坐在座位上低着脑袋。这时,再让学生结合插图,猜一猜元元心里的想法。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发展写作能力

此外,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插图,进行大胆的猜测与合理的想象来续编故事,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教师可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插图,展开想象:如果你是蜘蛛,你准备开一家什么店?想象一下会遇到什么有趣的动物?请你续写这个故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部编教材中的插图,充分领会编者的意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掌握这一方法。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感知语文知识,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与此同时,欣赏精美的插图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以及审美力。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有益于提高教学实效实现语文真正引领学生的发展。

猜你喜欢
杨桃教师应文本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这类人吃杨桃很危险
《画杨桃》的“标点妙用”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美国人更喜欢绿色杨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