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研究

2019-10-21 06:45陈立超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8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陈立超

摘  要:基于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得以产生了综合实践课程。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此课程能够解决以往中国教育存在的弊端,而且也是中学课程体系的一个突破。对于综合实践课而言,需要将学生自身的兴趣与经验为基础,而且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应凸显该课程所具备的创新性、实践性以及综合性。对此,文章将着眼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此体系具体设置内容及有关优化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建构及实践

引言:初中教学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时期因为学生处在智力发育阶段,加之综合能力与“三观”均在形成与发展中。而在初中阶段积极开展实践课程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增强其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这对于学生整个教育发展历程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一、简析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体设置内容

第一,社会方面。开展有关社会类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十分重要,通常情況下适合学生进行的社会类实践活动主要是社区服务。通过这类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养成无私奉献、服务他人的价值观念,也能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社会生产能够体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对社会形成一个基础性认识,有利于学生人格的进一步健全。开展的实践活动,应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意识、合作能力等社会能力进行重点培养。

第二,自然方面。可以组织在温暖的春天去自然公园进行春游、踏青等活动。在这类实践活动中能够帮助学生贴近自然,被自然气息熏染。现阶段,初中很多学生均出生在城市,因为在城市水泥森林中长大,所以很难形成对自然的亲近感,设置有关自然类的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是大有裨益的[1]。学生走进贴近自然,能够让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和人类之间的联系。进行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还能提升学生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自觉意识到珍惜与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第三,实验方面。关于实验也应将其划分至实践课程体系中,因为实验能够有效反馈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书本所学知识。在初中阶段的有关实验通常是相对简单的,例如质量测量、物质温度测量、物质反应观察实验等,可见开展实验课程是有其必要性的。开展实验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还应加强生活与理论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意识到在生活中能够用到所学的科学知识,意识到“科学来自生活”,这也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

第四,劳动方面。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勤劳应是每代中华儿女所具备的品质[2]。从我国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初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就导致学生家长对其过于呵护与宠爱,学生在家中只需要学习与休息,没有劳动的机会。学校是为国家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积极组织并开展有关劳动方面的实践课程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厂去开展劳动课程,使学生能够知道工人们的辛苦,而且还能学习相对简单的操作技术;或是进行关于手工方面的劳动课程,例如泥塑、剪纸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更好地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此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爱好;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田间进行劳作活动,这样学生能在亲近自然的同时体验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还能帮助学生意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进而帮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品质。

二、优化综合实践活动的路径分析

第一,教师应进行适度指导。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讲,十分重视工序与方法。可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依然能够发现部分教师难以改变其自身想法,有的教师则认为实践活动应注重过程与经验,应在开始对学生加以引导。对此,教师应避免过度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将所有事物帮助学生安排好处理好,阻碍学生能动作用的发挥,抑制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我们应该从个体差异视角出发,依据具体问题及活动背景,予以学生相应的帮助。怎样帮助其克服困难、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控制干预程度等均是教师需继续研究的重点课题。

第二,重视教师的培训与学习。在综合实践课程中为教师自身能力与知识储备方面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关于知识储备方面,应对课程涉及的任何主题进行研究涉;至于能力,教师应具有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处理数据等多方面能力,这给综合实践课程教师带去了艰巨挑战.因为大部分是由教师专业培养出来的,所以除了专业知识基本没有深入了解,并且也缺少有关综合实践课程的知识学习。由此可见,在实施该课程时,加大对教师学习与培训的力度十分重要,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教师自身课程意识、增强其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能力,从而实践活动更具实效性。

第三,提高课程类型联系的科学性。其实各种类型的综合实践课程并不是相对独立的,针对其中的一些课程类型不仅能够单独进行也可以整合开展。此外,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生活动是尤为密切的,设置课程是为了学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活动,从而更高地服务学生实践。所以,应深入研究各类型课程之间的联系,使其更具科学性。

结束语: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应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通过科学构建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参加课程活动后均能有所感悟。此外,教师需多渠道发掘教学资源,积极拓展有关实践活动内容,从而为学生走向社会搭建平台。

参考文献:

[1]陈立昌.浅谈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创新性[J].学周刊,2019(15):104.

[2]郭洪,朱德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团队合作的反思与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9(9):94-97.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