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育背景下初中美术有效教学探究

2019-10-21 06:45戴雅诗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8期

戴雅诗

摘  要:随着美术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得到了广大初中美术教师的认可后,广大美术教师的教学方向朝向了康庄大道。而对自己的教学质量有更高质量要求的教师来说,心中未曾改变的是如何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教学质量更进一步。下面,从“提高学生美术素养”“激发学生美术兴趣”和“升华学生美术认知”三个方面,对核心素养理念背景下初中美术有效教学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美术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初中美术教师;初步探究

随着人们对学生的美育教育有了深刻的认知后,初中美术课程的被关注度越来越高了。我国实行的是中、高考应试教学机制,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各学科的学习产生了认知上的偏差,而美术课程却能够扭转甚至改变这种偏差。基于这种认识,广大初中美术教师如何借助初中美术课程更好地滋养学生的心灵,就成为了当前美术教师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开美术鑒赏课,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科技将我们和世界美术优秀绘画作品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但同时也拉远了。对于喜欢美术艺术的人无疑是近了,但对于不喜欢美术艺术的人来说,无疑远了。但是好的美术作品对学生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广大美术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具体来说,学生的美术素养提高了,学生对人生的认知,对世界的认知,对自我的认知,对自己当前人生阶段的认知才会发生翻天地覆的改变。而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绝佳途径,莫过于举办美术鉴赏课,只有学生观阅美术作品的数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后,学生的美术素养自然而然就提升了,他们自然而然就具备了自己的审美角度了。例如,教师可以选取每周的一节美术课,进行美术作品的鉴赏。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的作品,也可以播放印象派画家梵高、雷诺阿和莫奈的作品,或者是马蒂斯野兽派的作品。总之,在网络的帮助下,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饱尝一顿饕餮盛宴。

二、户外写生实践,激发学生美术兴趣

学生有了一定的美术作品的欣赏积累后,广大初中美术教师的美术美育才刚刚开始。下面教师要做的是,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实际上,只有实践才能够检验一个人的美术审美素养。美术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实际上每一种的美术实践都能够锻炼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而且学生的美育教育,也只是初中阶段的一部分,毕竟学生还有中考要去参加。

具体来说,初中美术教师只需要选择美术实践方式中,不会耗费学生过多精力和时间的美术实践方式就可以了。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绘画实践。绘画既不会浪费学生过多的时间,同样它的实践完成过程也不会花费学生太多的时间。故可以说是一箭双雕之举。这里需要注意,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完全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户外进行实践。在户外中,学生尘俗的心灵会得到大自然的涤荡。而且在自然中,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将会获得极大的提升,他们的心灵将会变得敏锐起来,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升华自己的审美能力,还能够提升自己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三、倡导课外阅读,升华学生美术认知

优秀的美术作品来自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它们包含着作者的主观视角,是美术大师们对自己的生活或者自身的情感的一次集中的升华过程。基于这一点认识,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心灵,还需要借助平时课外大量的阅读,来帮助自己提高。广泛的大量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精神世界的疆域,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灵魂的纯度,而这些对于学生的美育教育而言,都是重要的。

具体来说,教师要呼吁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此种习惯,美术教师甚至向学校方面申请一笔资金,来帮助购买一批书籍,放置在教室的一隅,这样学生就会在平时闲暇时间主动的观阅这些书籍了。例如,教师可以购买世界十大文学名著《悲惨世界》《呼啸山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约翰·克里斯多夫》等书籍,当然教师也可以购买美术艺术发展简史之类的书籍,在书籍的滋养下,学生的心灵气质自然不一样了,毕竟苏轼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美术教师呼吁学生养成课外大量阅读的好习惯后,他们对万事万物的认知自然而然地就会发生改变,他们的眼界也不同于以往了,他们的精神疆域也极大地扩大了。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课程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完成对学生美育教育。具体来说,美术教师需要首先开展美术作品的鉴赏课,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其次,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入户外写生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活明锐力。再者,教师还要倡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升华学生美术认知。

参考文献:

[1]周颖芳.初中美术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 .课程教育研究.2019(16).

[2]黄淑芳,刘新华.浅谈如何有效进行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