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

2019-10-21 06:45陈晓红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8期
关键词:高效性老师课堂

陈晓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我县实施“高效课堂”已经几年了,其新的理念就是要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把学生培养成主动性、创造性地认识、实践和服务于社会的主体。如何能培养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给初中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面对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我校学生,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留守儿童,靠祖辈抚养,养成了极大的惰性:比如对学习漠视,对作业应付,对老师冷淡,自主学习意识差,对历史课学习不重视,这就更为我们的教学提出难题。尽管如此,我们抱着“不放弃,不抛弃”的原则,不断探索历史课教学的高效性。经过长期实践,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是最重要的。于是我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激趣导入,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激发人的创造性、好奇心和求知欲”——爱因斯坦。好的导课能一下子穿透学生的心灵,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住,其效果似兴奋剂,或绚丽夺目,或辣味浓烈,令学生回味无穷、兴趣盎然。

导课的方式很多,比如故事导入、诗词导入、巧设问题导入、影视导入等。为了激发孩子们参与,我引导他們提前搜寻与所学内容有关的资料,课前讲授、引入学习,而且所讲内容限制在5分钟之内。学生果然积极动脑、动手,比如在讲七年级上册《秦末农民起义》时,学生便讲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传说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脚下,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这段长城便就此坍塌,露出范喜良的尸骸,孟姜女也在绝望之中投海而死”。听完以后,我启发学生:“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学生答:“秦代徭役对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而引入新课。尽管这段故事家喻户晓,学生还是听得入迷,急于探究本课内容。我鼓励学生个个参与,轮流进行。

又如在讲八年级历史《长征》时,学生搜集到了毛主席的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向全班同学朗诵,其他同学也慷慨激昂地跟着朗诵起来,那种气氛把我都给感染了。从朗诵中学生既了解了长征的情况,又体会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以苦为乐的英雄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从内心感叹:相信孩子们,孩子们的创造力是无法想象的!而且学生的导课运用史料使课堂更加活泼,学生更加主动地接受知识、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课堂会更高效。

二、构建框架,让学生变得主动参与

在导入新课之后,指导学生对每一课的线索、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引导学生进行纵向联系,有助于学生把握历史框架,从而把握历史的脉络。比如世界史上册讲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我先提示学生从背景、根本原因、导火线、时间、领导人、开始、经过、结果、性质、影响等方面来编写知识框架,训练了一段时间后,学生不但编写好了,而且在编写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智慧,比如把《人权宣言》的内容、意义也编写了进去。这样既能理清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和消亡的过程,又能促使学生积极动脑,寻找获取知识的途径,从而达到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的目的,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交流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有趣

合作交流可以拓展学生思维,深化学生认识,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在构建知识网络之后,我组织小组讨论,让优秀学生与其他学生交流,解决问题。通过辩论、交流,解决了大多数问题,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只需稍作点拨。这样既改变了老师居高临下的俯身教育模式,学生容易接受,也使学困生多了解决问题的渠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讨论中往往激情很高,自主意识很强,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培养小老师,让学生变得积极踊跃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初中生的表现欲很强,高效课堂提倡学生为主体,我便培养“小老师”。让老师走下讲台走向学生,与学生互换位置,有意识的尝试变换角色。我在所教班级注意观察,寻找口才较好,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培养他们,让他们参与“教”的全过程,结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被选的学生往往能提前钻研教材,查阅资料,了解历史知识,请教老师。小老师往往在讲课前一周就开始精心准备,他们不但能讲清楚所授内容,而且还能学老师对知识进行拓展。比如方明同学讲世界史中英国对印度殖民化的内容后,还拓展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相关内容;王博同学在讲日本明治维新时,还拓展了日本人身上值得国人学习的十一点品质,如做事认真、敬业、团结,讲礼貌、有礼仪、国民素质好……学生们听的津津有味,掌声不断。我也感慨不已,及时进行了表扬鼓励。渐渐地,学生们脱掉了以前的羞涩和不自信,争着上台讲课。这样不仅 拓宽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还在时空上满足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又可以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尝试,我记起阿基米德的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孩子们身上有无穷的潜力,我们教师应当相信孩子们,放手孩子们,给他们表现才能的平台。以四两拨千金之力,点拨学生,给他们行之有效的方法,让他们从容的掌握知识,学会学习。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课堂的高效性。

当然,教无定法,我认为高效课堂也不一定要限制一套模式,并不只是单纯的“围圈圈,发单单,趴着课桌填单单”。无论使用何种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内在的潜能、锻炼创新思维,最大限度地塑造人格,才能激活传统的课堂模式,使课堂的高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以上是我的拙识浅见,在今后的教学之中,愿继续摸索,与大家共同探讨。

猜你喜欢
高效性老师课堂
从合理性和高效性浅谈初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浅谈如何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高效性
真实与需要的对话, 激情与智慧的飞扬
写字大课堂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