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理念下的学校德育模式初探

2019-10-21 06:45方婷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8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高效课堂

方婷

摘  要: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具有引导能力,带领学生探究知识,将知识从书本上转变为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在此教学新理念的背景下,学校需要转变观念,改换旧有模式,不断探索,寻求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模式并坚持运行。教师应在完成高效课堂目标的指引下精心准备,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知识和德育之间的结合、过渡,吸引学生主动接近知识、吸收知识。同时能丰富思想、提升道德水平,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校德育;模式初探

引言:

教书育人是学校的永恒目标,教育者也在不断探索更符合社会发展、学生特点的教育之路。高效课堂这一理念意使学生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并在相对较少的物力、精力投入的前提下获得足够优的学习效果。在综合学生负担、精力消耗、教学目的实现程度、教学双方情感交流等因素上衡量是否实现高效课堂[1]。而学校作为教育主体、教学执行者对教育接受者进行德育教育时自身的德育经验也得到提升,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互动循环。本文对在高效课堂理念下学校可以采取的德育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一、结合课堂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受教育主体的德性水平会受到其自身认知水平、周边环境的影响制约,因此学校需要做好基础知识的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学校思想风气,引导其对所遇事件背后体现出的思想水准、道德价值做出一定程度的符合社会公序良俗要求的判断[1]。德育目的在于培育品德,学校的德育目的則是提升学生德性高度,将社会普遍认同的规范、要求以及道德思想吸纳成本体所作所为的自发指引。需要学校引导学生由认知指导实践,再由实践调整认知,如此反复,使学生的德育水平得以提升,并刺激其产生不断发展自身向高标准德性水平靠近的想法、信念。比如,七年级上册中的《诫子书》和《植树的牧羊人》都是很好的可以发挥德育功能的课文,由课文反映的观点引出,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人和事告诉学生人生一世不能空虚蹉跎度过,要做有价值的人,过充实的人生。

二、提升教材寓意,引导学生思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积累了基础语文知识,初步形成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教师在授课时就要以此为基础,发挥积极引导的作用,从多方面组织设计教学过程,明确授课目标,根据学生特点灵活高效地采取教学措施,并注意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使学生在快乐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吸收知识。比如,在讲授九年级上册中的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可以由此引申,换个角度理解。向学生举例:当你看到一位老人衣着寒酸正在与卖菜小贩因为几毛钱争吵,你们认为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基本会认为该老人家境贫困、为人吝啬。教师再告诉学生:“老人实际是高级工程师退休,退休收入可观。”学生会认为老人爱存钱,或者有啃老的儿女。教师继续提供信息:“老人儿女生活压力大,老人却丝毫不想支援,还四处说儿女不孝顺;老人资助了5名贫困学生。”学生会恍然大悟事实原来是老人属于爱心人士,但是与儿女关系不睦。教师仍然可以增加信息给学生:“老人年轻时工作忙,无暇管顾孩子,孩子深以为怨。”于是学生对老人现状形成原因的理解会追溯延伸到老人的前半生。如此可让学生认识到人的性格表现是丰富多样的,而且表现的背后若追根溯源还会有更深的原因,从而让学生深入思考能从中学到什么。应该了解到对某件事物得出第一个答案后还要继续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答案,要在平时注意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将所学知识整合成新的想法创意,不对任何人、事形成刻板不变的印象,从多个角度考虑会发现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三、通过高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优秀品质

优秀的品质有很多种,比如善良、有毅力、勤于思考等,教师可以探索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将人类优秀品质也印入学生心灵这样的德育模式[2]。现在学校的课本编排上非常注意内容的选取,教师可以借助这些课本内容自然过渡到学生的德育活动。比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的《愚公移山》一课时借助课文展示的“愚公精神”让学生理解克服困难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珍贵品质。可以结合三北防护林的打造过程、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等故事使学生明白,任何伟大的事业都需要长期跋涉、不断奋斗乃至经历痛苦,仍然咬紧牙关不谈放弃方可成就。学生优秀品质的生成、发展需要教育者长期的耐心引导,相信学生会获益颇丰,一生受用。

四、结束语

教师应在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指引下,在进行讲授知识、保证学生文化课业扎实的同时将德育如初春小雨一般潜移默化地灌入学生内心。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励学生自发提升心智、开拓视野、增加思想维度,并主动整合形成完善中正的各种观念。鼓励学生以正确的理念认识世界、表达个性,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生活、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形成自己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孙华泉. 高效课堂理念下的学校德育模式初探[J]. 甘肃教育,2018(11).

[2]李炜英.“研学后教”模式对技工院校德育教学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新校园(中旬),2016(10):67-67.

★《中学“三学三立”德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结题鉴定。发表论文必须标明成果归属: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学“三学三立”德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FEB160486)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高效课堂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基于生命发展的中职德育生态优化思路
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意义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