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习题课的有效设计和创新

2019-10-21 06:45张永红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8期
关键词:习题课习题新课程

张永红

习题课是高中物理教学中频率很高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日常的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设计好一堂习题课显得尤为重要。在实施新的课程的过程中,如何设计好一堂符合新课程背景的习题课,是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并且要努力做到的。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习题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传统习题课中存在的弊端

在当前的物理习题课中,普遍存在下列现象:

1.习题结构混乱,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

2.教学目标不清,注重题目的量,忽视过程的设计和情感目标的体现;

3.过分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忽视一题多解的训练;

4.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手段单调;

5.忽视教学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二、新课程背景下习题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切实转化教学行为

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效的习题教学应以问题为切入点,以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解答问题为主线,以分析、评价和重组整合原有的认知结构为核心,以问题的有意义拓展求发展,以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为目标。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不能狭隘到只关注“高考”,要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文化这三个角度去理解新课程目标,做到适时、适量、适度的用好物理习题。比如,习题教学要考虑层次性,不能把新课、阶段性复习、高考复习等不同层次的习题教学,都定位在“高考水平”这个层次上,习题教学不可能“一步到位”,只有分步侧重才能达到“全面”和“深化”。

(二)精心设计习题情境,系统编排习题结构

一个好的习题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因此,习题的选择与设计至关重要。一般地,选择与设计习题时,要考虑三个因素:习题的内容、习题的结构和习题的组织。

(1)习题的内容:学习应该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地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在问题情境的互动教学中,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学习起点上不断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合在一起,进行各自的个性智能构建。因此,创设的习题应充满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将生产、生活、科技中的现实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让学生很自然地接受身边就有物理,物理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平凡的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感到高新技术虽然“高”而且“新”,但它总是依赖于我们所熟悉的传统的基础知识,并非高不可攀,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2)习题的结构:学生解答习题的过程就是从问题的条件出发,运用一定的方法,获得问题结论的过程.根据条件是否明确,方法是否确定和结论是否唯一,把习题划分为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传统的习题大多都是封闭性的,问题的条件不多不少,解法明显,结论唯一,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开放性问题往往因条件的不明确,解题方法的模糊和答案的开放,更能对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和经验构成挑战,容易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更能引发创造活力.开放性问题的解决过程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物理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3)习题的组织:例题、练习题、复习题,这些题的难易程度、相对各知识点的针对性、题目的编排顺序等与实际课堂教学的需要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去处理习题,教学效果一定会受到影响。因此,有必要认真分析各種题目,明确各题目的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取舍,进行系统的设计。从无论是课堂练习题还是课后作业,都应把新旧知识串起来,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使习题训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克服了学生做习题的盲目性。

三、教学过程有序开放,课堂资源动态生成

新课程目标是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习题教学内容不应只局限于解题本身,应把学生的个人经验、生活实践看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新思想、新解法及他们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甚至是发生的错误,都是学生的即兴创造,都有可能成为超越预定的教学资源。动态生成的资源,是可遇不可求的,也是稍纵即逝的。教师要敏于捕捉互动过程产生的动态资源,使它成为教学的新契机。学情即课程,专家指出:“真正的教育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一旦有必要,教师就能随时改变课时计划。”

四、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学生参与主动有效

要切实落实三维目标,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讲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习题教学方式,使学生解答习题的过程成为类科学或科学应用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知识的发展过程,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相互启发和补充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尊重他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必须改变传统的就题讲题现象,要善于抓住习题对知识拓展的有利机会,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等方法,对必要的物理知识、物理思想方法进行补充,以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方法结构;必须改变粉笔、黑板加口头的讲解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作图、计算机模拟或做实验等途径来展示习题情景,分析物理过程,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调动学生解题的积极性。

五、科学规范评价行为,灵活设计课后作业

习题课是发生评价行为最多的课型,教师要不断地对每位学生,每道题目进行评价,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态度有重要意义.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仅有口头表扬或点头示意,还要结合丰富的动作、表情、媒体等形式;要丰富评价的主体,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提倡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评价要做到平等,特别是对学困生,要多鼓励,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物理作业既是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也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作业数量要有弹性,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作业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作业的完成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式。

猜你喜欢
习题课习题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巧用一题多变提高地理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