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应用对公共服务供需的影响研究

2019-10-21 06:45薛慧芳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8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大数据

薛慧芳

摘  要: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其供给状况的质量也是衡量政府治理能力和绩效的重要标准。但目前我国公共服务供需矛盾明显,而大数据理念与技术为实现公共服务供给"智慧化"提供了契机。本文集中阐述了大数据对公共服务供需的影响现状和意义,分析了大数据对公共服务供需影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其优化策略和解决路径。

关键词:大数据;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供给;公共服务需求

一、大数据应用对公共服务供需的影响现状

(一)大数据应用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现状

大数据应用是构建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大数据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实际应用还存在很多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供给效率不高、供给辐射范围小、供给成本较高等。

(二)大数据应用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影响现状

大数据应用在开展需求调查方面应运而生,这些做法有助于推动公共政策和服务创新,以提高政府对公众需求识别的主动性。但大数据在公共服务需求中的应用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大数据对公共服务需求的识别不够精准。

二、大数据应用对公共服务供需的意义

(一)大数据应用能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决策的科学性

首先,大数据的应用可以为政府决策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不仅包括机构内部的,还包括机构以外的多渠道信息。其次,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能够获取隐含的有用信息,为政府提供多种决策方案,使得政府的决策能够充分考虑多种因素,了解公民真实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决策方案,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大数据应用引领政府公共服务管理模式变革、管理思维创新、提供个性化公共服务

首先,在大数据技术的驱动下,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情况的信息不再局限于个别部门内部独享,而是通过数据平台在不同部门和组织间交互流动,有助于实现管理信息的协同共享。其次,公众通过网络平台与社交网络软件,能够及时反馈其对服务使用效果的评价、影响公共服务供给方案的决策,实现了公共服务决策的“社会化”,进一步促进政府管理思维的创新。最后,政府部门可以运用大数据中的分析技术对用户精准描述,确定用户的特点和对服务需求的特点,进而为大众有效提供个性化公共服务。

(三)大数据应用使得社会需求表达更加便捷

大数据的应用意味着更多的公民、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的需求被表达、收集和关注,使得社会组织和个人的需求表达更加便捷和快速,让政府对社会需求识别更加高效。

三、大数据应用在政府公共服务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权威性的数据资源协调机构

政府机构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相对较难,政府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各自建设,没有相对统一的建设标准,数据共享审批程序较为复杂,数据信息的采集、存储、开发、利用存在差异,缺乏权威性的数据资源协调机构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二)缺乏强有力的经费来源支持

目前我国政府的大数据系统开发应用的资金来源较少,主要靠公共财政投入且投入能力普遍偏弱,大数据应用系统开发对社会资本缺乏吸引力,因此很难支撑大数据平台的日常运营和维护,以及大数据平台的建设。

(三)大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尽管大数据开发技术发展迅速,但与数据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在信息安全、数据的开放共享等方面还缺乏相应的技术规范标准。

(四)大数据应用缺乏专业人才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较为复杂,涉及数据采集、存储、分级分类、开发、利用、交换共享等,每个环节都需要相应专业的人才,而政府相关部门主要以行政业务管理为主,行政管理人員较多,大数据管理和应用方面的人才相对缺乏。

四、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大数据应用的策略

(一)政府方面的策略

1、建立权威性的政府协调机构

政府不同部门之间数据交换共享,必须有权威性机构进行统一协调部署,能够协调各职能部门信息共享,对各级政府构建数据共享的大数据平台进行总体规划。

2、加强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

公共服务领域大数据的应用离不开专业的大数据管理分析人才,因此,要在政府大数据部门中进行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健全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引进待遇。

3、树立政府公共服务的大数据观念

我国政府部门公务人员应该培育起大数据服务意识,根据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对自身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进行梳理,在相关技术人员的帮助下精准识别社会需求并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二)社会方面的策略

1、积极探索公共数据开放共享

数据开放为政府、市场、社会和公民等多元主体提供了协同治理的平台,促进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和跨界合作,有利于缓解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短缺”和提供无效服务等问题。

2、建立第三方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

数据开放可以吸引公众参与和公众监督,实现政府与社会、市场与公民的协同多元监管,促进公共服务效率的全面提升,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同时通过正向激励机制的建立,消除公共服务大数据项目参与者的心理负担和顾虑,实现政策推动下公共服务供需的精准匹配。

(三)公众方面的策略

公众对公共服务需求信息的充分表达,是精准识别公共服务的起点。因此公众一是要提升信息表达能力,确保需求数据采集的数量和质量;二是公众要利用媒体和网络平台等渠道有效参与公共服务的管理过程,从而保障大数据背景下公众对公共服务需求的精确表达。

参考文献:

[1]党秀云,杜男杰.数据在公共服务需求识别与精准供给中的应用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9(5).

[2]李爱军,常 彤.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大数据应用策略研究[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9,42(2):78-81.

[3]容 志.大数据背景下公共服务需求精准识别机制创新[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9,20(4):44-53.

[4]宁 靓,赵立波,张卓群.大数据驱动下的公共服务供需匹配研究 —— — 基于精准管理视角[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9,20(5):35-44.

[5]张会平,李 茜,邓 琳.大数据驱动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J].情报杂志,2019,38(3):166-179.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大数据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地方政府为什么要购买公共服务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完善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